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明
在夜間及清晨這段時間,蚯蚓的耗氧量比中午時的耗氧量要高。而大雨后的土壤中充滿了雨水,將土壤的空隙封住,導致土壤中的氧氣含量降低。因此,當土壤及雨水中的氧氣用盡時,蚯蚓不得不爬出地表。
當然,這還和蚯蚓的排泄有關。蚯蚓多以尿素及氨的形式排泄廢物,排泄時需要水分稀釋。干旱時,蚯蚓體內(nèi)水分短缺,排泄受到影響。因此,在降雨后,聰明的蚯蚓便迫不及待地爬出地表,利用雨水將體內(nèi)的廢物清除干凈。
雨后新鮮的空氣盡情地呼吸了,體內(nèi)廢物也排泄完了,該回家了!一些蚯蚓會順利地鉆回土里繼續(xù)生活,可還有一些蚯蚓卻沒有這么幸運,它們像迷了路似的,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最終軟癱在地面或小水洼中,奄奄一息甚至死亡。這又是為什么呢?
對此,各種解釋眾說紛紜。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這是寄生蟲在作怪,使得蚯蚓生病而死。有些學者認為,這是蚯蚓被水泡了太久的緣故。還有的人則認為,這些蚯蚓之所以奄奄一息軟癱在地面上,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才是元兇。
看似簡單的現(xiàn)象卻一直沒有定論。同學們,你們認為哪種解釋最合理呢?
臺灣一些研究人員也和我們一樣,無法定奪誰是誰非,于是他們試圖通過實驗來尋求最佳答案。寄生蟲作怪以及泡水太久的解釋都一一被實驗結(jié)果否定了。難道真的是受紫外線的影響嗎?
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觀察并記錄了蚯蚓爬回土壤所需要的時間,然后取出蚯蚓,用特制的紫外線燈照射蚯蚓一段時間,然后讓它們再次爬回土壤。結(jié)果讓研究人員有點詫異,蚯蚓在照射紫外線前后的表現(xiàn)大不相同。當蚯蚓在照射紫外線時,它們的身體會發(fā)生跳動及不正常的“S”形扭動,看上去很痛苦的樣子。而且照射紫外線時間越長,這種行為越明顯。
在照射紫外線后,這些蚯蚓爬回土壤的速度更是大打折扣。實驗的結(jié)果可不僅如此,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nèi),那些接受過較強紫外線照射的蚯蚓們紛紛死亡。
也許你會問,蚯蚓死亡究竟是紫外線本身照射所產(chǎn)生的傷害,還是紫外線造成的溫度升高使蚯蚓受熱死亡?這也是研究人員的困惑。不過,實驗結(jié)果告訴他們,紫外線對蚯蚓產(chǎn)生的傷害,不是單純的溫度升高造成的,而是紫外線的能量引起蚯蚓細胞內(nèi)的反應造成的。雖然受傷的狀況很像灼傷,但成因可能更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這個實驗的結(jié)果,讓我們見識到了紫外線的巨大威力。當然,要小心紫外線照射的并不只是蚯蚓,我們?nèi)祟愐惨獙ψ贤饩€格外小心。夏天到了,同學們出門可要注意防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