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男子24年追蹤“尼斯湖水怪”可能只是一只鲇魚
——24年來,他從未發(fā)現(xiàn)水怪的蹤跡,在多年空等后他認為,尼斯湖水怪只是一只巨形鲇魚,而且,或許“它”已經(jīng)死亡了。
今年52歲的史蒂芬(Steve Felthan),7歲起就對尼斯湖水怪很感興趣。為了尋找真相,28歲的時候,他拋棄女友和安穩(wěn)生活,以一輛經(jīng)過改裝的流稠書勒家,常駐尼斯湖畔,以向旅客兜售自制水怪模型維持生計。
蘇格蘭尼斯湖水怪一直是一個爭議眾多的“謎團”,在去年旅游雜志《WandeHust》列出的“2014年旅行者最想揭開的侶個謎團”排行傍上,尼斯湖水怪的排名甚至在喜馬拉雅雪人之前,位列第三,喜馬拉雅雪人位列第十二。
跟蹤這一謎團的,還有英國因弗內(nèi)斯的一名注冊會計師加里·坎貝爾,17年前,他在尼斯湖親眼見到一些東西,從此就一直跟蹤記錄有關尼斯湖水怪的目擊事件??藏悹柺占淼哪崴购繐羰录梢宰匪莸?500年前。根據(jù)記錄,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圣科倫巴在尼斯湖遇見了—個怪獸。
坎貝爾說,自上世紀末以來,尼斯湖水怪的目擊事件越來越少?,F(xiàn)在幾乎人人都能用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隨時拍照,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僅僅依賴目擊證據(jù)。但是,他也稱,最近已經(jīng)有18個月沒有人聲稱目擊到你死湖水怪了。他說:“這是—個讓人非常難過的消息,我們不知道它去哪兒了?!?/p>
史蒂芬對自己浪費24年青春因此被女友拋棄表示并不后悔,他說,至少在搜尋水怪的時間里,自己看盡了世界上最美好的風景。
色彩最豐富的鉛筆擁有它就擁有最美的風景
——集齊這500支鉛筆,人生都升華了:印加的太陽、日本海的漁火、長古寺的牡丹、馬德里的桑格利亞酒……
日本的芬理希夢(Felissimo)是一家專營郵政直購的公司,早在1992年,他們首次推出了—款500色鉛筆引起轟動。官方的說法是,當時推出這套鉛筆是為了紀念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500周年,至于鉛筆和哥倫布之間有什么關系,沒人知道。
因為太受歡迎,此后芬理希夢又重新生產(chǎn)過幾次。價格似乎也不貴,集齊全套只要2000元人民幣左右,只是可膳已經(jīng)很久沒有生產(chǎn)了。
芬理希夢還給這種鉛筆的銷售,設定了一個十分變態(tài)的方式,就是訂購之后,這些鉛筆并不是一次性寄出,而是采用他們稱之為“訂閱”的方式,就像訂雜志—樣,分成20個月,每次寄出25支。
他們的解釋是要讓這個收到鉛筆的過程,通過時間的魔力,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就像是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緩慢地醞釀。
每種同色系的鉛筆之間,顏色的差別極其細微,眼神不好的人根本分辨不出來。而且每一支鉛筆、每一種顏色,都有一個獨特的、充滿詩意的名字,如印加的太陽、日本海的漁火、黑櫻桃派、香草的傘、長古寺的牡丹、第一次的口紅、馬德里的桑格利亞酒、裝飾窗戶的風信子、黑醋栗蘇打的誘惑、消融的雪水與報春花……
這些名字和色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據(jù)說每一種顏色的命名背后都還設計了專門的故事。如此復雜而藝術的體系,也是這款鉛筆大受歡迎的原因。
歐洲最老國際黝法國每年向西班牙進貢三頭牛
——有些歷史,就是在看似玩笑的方式中,被嚴肅地改變的。
從1376年起,法國每年7月13日部會向西班牙進貢3頭牛。
確切地說,是法國的巴冒圖谷地區(qū),根據(jù)1375年10月簽署的—項和平協(xié)議,每年西班牙安索市政府的監(jiān)督下,向西班牙納尉立的龍卡爾河谷地區(qū)進貢3頭牛。
在歐洲目前生效的國際條約中,這是最古老的一項,其涉及地區(qū)是比利牛斯山脈。
643年前,兩個谷地的人們卷入了—場沖突,沖突最終變成了一場帶來悲劇性后果的小型戰(zhàn)爭。歷史資料顯示,這場血戰(zhàn)共導致53名西班牙納瓦拉人和200名法國人死亡。
由于事件太過嚴重,雙方?jīng)Q定談判解決。而阿拉貢的安索市最終被選為調(diào)解方。仲裁有了結果,確定了雙方達成和平協(xié)議的條件,即法方每年向西方進貢3頭牛。納貢必須每年進行,以續(xù)簽和平協(xié)議。
從那時起,納貢從未有過一次中斷,并且早已變成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第640次納貢于2015年7月13日進行,而進貢的牛的總數(shù),已累計達到1 920頭。
亞洲特別容易受天災打擊2014年全球災民九威來自亞洲
——現(xiàn)在我們因為自然災害淪為無家可歸難民的可能性,比1970年代的人高出了60%。
挪威難民理事會(NRC)的“境內(nèi)流離失所檢測中心”與國際移民組織(IOM)最近聯(lián)合發(fā)表((全球評估:災害造成的流離失所者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過去七年,平均每秒鐘就有一人受洪水、風暴或地景等災害影響而無家可歸。
該報告指出,亞洲特別容易受天災打擊,2014年中國與菲律賓受臺風襲擊,印度也遭受洪災的威脅。2014年,全球有1930萬天災流徙人口,將近90%集中在亞洲地區(qū)。
該報告的研究者稱,“現(xiàn)在我們因為自然災害淪為無家可歸難民的可能性,比1970年代的人高出了60%”,預計氣候變化對未來災害的發(fā)生率與嚴重程度,將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墨西哥城、孟買、卡拉奇與海地太子港等城市,因為這些地區(qū)充斥大量不良設計的劣質房屋,使當?shù)鼐用裨跒碾y發(fā)生時面臨更大的風險。
2010年海地發(fā)生大地震,造成30多萬人死亡,至今還有6萬人住在帳篷里。不過,即使是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2011年日本東北部發(fā)生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四年后的今年,仍有約23萬日本災民無法獲得一個安身之所。美國在2012年遭超級颶風“桑迪”襲擊,目前也有5萬多人等待被安置。
一些聯(lián)合國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極端熱浪與大暴雨等異常氣候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