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博羅人民隨即投身于抗日救亡斗爭中去,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宣傳抗日救亡活動,不斷開展武裝打擊日寇戰(zhàn)斗。
從1938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對博羅人民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和蹂躪。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抗日戰(zhàn)爭期間,博羅人民被直接殺害就達450人,直接或間接造成博羅民眾致傷致殘以及失蹤的數(shù)以千計,被俘人口和災民人口近3萬人,而造成財產損失則不計其數(shù)。僅在博羅城四次淪陷期間,日軍共計殺害350多人,燒毀房屋1000多間。
1938年11月,日軍在縣城附近下塱村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下塱慘案”,下塱村民108人被屠殺,全村房屋被焚毀。與此同時,日軍還在金子嶺、池頭、稿樹下等地殺害村民26人。水西村有40多位老人躲在屋里,被日軍逐個搜出殺死。日寇屠殺博羅人民的手段極其兇殘,常以砍腦袋、燒尸體為樂。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博羅縣城鄉(xiāng)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烈火,全面展開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夏秋間,張其均、韓繼元等人自籌經(jīng)費組織救亡劇團;張紹輝、李翰琛組織起博羅中學學生宣傳隊;共產黨員黃健等發(fā)展了一批愛國青年,建立抗敵救援會、青年抗日同志會、學生抗日聯(lián)合會等組織。蓬勃發(fā)展的抗日救亡組織在全縣各地掀起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的熱潮。
隨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斷深入,博羅的抗日自衛(wèi)大隊、青年殺敵大隊、隨軍殺敵大隊等群眾抗日武裝先后成立,隨即開展了抗日武裝斗爭,有力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8年10月18日,博羅城淪陷后,中共地下黨員胡展光和劉志遠、劉融等人動員國民黨縣黨部書記長陳潔,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響水青年抗日游擊隊,在新作塘附近的下馬石伏擊日軍,打響了博羅人民抗日的第一槍,振奮了博羅人民的抗日士氣。
1939年1月,阮海天領導的隨軍殺敵隊獨立中隊,配合國民黨獨立第九旅所屬部隊在增博邊的聯(lián)和、冷水坑、荔枝墩、三江、正果、蘭溪等地阻擊日軍的侵擾和襲擊日軍駐地。
1939年1月25日,駐增城日軍騎兵10多人進犯福田聯(lián)和鄉(xiāng)蒲蘆氹村,聯(lián)和鄉(xiāng)民眾自衛(wèi)團伏擊日軍,斃傷7人。翌日凌晨,日軍糾集大隊人馬夜襲蒲蘆氹村,此役日軍被擊斃56人,負傷一大批。
1939年春,邱鳳陽組織一支抗日民眾武裝,以羅浮山茶山為基地,開展抗日游擊活動,曾先后11次在礫下、黃田牌等地伏擊日軍。
1940年5月11日,日軍派出騎兵100多人將石灣滘嚇馮屋村包圍,馮屋村村民不畏強暴奮起反擊。最后日軍派出3架飛機增援,炸毀城墻和房屋多間。此戰(zhàn),馮屋村被打死30多人,日軍被擊斃10多人。
1944年12月,東江縱隊獨立第三大隊進行攻打盤踞在博羅石灣鸞崗村偽軍的鸞崗戰(zhàn)斗,擊潰偽軍李潮部一個中隊,攻克偽軍占據(jù)的6個碉樓,打死打傷偽軍60多人,俘虜偽軍10多人。
1944年4月3-5日,東江縱隊獨立第二大隊民運干事黃寶珍等指揮15名戰(zhàn)士和茹屋村130多名民兵,擊退偽軍李潮部勾結日軍200多人的進攻以及日軍3次的增援,此役共擊斃日偽軍少佐以下70余人,傷敵一批。
前仆后繼,拋頭顱,灑熱血,英雄的博羅兒女走過血與火的崢嶸歲月,以不朽的功績與全國人民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正是:
河山半壁狼煙起,抗日救亡似卷席。
東江河畔矗紅棉,羅浮山上展英姿。
保國護家不顧身,彈雨槍林等閑事。
熱血譜就烈士歌,神州曲成揚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