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之
【編者按】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見很糾結的人。做孩子的糾結,既厭惡父母管束,又懶得自己出來打拼;做學生的糾結,既不認同老師某些觀點,又怕得不到毫無意義的分數(shù)。他們人生的很多時間都是在與過去決斷的事情中較勁兒、反悔,悄無聲息地把當下的時光和美好輸?shù)镁狻N覀冇萌种粫r間行動,卻用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后悔,這樣不僅扭轉不了已成定局的事實,還會錯過當下新的經過,更怕倉促了即將到來的明天。人生若調成糾結模式,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一種死循環(huán),在無聲無息中消耗你所擁有的能量。很多時候,人生的失敗不是因為沒有實現(xiàn),而是錯過享受的最好時光。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遇到過dilemma(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個從我們中考、高考報志愿就開始,大學還會遇到讀研、出國、工作的選擇,工作時會遇到選擇行業(yè)、公司、崗位等問題。其實dilemma一直在伴隨著我們,我們每一步的選擇都越發(fā)艱難,但我們還必須要自己選擇。
我一直覺得人的發(fā)展,很多時候看的不是在進退兩難的選擇絕境中的決定,而是你毫不糾結、果斷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起你所付出的努力。
我大學的一位同學,大一入學時成績平平,在大三時卻成為了我們整個院系的學霸。直到后來,我畢業(yè)后偶然間和她聊起自己的發(fā)展,她畢業(yè)后直接保送至北大法律碩士專業(yè),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她被學校交換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律系交流。我覺得十分驚奇,本科學習的英語,怎么又開始學習法律了?她和我分享了她的經歷。
高考時她并沒有報考英語專業(yè),而是我們學校的數(shù)學實驗班。但是事與愿違,當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過高,她被調劑到了語言專業(yè)的英語系。大一班級里有很多保送的外校學生,英語口語都非常流利,而她作為一名普通學生只能每天聽BBC、CNN錄音。每天都要練聽力、閱讀、口語。
終于通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英語專業(yè)成績從開始一個數(shù)學系調劑的中等成績上升至班級前三,最后上升至年級第一。本科的優(yōu)異成績讓她在畢業(yè)時面臨艱難的選擇,美國知名學府的offer,國內北京大學法律系的offer,她糾結了很久,決定進入北大從頭開始學習國際法。國際法專業(yè)的同學都非常優(yōu)秀,但她依然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己的堅持在自己的專業(yè)獲得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并且還獲得了很多交流實踐的機會。
她和我講她也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么工作,從事一名英語口譯員,國際法專業(yè)律師?或者其他選擇……這一切都還沒有確定,但是她知道自己只要做出了選擇就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辜負自己的選擇,要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證明自己。
其實很多人在面臨人生中dilemma的時候,也根本不清楚即使做到最優(yōu)的選擇到底自己會有多優(yōu)秀。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打拼?到底要不要接受這份未知公司的offer?到底要不要辭職跳槽?到底要不要換個工作試試?所有人的意見都只是參考,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反復糾結于那個選擇,而是你選擇之后的行動。
特別喜歡一部經典影片《阿甘正傳》里面的阿甘,他是典型的美國夢承載者,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從不糾結,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很多成就。
其實無論是美國夢還是中國夢,我們都不要因為一件事糾結遲遲沒有結果,與其繼續(xù)糾結,還不如像阿甘那樣認準一個選擇就大步向前。也許糾結不已就成了荷塘的咸魚,而沖破困境則是另外一番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