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韌靜
(黑龍江省大慶體育運動學校,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心理暗示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探究
王韌靜
(黑龍江省大慶體育運動學校,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通過弱化負面的信息,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學生;從內(nèi)心尊重學生,多溝通,做學生真正的朋友;遇到挫折時,切勿“落井下石”三方面對心理暗示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進行探究,指出巧妙地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適時地化解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將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不容忽視的作用。
學生;心理暗示;教學效果;探究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作“羅森塔爾效應”。通過測試,這些學生得知自己的“出眾”后總會不自主地在心里告訴自己:我是很聰明的,我一定會學得很好。而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也會無意識地給予積極的暗示,并且也會表現(xiàn)出一些耐心和賞識。因此,在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本無意義的預測成真了。這個經(jīng)典的實驗就告訴我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以及學習信心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在現(xiàn)代的教育體系中,在“追求高分”驅(qū)使下,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指導與暗示,在課堂上更多的關注于知識的灌輸,壓抑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學習效率的低下、學習成績的下滑,并由此而引發(fā)過度焦慮、自卑、煩躁、逆反和厭學等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而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一手段,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前提之下,尊重學生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那么我們的教育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具體如何將積極的心理暗示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討。
自古有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币虼?,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習慣性地將評論、否定的信息掛在嘴邊,認為這樣是對學生負責。比如在考試之前,作為教師總說“這次考試題很難”“我講過的題不許錯”……這無疑會給學生一種暗示,這次考試千萬不可以考砸,結果越是這樣,心里就越緊張,真正到了考場發(fā)現(xiàn)老師講過的題自己真的記不起來,于是更加焦慮,導致會的題也不會了……最后考試成績可想而知。其實這其中道理很簡單,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學生當然也不例外,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人的天性。因此,一個真正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不會總用批評或者消極的語氣來教育學生,而會多用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之前我們的復習已經(jīng)很充分了,大家考試時認真一些”“講過的題就是屬于白送分兒的”……為了得到這份認可,學生們會學得更認真,做得更努力。所以,教師需要換個角度,盡可能多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學生,讓忠言不再逆耳,使學生在一個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
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指出: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不可以把自己放在絕對的高度,通過壓制學生、管理學生來捍衛(wèi)自己作為教師的威嚴。而殊不知,在這種高壓下取得威嚴的同時,也失去了走進學生內(nèi)心的機會。其實無論是父母也好、教師也罷,都應教導孩子們要知禮節(jié)、懂禮貌。其實最有效的教育并非言傳而是身教,試想一下,當學生主動幫助老師完成一項任務時,如果教師及時地說一聲“謝謝”,這對于教師來說不過是張張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對于一個學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首先,他會感到受寵若驚,進而欣喜,從而產(chǎn)生由自己勞動而獲得肯定的快樂。那么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會顯得更加自信,對于老師日后安排的工作也會更加認真而積極主動地完成。
在學習生活中,挫折是難免的,而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如考試失利,有的教師會因恨鐵不成鋼而對學生說出“你就這樣了”“你怎么學都學不會”……而這些話會在學生的心中被無限放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自暴自棄。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讓自己變成一縷陽光,照亮學生的內(nèi)心,而不應該成為一股寒流,讓學生不寒而栗。面對學生的挫折,一味地指責和侮辱根本改變不了挫折,更不會讓學生吸取教訓,只會讓學生在內(nèi)心中反復地否定自己,認為“我不好”,這種暗示在日后的學習中都很難散去。如果教師對待學生可以多一些包容與理解、鼓勵與支持,學生的內(nèi)心也會充滿陽光與自信的。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一些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參與課堂討論和老師互動較多的學生,大都是一些成績好并深受老師喜愛的學生。而大部分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似乎并不怎么參與課堂的互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和一些同學談話、與一些教師交流,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愿回答問題主要是因為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更談不上鼓勵了。而當他們回答錯誤時,甚至會成為教師的“反面教材”,這讓他們內(nèi)心上開始排斥這種互動,久而久之,便成為學習中的看客了。
總之,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教師手中的點金棒,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劑。這要求教師除了掌握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之外,還應具備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同時對教育工作充滿足夠的熱情與高度的責任感,這樣才會將自己的所學完美地運用到教學之中。
[1]牧之.心理暗示的力量[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
[2]文芝蘭.心理暗示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3).
G444
A
1008-3561(2015)36-0091-01
王韌靜(1987-),女,黑龍江大慶人,助理講師,從事心理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