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肅省隴南市素有“隴上江南”之稱,康縣是隴南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陜甘川交界,地理位置優(yōu)越,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宜核桃生長,康縣的核桃栽培具有悠久歷史,但栽種品種繁雜,良莠不齊。近年來,為了達到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目的,康縣大力推廣核桃樹高接換優(yōu)技術,年嫁接核桃樹在50萬株左右,對嫁接的核桃在前三年進行整形修剪,核桃樹長勢良好,增產(chǎn)效果明顯。
關鍵詞:核桃樹嫁接;整形修剪;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4.1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1.060
核桃幼樹嫁接換優(yōu)后前三年整形修剪一般在每年的2月下旬~3月上旬進行,為期30天左右。主要是針對嫁接成活的全部核桃樹進行。
1嫁接后當年摘心
1.1摘心范圍
摘心常用于幼樹的整形修剪,當嫁接新枝梢長到60厘米時,將新梢頂端從1~2片小葉處剪掉或摘除,促進枝條加粗生長。
1.2摘心時間
由于夏季方塊芽接時間在5月下旬~7月下旬,一般在9月中旬對新梢摘心,促進枝條壯實。
2嫁接第二年修剪
2.1修剪時間
在2月下旬~3月上旬,枝條發(fā)芽前,傷流最小時進行。
2.2修剪方法
按照去弱留強、宜發(fā)展樹形的原則,在確定中央領導干或骨干枝的前提下,重點剪除生長部位不正確的下垂枝、交叉枝、病蟲枝、損傷枝等,若在一棵砧木上有兩支接穗同時成活,則剪去長勢較弱的枝條,只留一枝強壯枝條作為骨干枝。
對骨干枝進行適度短截,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以促進新梢生長,增加分枝。短截可改變剪口的頂端優(yōu)勢。短截時要注意剪口芽的飽滿程度和選留方向,輕短截和重短截剪口芽為飽滿芽,中短截剪口芽也為飽滿芽。極重短截剪口下留基部2~3個癟芽。剪口芽要留在需要發(fā)枝的方向,對骨干枝短截時還要注意剪口下第三芽的選留方向。中庸枝和弱枝不宜短截,否則會刺激下部發(fā)出細弱短枝。
3嫁接第三年的修剪
要按照目標樹形做好第二層和第一層結果枝的選留工作。
3.1目標樹形的分類
疏散分層形:有明顯的中央領導干,主枝分層分散在中心干上,特點是樹冠高大,枝條多,結果部位多,產(chǎn)量高,但盛果期后,樹冠易郁閉,內膛易光禿,產(chǎn)量下降。
自然開心形:主枝較少無中央領導干,易整形,各級骨干枝安排較靈活。幼樹樹形較直立,進入結果期后逐漸開張,通風透光好,易管理。
3.2整形過程
3.2.1疏散分層形整形過程定干:定干高度(含砧木高度)為
1.2~2米。立地條件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且需間作的,定干宜高,約1.5~2米。土層淺薄,肥力低的山坡地,定干可低,約1.2~1.5米。
主枝選留:在定干當年或翌年及時選留主枝。第一層主枝一般為3個,選角度好,方向正,位置適當,生長健壯的枝條進行培養(yǎng),三主枝的水平夾角120度,與中心領導枝的夾角60~65度。三主枝的層距為60~70厘米,錯落排開,避免鄰接,防止主枝長粗后,形成“卡脖”現(xiàn)象。第一層主枝選留2~3年后,選留第二層主枝2個,層間距1.5~2米,早實類型層間距可小,晚熟類型宜大。第三層主枝在定植7年左右選留,層間距約0.9~1米。
側枝選留:嫁接后4~6年,選留第一層主枝上3~5個側枝,第二層主枝選留2~3個側枝,三層選留2個側枝,側枝與主干的距離50~80厘米。早實品種可近,晚實品種宜遠,側枝與主枝的水平夾角以45度左右為宜。
3.2.2自然開心形整形過程定干:同疏散分層形。主側枝選留:主枝多為2~4個,各主枝基部垂直距離為20~40厘米。開角40~60度,每個主枝選留3~4個側枝,側枝間分布均勻,上下左右錯開。第一側枝距主干距離分兩種:晚實核桃0.8~1米,早實核桃0.6米。
參考文獻
[1]宋穎.優(yōu)種核桃幼樹嫁接技術[J].河北果樹,2014,2(6): 43~44.
作者簡介:劉紅艷,大專學歷,康縣核桃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