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盼
如果說永王叛亂最大的受害者是李白,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高適
《新唐書》的“五行志”里有一則消息,說至德二年(757),有兩條大蛇斗于南陽門之外,一條死了,一條勝利,還爬上了城樓。至于是哪座城池的南陽門,《新唐書》無載。這只言片語的記載,很像春秋時期鄭國國都南門下,城內(nèi)城外兩蛇相斗的故事。
鄭國的“八卦”很靈的,城外的蛇咬死了城內(nèi)的蛇,結果不久,流亡在外的鄭厲公,從城外殺進城,奪得王位。唐代的“五行”記錄,畢竟比一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時期要理性很多,同樣城門外的兩蛇相斗,卻沒有與任何重大事件緊密結合在一起,反倒戛然而止,不痛不癢地就蛇論蛇,好沒意思。
其實,至德二年的確有大事,那就是永王李璘因涉嫌叛亂被兄長唐肅宗剿滅。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兒子,他爹被安祿山趕到四川后不久,他作為太子,便在今寧夏靈武縣自己登基做了皇帝。當年,李亨曾向他爹李隆基建議,安祿山必反,要先下手為強,除掉這個禍患??上?,李隆基太自信,根本不聽,后果很慘。懷著極大的愧疚,李隆基默認了兒子李亨“上位”的既成事實,他本人就做了太上皇。
可這個太上皇也不是吃素的,趁著還有很大的權力,李隆基還留了一手,馬上任命自己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帝國南方的統(tǒng)帥,授意他在江南招兵買馬,直接走海路攻打安祿山的老巢幽州。李璘當然高興,可肅宗聽說李璘一到南方,就有了長期霸占南方半壁天下的雄心,他就馬上下旨,叫李璘回四川成都,與他們的爹李隆基呆在一塊。李璘卻不是聽話的主,見到這么好的機會,他根本不管他哥的旨意,堅持在江南搞“敵后武工隊”。
李璘到南方后,恰好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逗留在安徽、江西一帶。李璘早知李白的大名,便多次邀請李白給自己做幕僚。李白人雖浪漫,但心中也如杜甫一樣,老想著建功立業(yè)、“文治武功”。經(jīng)不住誘惑,李白就上了李璘這條船。安史之亂主要是北方在打仗,南方歌舞升平依舊。李璘充分利用南方的人力與財力,順長江東下,一路高歌猛進,遵行既定政策,打算開著艦隊從長江出??谶M入東海,再走海路,北上取幽州。
李白雖喜歡搞政治,卻沒有太敏銳的政治嗅覺力。他看到李璘形勢一片大好,也跟著興奮起來,為李璘寫出了組詩《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的兩句:“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很讓李璘受用。要知道,“文皇”指的是唐太宗。李白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他是把李璘比作唐太宗,把李璘的軍事行動比作李世民當年渡過遼河,親征高麗。
詩歌雖然可以夸張,但在古代,尤其是在當時李璘與肅宗復雜的競爭局面下,李白把李璘夸為堪比幫助父親李淵建立唐王朝的李世民,那就有很大的傾向性和政治性了。至少,反對者可以充分解讀這兩句詩的“背后之意”。
果不其然,詩歌的墨跡還未干透,肅宗便開始動手,把李璘定性為叛亂分子,派軍加以鎮(zhèn)壓。李璘大敗,接著被殺。這下可好了,李白算是做了炮灰,清算李璘的同黨,他就有份了。還好,他沒有在戰(zhàn)場上直接被俘或被殺,而是從江蘇逃往江西,在九江被捕入獄,初審定為死罪。
可李白的詩仙大名不是白給的,經(jīng)過很多大佬全力營救,他被判流放夜郎(今湘西新晃縣)。先不論永王李璘與其兄肅宗誰對誰錯,反正李白是趟上了李璘這檔子渾水,早年的政治抱負未得到半點施展不說,反倒偷雞不成蝕把米,懵懵懂懂就走了麥城。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李璘最終在權力爭斗中獲勝,當上皇帝,那么李白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新皇帝的寵兒,之后論功行賞,像李白這樣的才氣,做個宰相是可能的。但就怕他做了大功臣,又犯“狂病”,那也干不了幾天宰相。當年,他和唐玄宗在一塊喝酒,大醉之后,詩仙的本質又露出來,非逼著宦官高力士給他脫鞋。高力士是玄宗與楊貴妃的大紅人,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總在楊貴妃那兒告李白的狀。李隆基喜歡聽枕邊風,就漸漸疏遠了李白。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在當時群星璀璨的詩人群體中,如果說永王叛亂最大的受害者是李白,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高適。
高適比李白小個兩三歲,是肅宗集團的得力干將。當初就是他建言肅宗,必須趁早消滅在南方擁兵自重的李璘。后來也是他,雄赳赳氣昂昂,領命前往江南收拾李璘。高適是寫邊塞詩的好手,曾給友人寫過“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詩句。李璘被鎮(zhèn)壓后,他倒是真成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大唐功臣,好不快活。
而李白,如喪家之犬,被押送夜郎。多年前,李白的好友、另一位邊塞詩大家王昌齡被貶到西南做小官,李白為其作詩曰:“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睍r過境遷,似乎“一詩成讖”,他自己居然將要被流放到西南偏僻的“夜郎”。而此時王昌齡已死好幾年,不知誰又能為李白寄愁心與明月呢?
幾年后,肅宗駕崩,其子代宗繼位,馬上為叔叔李璘平反昭雪??蛇@對于李白已沒有任何意義了,他馬上就要熬到生命的盡頭了。一代詩仙,早年本已蹉跎,到老了卻不明不白地掉進政治的漩渦,凄涼地死在大唐盛世最后一抹殘陽中。
《新唐書》所記載的南陽門外兩蛇相斗,一死一活的事件,發(fā)生在公元757年的農(nóng)歷三月,而李璘被他哥肅宗弄死就是在這一年的二月份。故而,這條八卦,沒有春秋時鄭國兩蛇相斗的預言效果,反倒是一種“追認”:活著爬上城樓的當然是肅宗,而被咬死的就是其小兄弟李璘了。
李璘的母親早逝,當年他是大哥哥肅宗抱著長大的,兩人的感情自不待言??傻搅岁P乎帝位這個原則問題上,“兩蛇”就把過去的兄弟友愛一筆勾銷了。這些本是李唐皇家的事,跟李白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他卻莫名其妙地跟著李璘瞎折騰,快死了還留下這么大一個“政治污點”。
(作者為北京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教師,專欄作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