羅宏濤
當讀者拿到這期雜志的時候,亞洲男籃錦標賽激戰(zhàn)正酣。按照賽程,最后的幾場關(guān)鍵之戰(zhàn)會在國慶節(jié)期間進行。倘若中國男籃順利拿下冠軍,就會得到去往里約的奧運會“門票”。
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2003年的男籃亞錦賽。那年早春,國內(nèi)爆發(fā)“非典”,疫情一直持續(xù)到初夏。多項原定在中國舉行的國際比賽因此被取消,其中包括世界女子冰球錦標賽、世界女排大獎賽天津和哈爾濱站的比賽。原本9月到10月要在中國舉行的女足世界杯,也不得不轉(zhuǎn)移到了美國。國際籃聯(lián)本來計劃7月底到8月初在北京舉行首屆由各大洲冠軍參加的大洲杯籃球賽也告取消。因而,9月下旬的男籃亞錦賽能在哈爾濱如期而至,實屬不易。
當時的中國男籃跟這次相似,也是前一年在韓國舉行的亞運會上失利。在亞錦賽決賽與韓國隊的交鋒中,姚明拿下30分、15個籃板,外加5個助攻,率中國隊以106比96取勝,不僅一掃釜山亞運會最后幾分鐘被對手翻盤的郁悶,順便也將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握在手中。那場決賽恰好就是在10月1日國慶節(jié)之夜進行的。
中國人向來喜歡喜上加喜。1959年4月,容國團在世乒賽上奪得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周總理將其與國慶十周年稱作那一年的兩大喜事。第一個國產(chǎn)乒乓球品牌得名“紅雙喜”,便是由此而來。能在國慶夜當晚賽場奏凱,更是名副其實的喜上喜。
打開歷史,國慶之夜錦上添花并不鮮見。2002年10月1日,釜山亞運會游泳賽場,中國選手拿下4面金牌。此前一年在福岡世錦賽上一舉成名的羅雪娟當仁不讓,奪得女子100米蛙泳冠軍,并順手將賽會紀錄改寫成了自己的名字。緊隨其后的是當年中國蛙泳“雙壁”之另一位齊暉,她在同一個夜晚,與周雅菲一起包攬了200米個人混合泳的金銀牌。
當晚讓中國隊最感驚喜的是在男子200米蝶泳決賽中,年僅15歲的吳鵬力壓山本貴司和松田丈志兩員日本名將,以刷新賽會紀錄的成績摘得桂冠。在這屆亞運會上,吳鵬還獲得了200米仰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被稱為中國游泳在釜山的“最大發(fā)現(xiàn)”。
那個國慶之夜,中國選手在亞運會泳池里還有一枚金牌,是由劉禹在男子200米自由泳中取得的,成績是1分49秒29。當年這個亞洲領(lǐng)先的成績放在如今的國內(nèi)賽場,多半已進不了前三。孫楊2013年全運會上游出的亞洲紀錄是1分44秒47。以點窺面,可見中國男子游泳的大幅進步。釜山亞運會,中國游泳金牌數(shù)以20比11壓倒日本,被視為走出低谷、迎來復(fù)蘇的象征。
將時間回溯得更加久遠一些,國慶之夜還曾記錄下中國乒乓球的一個重要時刻。1981年,國際奧委會決定接納乒乓球進入奧運會。1988年,作為奧運東道主的韓國,與中國等乒乓球強國合力爭取之下,乒乓球未經(jīng)作為表演項目,直接成為競賽項目。
中國隊女單陣容的確定發(fā)生了一起風波。風波的原委日后有過詳細報道,這里不再多說,最終的結(jié)果是1987年世乒賽女單冠軍何智麗沒能入選。三人陣容中,焦志敏是韓國選手克星,李惠芬善于對付歐洲女將。另一人是剛滿20歲的陳靜,當時還名氣不大。那時,很多人并不知道陳靜此前在與歐洲人的交鋒中戰(zhàn)無不勝,隊內(nèi)比賽也名列前茅,她恰恰是中國隊特意為奧運會暗藏的“秘密武器”。果然,陳靜在奧運賽場上,從小組賽到半決賽,全部是3比0得勝。
10月1日,女單決賽在陳靜與李惠芬之間展開,陳靜3比2獲勝。焦志敏在銅牌之爭中3比0輕取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這個國慶之日,三面中國國旗一同升起。在奧運會上,這是中國人的第一次。
不過,那次比賽,也給焦志敏留下了遺憾。為加大中國奪金把握,她在半決賽讓給了對付歐洲選手更有優(yōu)勢的李惠芬。第二年,焦志敏與韓國乒乓球名將安宰亨結(jié)婚。3年后,他們的兒子安秉勛出生。他的出生日恰恰是1988年奧運會的開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