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也是一個大姓,起源主要是下面幾個:
第一,出自羋姓,是春秋時候楚國貴族潘崇之后。潘崇曾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
第二,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裔孫伯季之后。伯季曾被封在潘邑,他的后人就以祖先的封地為姓。
第三,出自姚姓,是舜帝之后。商朝時,舜帝的后裔曾建潘子國,后來潘子國被周文王所滅,其后代就以國名為姓,稱為潘氏。
另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候,鮮卑的破多羅氏改為了潘姓。后來滿族也有很多用潘作為漢姓的。令人奇怪的是,臺灣高山族姓潘的特別多。怎么回事呢?康熙末年,臺灣的岸里大社(今臺灣臺中市附近)有個叫阿穆的酋長歸順了清朝,被賜姓為潘。光緒時期,臺灣的高山族紛紛歸順朝廷,也都賜姓為潘,這就是臺灣高山族潘姓人特別多的原因了?,F(xiàn)在的滿族、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兄弟民族,都有潘姓。
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潘姓的主體在湖北境內(nèi)發(fā)展,后來開始往山東、湖南遷徙。東漢的時候,因為有個當官的到了江蘇溧陽,所以江蘇出現(xiàn)一支潘氏。三國時期的吳國有個右將軍就姓潘,是從山東遷到南京一帶的。還有一個人大家別忘了,孫權(quán)的太太姓什么?姓潘。她是哪兒人呢?浙江會稽人。后來潘姓開始進入福建、廣東,北方殘留的潘姓開始進入內(nèi)蒙古、陜甘等地。這也就說明,三國時代,潘姓就已經(jīng)遍布全國了。到了北魏的時候,很多鮮卑人改成潘姓,而且其中的破多羅氏后來還在洛陽形成了潘姓的一大郡望,這種異族改漢姓還變成了主流的,很少見。所以,姓潘的人里邊有很多鮮卑血統(tǒng)。
潘是大姓,名人自然也多,過去形容美男子,有個詞——貌若潘安。中國幾大美男子,衛(wèi)玠是一個,何晏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潘安。
潘安的名字其實叫潘岳,怎么就給改成潘安了呢?因為杜甫一首叫《花底》的詩里面有一句:“恐是潘安縣,堪留衛(wèi)玠車?!痹谶@首詩中杜甫稱他為潘安,由于詩太有名,后代人就叫他潘安了。潘岳非常漂亮,到底有多漂亮不知道,那時候也沒照片。他少年的時候,才華出眾,20歲時某一天,趕上晉武帝籍田(古代一種儀式。每年春天的時候,由太監(jiān)牽著牛,皇帝在后面舉著鞭子晃兩下,就表示參加勞動了,祈禱五谷豐登),潘岳就寫了一首賦來贊美這件事,洋洋灑灑,辭藻優(yōu)美。人漂亮,才華又好,皇帝就很欣賞他。這會招致什么后果?羨慕嫉妒恨啊!所以潘岳十年不得升遷,到了30多歲,才當了一個縣令,這已屬很晚了。他當官也很有意思,下令全縣種桃花,可見還是個很浪漫的人。桃花運有好多典故,這是其中之一。潘岳當縣令政績不錯,后來就被一個太傅提拔了上去。該他倒霉,那太傅后來被殺了,潘岳也就被牽連了。
潘岳這個人,有才華,長得漂亮,但是在政治品格上有點問題。他這個人非常勢利,曾經(jīng)與石崇一道,對當時的權(quán)臣賈謐非常諂媚。那么漂亮的人,也跟一幫人等在賈府門口,一看賈謐的車出來了,望塵而拜。因此,潘岳落了個不好的名聲,等趙王倫篡位、孫秀專政以后,他就被夷了三族——不僅要把你本人給殺了,還要把你的血脈給斷了,免得再生出一個漂亮的來。
潘岳政治品格有問題,但他私人品德極好,非常討女人喜歡。男人這一生有三個女人最重要,母親、妻子、女兒。潘岳有沒有女兒不知道,但他對母親和妻子實在太好了。潘岳的夫人叫楊容姬,死得早。夫人去世以后,潘岳居然就不再結(jié)婚了,天天思念故人,一思念了就寫詩寫賦。當官的里面這么癡情的不多。所以,潘岳就成了女性心目當中的理想夫君形象。你想啊,那么漂亮的人,那么有才華,又是當官的,還很浪漫,老婆死了以后還天天想,哪個女的不喜歡這樣的。
潘岳對他母親也特別好。他母親年紀大了,他就辭了官,回家專門伺候母親。潘岳還挺廉潔的,回家以后,自己耕田種菜,而且還經(jīng)常給母親買她喜歡吃的東西。母親身體不好,年紀大了,想喝奶,潘岳就親自養(yǎng)了一群羊,擠奶給母親喝。
最早的《二十四孝》里邊就有潘岳,后來的《二十四孝》是宋朝人重新校訂的,把潘岳給去掉了。為什么把他給去掉了?你再孝順你媽,你后來被夷三族了,你媽還不是因為你被殺的?所以不算孝子??傊?,潘岳私德好,公德差,用情專,好種桃花,就是這么一個人。
潘姓今天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6位,人口62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5%,是個很大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