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科是鳥綱雞形目中的一個科,包括雞形目中的絕大多數(shù)成員,多達26屬166種,中國分布有21屬49種,包括原雞、山鶉、孔雀、雉和鶉等。雉科分為鶉和雉兩大類,無論是鶉類還是雉類在中國都非常豐富,特別是在中國的西南地區(qū),擁有世界上近1/3種類的雉科,又有“雉類的王國”之稱。
白尾梢虹雉 張永/攝
拉丁學(xué)名:Lophophorus sclateri
體 長:70cm左右
棲 息 地:海拔2500~3400米的杉樹苔蘚林、杜鵑林和竹林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白頸長尾雉 吳榮平/攝
拉丁學(xué)名:Syrmaticus ellioti
體 長:雄鳥約80cm,雌鳥約50cm
棲 息 地:海拔300~1000米的崎嶇山地及山谷間的叢林中,多見于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黑嘴松雞 金炎平/攝
拉丁學(xué)名:Tetrao parvirostris
體 長:47~95cm
棲 息 地: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針葉林中空地、林緣和河谷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綠尾虹雉 鄧建新/攝
拉丁學(xué)名:Lophophorus lhuysii
體 長:76cm左右
棲 息 地:林線以上海拔3000~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巖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褐馬雞 陳建國/攝
拉丁學(xué)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體 長:100cm左右
棲 息 地:低矮山林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黑琴雞 熊書林/攝
拉丁學(xué)名:Lyrurus tetrix
體 長:41~54cm左右
棲 息 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森林草原地區(qū)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花尾榛雞 高希有/攝
拉丁學(xué)名:Tetrastes bonasia
體 長:36cm左右
棲 息 地:針葉林區(qū)及有森林覆蓋的平原地區(qū),尤喜近溪流的稠密樺樹及榿木纏結(jié)處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紅腹錦雞 張守玉/攝
拉丁學(xué)名:Chrysolophus pictus
體 長:98cm左右
棲 息 地: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白冠長尾雉 馮江/攝
拉丁學(xué)名:Syrmaticus reevesii
體 長:140~196cm
棲 息 地:海拔300~1800米多林山地的落葉櫟樹林及混交林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藏馬雞 海倫/攝
拉丁學(xué)名:Crossoptilon harmani
體 長:86cm左右
棲 息 地: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白腹錦雞 裴晉軍/攝
拉丁學(xué)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
體 長:雄鳥約150cm,雌鳥約60cm
棲 息 地: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藍馬雞 劉璐/攝
拉丁學(xué)名:Crossoptilon auritum
體 長:95cm左右
棲 息 地:棲于高寒山區(qū),常集群活動于樹林及灌叢間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環(huán)頸雉 陳承光/攝
拉丁學(xué)名:Phasianus colchicus
體 長:60~85cm
棲 息 地:低山丘陵、農(nóng)田、沼澤草地,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灌叢與草地中
保護級別:低危物種
白馬雞 金炎平/攝
拉丁學(xué)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體 長:80cm左右
棲 息 地: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
保護級別:近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