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摘 要:該文利用紹興,上虞,新昌,嵊州,諸暨五個氣象站1971—2011年41年各月逐旬平均氣溫、降水量、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風速、日照時數(shù)等氣候資料,應用了氣候學及統(tǒng)計學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紹興地區(qū)氣候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紹興地區(qū)41年來年平均氣溫變化總趨勢是上升的,年總降水量總趨勢是下降的,但冬季降水量上升明顯;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呈上升趨勢;年平均風速呈波動變化;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呈多波動的下降趨勢。
關鍵詞:紹興地區(qū) 氣候資源 氣候特征 變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P4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8(a)-0170-02
該文以紹興地區(qū)上虞、紹興、嵊州、新冒、諸暨氣象站點1971—2011年共41年的各月逐旬資料為基礎,對其氣候資源進行分析,得出紹興地區(qū)的氣候現(xiàn)狀以及發(fā)展趨勢,為當?shù)馗餍袠I(yè)的發(fā)展做出氣象服務。
1 紹興地區(qū)氣候特征分析
1.1 氣溫
1.1.1 平均氣溫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氣溫計算出全年和各月平均氣溫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1.1.2 最高和最低氣溫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最高和最低平均氣溫計算出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
從以上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紹興地區(qū)在3、4月份時溫差最大,在7、8月份時溫差最小。
1.2 日照時數(shù)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日照時數(shù)計算出各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進行分析得出:紹興地區(qū)41年多年年總日照時數(shù)為1778.4 h,該值比較小,平均一天5 h都不到,表明紹興地區(qū)大多時候的日照時間比較短,陽光不太充足,大多時候處于陰天或雨天。
1.3 降水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降水量計算出各月平均降水量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紹興地區(qū)年總降水量為1389.1 mm,雨量最多月份在6月,月降雨量為204.2 mm,降雨最少月份為12月,月降雨量為73.2 mm。暴雨期普遍出現(xiàn)在5~9月,常年暴雨出現(xiàn)的始終期分別在6月初和8月下旬。
1.4 風速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風速計算出各月平均風速進行分析得出:紹興地區(qū)多年年平均風速為2.25 m/s。
1.5 相對濕度的年內(nèi)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相對濕度計算出各月平均相對濕度進行分析得出:紹興地區(qū)多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9%,最大濕度在9月,為82%,最低出現(xiàn)在5月,為74.6%。
2 紹興地區(qū)氣候變化分析
2.1 氣溫的年際變化
2.1.1 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氣溫計算出各年平均氣溫進行分析(見圖5),可以看出紹興地區(qū)在近41年的年平均氣溫均呈多波動型。
2.1.2 各年代際的溫度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氣溫計算出五地年代際溫度進行分析,得出紹興地區(qū)在逐年變暖,且近21年溫度上升明顯加快。
2.1.3 極端最高(低)氣溫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最高和最低平均氣溫挑選出各年極端最高和最低旬平均氣溫進行分析,得出紹興41年中極端最高旬平均氣溫為39.9℃,極端最高旬平均氣溫的多年平均為37.9℃;極端最低旬平均氣溫為-10.2℃,極端最低旬平均氣溫的多年平均為-5.1℃;41年中極端最高旬平均氣溫和最低旬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但極端最高旬平均氣溫比最低上升略快。上述分析說明紹興地區(qū)冬冷夏熱且溫差較大。
2.2 降水的年際變化
2.2.1 年總降水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逐旬降水量計算出各年總降水量進行分析,如圖6所示。紹興41年降水量呈多波動變化,紹興41年年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波動幅度較大,降水的總趨勢是下降的,從2003年開始,降水量在逐年下滑。
2.2.2 降水的年代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降水量計算出年代際平均降水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紹興地區(qū)五地41年降水特征幾乎一致,10年平均降水量從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是一個增加的過程,90年代~21世紀前11年是一個緩慢下降的過程。春季呈現(xiàn)下降趨勢,夏季和秋季呈現(xiàn)波動變化,冬季呈現(xiàn)上升趨勢。
2.3 日照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日照時數(shù)計算出各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進行分析,紹興地區(qū)41年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紹興呈上升趨勢。
2.4 風速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風速計算出各年平均風速進行分析,紹興地區(qū)年平均風速41年呈多波動變化,總體呈下降趨勢,且近8年逐年下降。
2.5 相對濕度的年際變化
用紹興五站1971—2011年的逐旬平均相對濕度計算出各年平均相對濕度進行分析,紹興地區(qū)41年來年平均相對濕度均呈多波動的下降趨勢,近5年都在逐年下降。
3 結語
分析表明:紹興地區(qū)冬冷夏熱,41年平均氣溫為16.7℃,最熱月出現(xiàn)在7月,月平均氣溫為28.7℃,最冷月出現(xiàn)在1月,月平均氣溫為4.4℃,氣溫年較差較大;41年中極端最高旬平均溫度可達42.8℃,極端最低旬平均溫度僅-13.6℃;年平均氣溫41年變化總趨勢是上升的。紹興地區(qū)年總降水量為1389.1 mm,暴雨期普遍出現(xiàn)在5~9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為511.4 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5.8%,冬季降水量為216.4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5.2%;年降水量41年的總趨勢是下降的,但冬季降水量上升明顯;紹興地區(qū)41年多年年總日照時數(shù)為1778.4 h;日照時數(shù)最多的月份為7月229.5 h,最少的月份為2月,僅為101.4 h;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41年呈上升趨勢。多年年平均風速為2.25 m/s;年平均風速41年呈波動變化。紹興地區(qū)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呈多波動的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
[1]秦大河.氣候變化的事實與影響及對策[J].中國科學基金,2003(1):3-5.
[2]劉惠民,鄧慧平.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研究進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92-96.
[3]岳海燕,顧桃峰,肖明坤.南京市氣候特征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7):143-144.
[4]滕衛(wèi)平,胡波,俞善賢,等.浙江降水量場時空分布變化的特征[J].科技通報,2007,23(5):630-634.
[5]吳洪寶,吳蕾.氣候變率診斷和預測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208-245.
[6]覃軍,張錄軍,胡江林.武漢近百年來氣溫變化的時間尺度分析[J].氣象科學,2001,21(2):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