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勇強等.
摘要:用7種不同殺菌劑包衣處理棉花種子,研究殺菌劑對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對棉花出苗率和發(fā)芽率等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復配殺菌劑比單劑殺菌劑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對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達到90.3%,極顯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防治效果較好,2年結(jié)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為66.1%。發(fā)芽率和出苗率結(jié)果表明,供試殺菌劑對棉花種子發(fā)芽率和出苗率影響不顯著;在一定條件下,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包衣處理棉花種子后能夠極顯著提高棉花種子的出苗率。
關(guān)鍵詞:棉花種子;種衣劑;苗期;立枯病;發(fā)芽率;出苗率;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562.041;S482.2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9-0146-03
收稿日期:2014-09-23
棉花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紅腐病和猝倒病等,其中立枯病別稱爛根、黑根病,主要由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是世界范圍內(nèi)棉花生產(chǎn)中危害最嚴重的苗期病害之一[1]。立枯絲核菌是一種典型土壤習居菌,寄主范圍極其廣泛,可侵染包括棉花在內(nèi)的作物和蔬菜200多種。棉苗出土前后,病菌均能侵染造成發(fā)病,前期造成大量爛種、爛根和弱苗,甚至可致棉苗枯死,后期會造成棉花生長和發(fā)育遲緩,間接誘發(fā)中后期病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棉花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等[2-3]。目前,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高質(zhì)量棉種適期播種、深耕冬灌、輪作、溫湯浸種、藥劑浸種、藥劑拌種、苗期噴藥等,其中藥劑拌種是目前防治苗期病害最常用的方法。根據(jù)國內(nèi)外報道,目前用于拌種的藥劑主要有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9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0%甲基立枯磷乳油、35%苗病寧可濕性粉劑、60%敵磺納五氯硝基苯、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 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8.6%福美雙·乙酰甲胺磷懸浮種衣劑、20%福美雙·吡蟲啉懸浮種衣劑等[4-5]。本研究以生產(chǎn)中常用的7種殺菌劑產(chǎn)品為供劑,于2012—2013年期間進行藥劑包衣處理棉花種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試驗,分析藥劑的防病效果和安全性,以期為生產(chǎn)上科學用藥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棉花品種
魯棉研28號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課題組提供,系我國黃河流域主推國審棉花品種。
1.2供試藥劑
生產(chǎn)上常用7種殺菌藥劑的供應商及用于本研究的藥種比見表1。表1供試藥劑信息及包衣處理棉種藥種比
供試藥劑注冊商標生產(chǎn)廠家有效成分用量
(mg/kg)藥種比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寶路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751 ∶2 667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1471 ∶6 803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萎福北農(nóng)(海利)涿州種衣劑有限公司2 0001 ∶500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金阿普隆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1401 ∶7 143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福美雙山東羅邦生物農(nóng)藥有限公司2 8001 ∶357100 g/L嘧菌酯懸浮劑阿密西達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2001 ∶5 000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多菌靈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 5001 ∶400
1.3試驗設計
試驗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地進行,試驗地中等肥力,沙壤,有機質(zhì)含量0.85%,土地平整,田間管理一致,連作棉田;小區(qū)采用隨機排列,4次重復,小區(qū)中每處理重復4行,行長8.0 m,行距0.8 m,株距0.2 m;本試驗是在2012—2013年完成的,且均在4月26日露地直播。
1.4種子處理方法
用適量(通常為種子質(zhì)量的6%)的水將種子濕潤,將藥液加入種子充分攪拌,使藥液均勻地包裹在種子表面,藥劑處理的種子晾干后備用,空白對照采用清水拌勻種子即可。
1.5發(fā)芽率和出苗率測定方法
1.5.1發(fā)芽率在室內(nèi)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將經(jīng)滅菌的沙子(含水量為20%)裝入25 cm×20 cm×8 cm的塑料盒內(nèi),至厚度2 cm,均勻擺入100粒種子,每處理3次重復,于第3、第5、第7天調(diào)查發(fā)芽數(shù),測定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
發(fā)芽率=發(fā)芽數(shù)/播種粒數(shù)×100%。
1.5.2出苗率播種后隨即在每小區(qū)行間人工開溝,均勻撒播200粒種子,每處理3次重復,每3 d調(diào)查1次出苗數(shù),調(diào)查1個月,至不再出苗為止,計算出苗率。
出苗率=出苗數(shù)/播種粒數(shù)×100%。
1.6調(diào)查方法
棉花出苗后,每小區(qū)每處理選中間2行,行長選定2 m,每3 d調(diào)查1次死苗數(shù)和總株數(shù),至田間不出現(xiàn)死苗為止,計算防治效果[4]。
死苗率=死苗數(shù)/總株數(shù)×100%;
防治效果=(對照死苗率-處理死苗率)/對照死苗率×100%。
1.7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AS統(tǒng)計軟件的新復極差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供試殺菌劑包衣處理防控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
由表2可知,2012年不同成分殺菌劑對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59.8%~89.4%。其中,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防治效果最高,達到89.4%,極顯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其次為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較低,分別為77.4%和59.8%。2013年試驗結(jié)果表明,各殺菌劑對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72.3%~91.3%。其中,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和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分別為91.3%和90.6%;其次為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和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最低,僅為72.3%。表2不同殺菌劑對棉花苗期立枯病害的防治效果
供試藥劑有效成分用量
(mg/kg)防治效果(%)2012年2013年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37589.4±2.2aA91.3±3.5aA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14782.6±6.9abAB90.6±2.6abAB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2 00087.2±3.6aAB80.9±3.7cdBC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14085.8±6.4abAB83.7±4.2bcABC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 80082.7±6.4abAB83.2±4.4cABC100 g/L嘧菌酯懸浮劑20077.4±7.9bB81.1±7.9cdBC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50059.8±4.8cC72.3±7.8dC空白對照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標有不同小寫、大寫字母者表示在0.05、0.01水平差異顯著。表3同。
2年試驗結(jié)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對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達到90.3%,極顯著高于100 g/L嘧菌酯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防治效果較好,2年的試驗結(jié)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較低,2年平均防效為66.1%,可能是因為該處理為廣譜殺菌劑,對棉花苗期立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是很明顯。
2.2不同殺菌劑對包衣棉花種子發(fā)芽率和出苗率的影響
2012年的試驗結(jié)果表明,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0 g/L 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包衣處理棉花種子后能夠極顯著提高棉花種子的出苗率;2013年供試殺菌劑包衣處理棉花種子后的出苗率均與空白對照相當(表3)。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可能是藥劑本身對出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或者當年氣候影響導致的。
2年發(fā)芽率結(jié)果表明,各殺菌劑處理棉花種子后的發(fā)芽率與空白對照的發(fā)芽率相當,表明供試殺菌劑對棉花種子的發(fā)芽率影響不顯著。表3不同殺菌劑對包衣棉花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的影響
供試藥劑有效成分用量
3結(jié)論與討論
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是棉苗成活的關(guān)鍵,目前種子包衣技術(shù)的使用為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關(guān)鍵技術(shù)[6-7],有不少的藥劑商品化和推廣應用發(fā)揮了防治棉花苗病的良好作用。朱荷琴等篩選出防治苗病效果突出、對作物安全的殺菌劑包括2.5%和10%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7%戊菌隆乳油、60%敵磺鈉·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25%多菌靈·福美雙·甲基立枯磷懸浮種衣劑、10%和40%萎銹·福美雙種衣劑;篩選出防治苗病好并兼治蚜蟲的殺菌劑包括20%棉苗康種衣劑和24%百福靈種衣劑[8]。防治效果突出的藥劑篩選能正確指導大田生產(chǎn),減少損失。本研究選擇近2年常用防治棉花苗病藥劑開展試驗篩選出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播種前種子包衣,防治效果可以達到90%以上。各殺菌劑處理復配型藥劑防治效果比單一使用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好。
棉花種子內(nèi)在質(zhì)量對包衣后的效果有很大影響,活力較低的棉花種子對種衣劑的反應比較敏感,對包衣劑的質(zhì)量要求也較高[9]。以上試驗結(jié)果表明,大田試驗時施用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0 g/L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50 g/L 精甲霜靈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 g/L嘧菌酯懸浮劑對棉花苗期出苗率有一定的影響,可能是種子自身質(zhì)量差異,或者是在包衣劑處理種子時,藥劑有效成分在包衣處理時被種子吸收,進入種子內(nèi)部殺死種子表面及種皮內(nèi)的病菌,且有效成分在土壤中不移動,因而在種子周圍形成一個穩(wěn)定而持久的保護圈,防病、保苗效果好且持效期長。
棉籽發(fā)芽率是檢驗種子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試驗發(fā)芽率結(jié)果表明,各殺菌劑處理對種子萌發(fā)影響不顯著,可能是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fā)所需時間短,導致包衣棉花種子發(fā)芽率影響小,但具體原因還須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害種子包衣劑的使用是關(guān)鍵,還要結(jié)合農(nóng)事操作做到適時播種。出苗后雨過天晴要對棉苗采取拔土晾根的措施,降低棉苗根部濕度,提高地溫,減輕病害發(fā)生;雨水太大的地區(qū),建議天晴后采取揭膜降濕保苗等措施[10]。對已發(fā)病和發(fā)病嚴重的棉田要及時用噴淋根莖的藥(如半量式波爾多液噴灑)結(jié)合使用[11],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亞平,李國英,閻小雪. 北疆棉花苗期病害拮抗菌7B-1的研究[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2,35(6):728-731.
[2]Amoustafa-Mahmoud S M,Sumner D R,Ragab M M.Interaetion of fungieides herbieides and planting date with seedling disease of cotton caused by rhizoetonia solani AG-4[J]. Plant Dsease,1993,77(1):79-86.
[3]劉書民.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防治棉花蚜蟲田間藥效試驗初報[J]. 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1,17(24):59-60.
[4]雷斌,常曉春,張波,等. 18.6%拌·福·乙種衣劑防治棉花立枯病和薊馬效果[J]. 種子,2011,30(6):118-120.
[5]孜乃提古麗·阿不都熱西提. 棉花棉苗立枯病的發(fā)生及防治[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1):131-132.
[6]趙鳴,夏曉明,馬惠,等. 2008年山東省棉花主要病害的調(diào)查及防治措施[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99-102.
[7]劉淑青,王俊娟. 棉種包衣與拌種防苗病試驗[J]. 種子世界,2009(10):25.
[8]朱荷琴,宋曉軒,馮自力,等. 國內(nèi)外殺菌劑對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J]. 中國棉花,2006,33(2):15-16.
[9]張寒霜,趙俊麗,李偉明,等. 不同種衣劑對棉花種子出苗及苗期病蟲害的影響[J]. 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6,10(4):54-56.
[10]李藏朝. 多措并舉防治棉花苗病[N]. 河北科技報,2008-05-20.
[11]朱荷琴,馮自力,劉雪英,等. 棉花苗病防治技術(shù)[J]. 中國棉花,2009,36(2):23.束兆林,繆康,于居龍,等. 氰氟蟲腙與醚菊酯混配對水稻縱卷葉螟的增效作用與防治效果[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9):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