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4月,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決定集中三年時間搶救新四軍老戰(zhàn)士史料。會長朱文泉提出,搶救新四軍的活史料,要與時間賽跑,與老戰(zhàn)士的生命賽跑。鐵軍影視中心是承擔任務的履職部門,已在南京、武漢、北京、青島、上海、杭州等地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百人以上。本刊從2015年第一期起,在“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專欄增辟《新四軍老戰(zhàn)士史料搶救工作記者日記》子欄目,記者以日記形式記錄新四軍老戰(zhàn)士的真實故事,生動展示他們這一生所抱負的理想、信念和赤誠情懷。
城市:青島
時間:2014年9月12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方培泰
黃朱清撰文
竇 娟攝影
早飯后打車趕到海邊一個叫“金海灣”的小區(qū)。門衛(wèi)說,看到方老已起床。方老就是方培泰。因部隊干休所重建,老干部各自尋找地方臨時安居,方培泰選了靠海的地方。
海,方培泰情有獨鐘。1925年,方培泰生在東海邊的鹽阜區(qū)。1941年3月,他參加新四軍第三師,三師主要活動于淮海、鹽阜區(qū),與海相鄰。1950年,他所在的陸軍后勤二分部整體轉赴青島,歸建海軍,參與籌建北海艦隊,直至離休。這一生,方培泰幾乎沒離開過海。
人們總說要有海的胸懷,方培泰有。在新四軍,他學無線電報務,從此長期搞通信。戰(zhàn)火中,風浪里,為我軍通信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在軍隊幾十年,最后行政職位是雷達處長。戰(zhàn)友中,有的升了,有的當將軍了,他沒有攀比,心里坦然。離休時,他是北海艦隊司令部的師職研究員,方培泰很滿足。離了休,愛上詩畫。他發(fā)起組織了老干部“碧波詩社”,出了《方培泰詩存》集子。老伴徐曼,善畫菊,方培泰會畫竹,老兩口時常合作,菊竹相依,耐人尋味。兒子說,詩畫創(chuàng)作,“是父親生命中的桃花源”。
面對攝像機,方培泰說,哥哥是他的引路人,哥哥叫方立凡,抗戰(zhàn)爆發(fā)去了延安,曾是八路軍的團政治處主任,在山東抗大高干隊學習后來到新四軍。方培泰來到新四軍時,大他11歲的方立凡,已是新四軍三師九旅的干事??箲?zhàn)的日子里,兄弟倆保持通信,方立凡給方培泰的信多些,一封信數月甚至一年才到對方手里。哥在信里叮囑方培泰,一個農民離開家投身革命,要加強政治修養(yǎng),要把死當成平常事,要遠離非無產階級情調??箲?zhàn)勝利,部隊大流動,兩人失聯(lián)近四年,直到濟南戰(zhàn)役打響,又恢復通信。方培泰說,哥哥胸襟似海,受他感染,堅定了革命信念,學會了革命的樂觀主義。
方立凡,1960年從南京軍區(qū)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位子上轉業(yè),分在南化公司任黨委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十年動亂,橫遭迫害,脫下軍裝兩年零三個月含冤而去。時過10年,中共南京市委為方立凡平反。1992年,他的骨灰從清涼山移到了隱龍山墓地,方培泰為哥哥寫了碑文。響水縣政協(xié)為方立凡出了紀念專輯,取名《烽火人生》。方培泰在書中寫道:在我人生征程上的每一步,都有哥哥在陪伴著我。
2014年8月4日,方立凡百歲誕辰日,方培泰賦詩祭兄:吾兄壽證百周年,半世情牽兄弟緣……
記者感言:兄弟,因血緣而親。為中國革命,出生入死幸存下來,兄弟情更濃?!案锩币辉~,今天似乎淡忘了,可正是當年獻身革命的共同理想,兄弟情又演繹成了戰(zhàn)友情,情真意篤。市場經濟,坊間兄弟姊妹爭財反目鬧劇屢見不鮮。方培泰故事告訴我們:歲月更迭,時代變遷,惟有革命信念滋潤的兄弟情,情深深,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