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羽佳
天平山位于蘇州西郊,有“吳中第一山”之美譽。山腳下有一座祠堂,是姑蘇人為紀念范仲淹和他的祖先而建的。祠堂不大,堂前有一牌坊,上面刻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爸爸說這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言。匆匆游覽了一遍祠堂后,我們開始爬山了。
天平山的山勢險峻奇峭,我甚至覺得要是一腳踏空,就會像山上的石頭一樣滾下山去。爬至山腰,回頭望去,翠綠的樹影中隱約可見山下的房屋,還有一塊翡翠般的湖泊,與農(nóng)田林網(wǎng)、綿延的群山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山道上滿是游人,或許是因為這一段路不太好爬的緣故,并沒有像我一樣回頭張望的人。
腳下的石階有一部分是人工開鑿的,也有不少是天然形成的。路邊隨處可見的大石塊,像是巨人的玩具一樣被隨意丟在一邊。我忽然想起爸爸曾經(jīng)說過,很久以前,山上經(jīng)常會有山洪,會沖下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但這些石頭呢?或許幾百年前它們就在這里了,萬古不移。我莫名地覺得,似乎石頭也是有意志的。
一邊這么細細琢磨著,也有一搭沒一搭地繼續(xù)瀏覽著路邊的景色,猛然間“飛來石”三個大字躍入我的眼簾。再仰頭一望,一塊巨石正踮著腳站在山邊,看上去搖搖欲墜。該不會一不小心就滾下來吧?再仔細一瞧,那巨石的“落腳處”爬滿了青苔,想必這塊石頭以這種姿勢在這里待了許久了吧。
若是人以這個姿勢站著,大概不一會兒就會堅持不住,然后就會真的像石頭一樣滾下去了。但這塊石頭呢?在這里站了那么久,為什么風雨雷電甚至是臺風都無法讓它屈服呢?看了看腳下的石頭,再看看周邊的石頭,還有那塊大得嚇人的“飛來石”,我若有所思。那些并不牢靠的石頭,早就在很久以前就“投降”了,留下來的,都是真正堅定的石頭。風雨雷電固然可怕,或許一開始,這些石頭也是由害怕到戰(zhàn)栗的,當一切都挺過去的時候,這些也漸漸都不算什么了。因為沒有逃避,才會日復一日站在高處俯視那些逃走的“失敗者”。高處不勝寒,就算硬說石頭沒有意志,但在這一點上,人類又怎么比得上它們呢?
下山的路相對平坦些,可我卻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軟腳蟹”。爸爸開玩笑地對我說:“不要像塊大石頭一樣滾下去?!蔽倚α诵Γf:“不會的?!鄙缴系摹帮w來石”與山下的范氏祠堂一直矗立著,幾百年來相互守望,這石頭和祠堂難道不是一樣也是有意志的?想到這些,我下山的腳步也變得輕快了許多。
點評:山水本無情,游者皆有意。在游山玩水之間,小作者能寄情于物,由天平山的石頭引發(fā)思索,覺得石頭是有意志力的。筆法雖顯稚嫩,卻已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