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鳳
1992年,筆者在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工作期間,曾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來客,他就是時任中共廣州市委秘書長、大革命時期著名的共產(chǎn)黨員烈士曹淵的兒子曹云屏。他持有葉挺將軍親筆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體現(xiàn)了葉挺對戰(zhàn)友及戰(zhàn)友后人的濃厚情誼。
葉挺的這封親筆信寫于1938年2月23日,用剛剛組建不久的新四軍的“陸軍新編第四軍司令部用箋”紙整整寫了兩頁,由江西南昌寄到安徽壽縣農(nóng)村曹云屏家中。全文如下(標點為筆者添加)。
云屏賢侄:
爾來信已收到,不勝歡慰。爾先父是模范的革命軍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職于武昌圍攻之役。清夜追懷,常為雪(血)涕。十年來我亦流亡異地,每思查考其后裔而未獲。今幸讀爾來信,恍如見我故友也。爾須我助爾讀書費用,我當然應(yīng)盡力幫助。請爾即將爾讀書計劃并每年需款多少及匯款確實地址告知,我自當照辦。敝軍通信址是:南昌書院街明德村四號新四軍通訊處。希望即刻得著爾的覆(復(fù))信,耑此并候近安!
葉挺敬啟
二月二十三日
70多年后的今天,讀到此信,人們?nèi)杂腥f千感慨。信中“清夜追懷,常為血涕”的語句使葉挺追思已故戰(zhàn)友,懷念逝去英烈的內(nèi)心情感躍然紙上。而“十年來我亦流亡異地”則是指廣州起義失敗后,葉挺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同時也受中共黨內(nèi)的處分而選擇漂泊海外?!懊克疾榭计浜笠岫传@”表達了葉挺為找不到曹淵后代而痛苦。曹淵,原名曹俊寬,又名曹秋萍,字溥泉,安徽壽縣小甸集曹家崗人。1924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為該校第一期步科第三隊學(xué)員。他在軍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周恩來等領(lǐng)導(dǎo)下工作,參加過兩次東征,曾任第一軍教導(dǎo)團學(xué)兵連黨代表,還是周恩來領(lǐng)導(dǎo)組織的黃埔軍校革命組織“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的骨干成員。
二次東征勝利后,周恩來被蔣介石委任為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相當于今地區(qū)一級行政專員),駐節(jié)汕頭。周恩來還特意將曹淵留在身邊,做安全保衛(wèi)方面的工作。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周恩來領(lǐng)著曹淵從汕頭趕往廣州。在周恩來的推薦下,由曹淵任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第一營營長,原營長周士第改任獨立團參謀長。周恩來在動員報告中要求大家依靠群眾,團結(jié)友軍,勇敢作戰(zhàn),并熱情洋溢地用“飲馬長江”“武漢見面”來鼓勵大家。
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軍的開路先鋒,由廣東往北,一路勢如破竹。他們攻賀勝(橋)、克汀泗(橋),強渡汨羅江,一直打到武昌城下。曹淵的一營軍功赫赫,受到第四軍的通令嘉獎。團長葉挺撰文贊嘆說:“第一營在強渡汨羅江時與敵謝文炳千余人相對抗,將敵擊潰。官兵英勇精神為友軍所贊?!眻F參謀長周士第也稱贊一營:“此次戰(zhàn)役,營長曹淵能吃苦耐勞,英勇頑強,表現(xiàn)十分出色!”從那以后,曹淵的名字便一直在“鐵軍”內(nèi)傳揚,他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人周恩來和葉挺等對他則更是賞識有加。1926年9月,北伐的各路大軍合圍攻打武昌,葉挺獨立團受命擔(dān)任賓陽門至通湘門之間的攻城任務(wù)。因敵眾我寡,久攻不下。葉挺即命令以第一營組織攻城奮勇隊,曹淵為奮勇隊隊長。作為營長、隊長,本可以斷后指揮,但曹淵視死如歸。攻城前,他專門召集連排長會議,表示決心說:“我是營長,我先爬城,你們跟著上來。”攻擊開始后,曹淵身先士卒,不顧敵人猛烈炮火,奮勇登城。9月5日深夜,一營所剩官兵不足一個班的建制時,曹淵在彈雨紛飛的城下提筆向葉挺緊急報告:
團長:
天已拂曉,登城無望,職營傷亡將盡,現(xiàn)僅有十余人。但革命軍人有進無退。如何處理,請指示。
曹淵
在他寫到自己名字的最后一筆時,不幸被城墻上射下來的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頭部,倒在了血泊之中,時年僅25歲。
得悉曹淵犧牲的消息后,周恩來難過無語,葉挺更是失聲痛哭。經(jīng)葉挺他們組織力量,連夜搶回曹淵遺體,后來與當天攻城犧牲的191名官兵一起安葬于洪山公墓。墓前碑上橫額為“浩氣長存”,豎額為“精神不死”等。
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曹淵的兒子曹云屏已長到14歲,在父親革命精神影響下,他萌動起救國熱心。家里人得悉周恩來來到武漢,葉挺也已奉命回國組建抗日的新四軍的消息,就請人以曹云屏的名義給葉挺和周恩來各寫了一封求助信。葉挺收到曹云屏的信后,于組建新四軍的百忙之中回了這封信。
曹家在收到葉挺和周恩來的信后,即根據(jù)地方黨組織的安排,將曹云屏和他的堂兄曹云青一道送去延安。在去延安途中,曹家兄弟又特意繞道南昌,期望能見到葉挺??纱麄儼葱派系刂氛业叫滤能娫谀喜耐ㄓ嵦帟r,葉挺已趕赴皖南前線。辦事處的同志打算安排他們隨軍車去皖南。但當時曹云屏兄弟赴延安的心情很迫切,就給葉挺留下一封信趕往湖北武漢了。
葉挺看到曹云屏留下的信后,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猶如見到已故戰(zhàn)友曹淵那樣。他對曹云屏還是放心不下,于是托前往延安開會的副軍長項英給曹云屏帶去30塊銀元,作為他對烈士遺孤的一點資助。他還多次通過軍部報務(wù)室向延安發(fā)報,查詢曹云屏他們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情況。后來。葉挺又利用新四軍軍部設(shè)在皖南的機會,親自前往曹云屏的家鄉(xiāng)壽縣曹家崗探視。
那是1939年夏季的一天,葉挺和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張云逸到皖中為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奔忙。兩人忙里抽閑,專程長途跋涉100多公里路前往壽縣。在一行人到長豐縣的吳山廟時,下馬問路,當?shù)剞r(nóng)民魏立臣出于對葉挺的敬重和對曹家一門英烈的敬佩,主動為其帶路50多公里,讓葉挺到曹家拜見了曹淵的父母以及遺孀,和他們?nèi)胰撕嫌啊?/p>
葉挺關(guān)懷已故戰(zhàn)友親屬的舉措又深深地激勵了當?shù)厍嗄陚兊膼蹏鵁崆?,大家紛紛報名參加新四軍和當?shù)乜谷沼螕絷?。魏立臣和曹家崗的幾位青年人,當場跟著葉挺參了軍,成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堅強戰(zhàn)士。
需要贅述幾句的是,曹云屏在收到葉挺的這封信時才14歲,為怕丟失,就將信交由曹云青保存。曹云青收下這封珍貴的信件后不久即隨八路軍東渡黃河,再轉(zhuǎn)進渤海、黃海沿岸地區(qū),繼之又轉(zhuǎn)戰(zhàn)到東北戰(zhàn)場,隨著四野的鐵流入關(guān),一直打到祖國的南海之濱?!拔幕蟾锩敝?,曹云青遭到誣陷,慘遭迫害。直到打倒“四人幫”之后,這封信才最后回到主人曹云屏手中。
(責(zé)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