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紅 朱瑛
《剪枝的學問》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記敘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從而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表達心理變化的詞語,梳通全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最后明白剪枝的道理。課后自認為整節(jié)課設計巧妙,重點突出,以點代面,課堂高效。但在觀摩了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教學視頻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深深體會到:語文課,必須讓“語”和“文”同在。
“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保ㄟx自《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第138頁)再進一步理解,“語”就是口頭的語言運用,“文”就是書面的語言運用。薛法根老師教學《剪枝的學問》一課,充分突出了“在語義中寫文字,在語用中品文本,在語境里學朗讀”的教學理念,而我教學的《剪枝的學問》一課,自認為是一節(jié)高效的語文課,卻已經(jīng)丟掉了“語”,只剩下“文”,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就文本教文本,永遠不可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語文人”。
一、語義中寫文字
1.我的教學片斷。
師:大家讀得多認真啊,我們來檢測一下讀的效果如何?(出示)
揮舞 成熟 娃娃 臉蛋
奪 ?靠 ?番 ?不禁
師:“娃娃”這個詞你讀得不錯,表示稱呼的疊詞,后一個要讀輕聲。我們一起讀。(生齊讀“娃娃”)
師:(生讀“不禁”后)這個前鼻音你讀得真準,這還是一個多音字呢,在這里,它讀“jīn”。“jīn”還可以組成什么詞?
生:情不自禁;禁不住;禁受。
師:有誰知道它的另一個讀音?
生:“jìn”。
師:誰會組詞?
生:禁地;禁止。
師:誰再來讀讀這組詞?(指名讀)
師:請男生讀讀上一組詞,女生讀讀下一組詞。(男女生分組齊讀)
師:同學們,本課的生字中有幾個筆畫較多,先看看這兩個字:靠舞。
師: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生:我這樣記“舞”,跳舞嘛,人很多,所以有四個豎。……(學生說出各種有趣的辦法)
師:古人創(chuàng)造這個字時,像人執(zhí)牛尾而舞之形。形聲字,用足相背,從舛;無聲。
生:靠,上面是個告,下面是個非,合起來就是靠。
師:靠,形聲字。從非,告聲。從“非”,表示相違背。本義相背。現(xiàn)在的意思有了變化。仔細觀察一下,怎樣寫才好看?(生說,師范寫,生仿寫。)
我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檢查預習,讀準字間,認清字形,寫好兩個較難的字。而字的意思,并沒有太多涉及。
2.薛法根老師的教學片斷。
師:下面拿出本子,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看看能不能寫對。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寫在黑板上。注意,要聽清老師要你寫什么字。
師報詞:雞蛋 鴨蛋 臉蛋 寫哪個字?(生:蛋)
師:哪個蛋不能吃?還有什么蛋也是不能吃的?
生:壞蛋。
生:混蛋
生:彩蛋
……
師:揮舞 跳舞 手舞足蹈 老師要你默哪個字?(生:舞)
師:依靠 可靠 來年就要靠它們結桃子嘍 默哪個字?(生:靠)
師:第四個是要默一個詞。桃園里的桃子成熟了。這個小伙子做事丟三落四,很不成熟。中國高鐵技術已經(jīng)很成熟了。寫哪個詞?(生:成熟)
師指黑板:和他寫的一樣的舉手。
師指“蛋”:這個字既要正確還要美觀,這個字有個重要的筆畫,就是這個捺,要舒展!這個字再念一遍。
師:這個“舞”也有一個筆畫也很關鍵,中間的橫要長,看看自己的字能不能寫得美觀。
師:“靠”也有一個筆畫,要舒展,哪個筆畫?(橫)
師:成熟的“成”斜鉤很重要。這個詞再讀一遍。(生讀)桃園里的果子成熟了,這里的“成熟”是什么意思?
生:生長期到了。
生:桃子可以吃了。
師:什么味道?
生:甜的。
師:那沒有成熟是什么味道的?
生:酸,澀。
師:“這個小伙子做事丟三落四,很不成熟”一句,“成熟”是指什么?是指可以吃了嗎?
生:長大,懂事
師:“高鐵技術很成熟了”,這里“成熟”是指長大了?會做事了?
生:熟練、老練。
師:這是一個人嗎?
生:發(fā)達。
生:……
師總結:是發(fā)展了,可以廣泛運用,比較安全了,沒有缺點。
所以,同學們,關鍵的詞語要這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來理解。再一起念念這些字,把它記在心里。(生讀一個,老師擦去一個)
薛老師的課也是從詞語開始的,只是,薛老師不只是聽寫漢字,而是結合具體的語義給出要聽寫的單個文字或詞語。這就讓單個漢字或詞語瞬間鋪開,成為一串詞,學生雖然只寫了一個字,實際上卻會寫了幾個詞。聽寫結束后,還有后續(xù)的立體設計,多種功能:(1)指導書寫,抓住關鍵筆畫。(2)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理解詞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教會學生同一個詞在不同語義中意思是不一樣的。
相比而言,雖然我出的詞語多,但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少。雖然我講到了生字的寫法,但教兩個,學生也就只會兩個,學生不懂得舉一反三。薛老師是抓關鍵筆畫教學,讓學生在以后寫字時,就會有意識地去找關鍵筆畫。雖然我教了兩個生字的意思,是就文字教文字,缺少語義的支撐,這樣的知識是不長久的。所以,像薛法根老師那樣在語義中學文字,讓“語”和“文”同在,這樣的字詞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教法,學生習得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還習得更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二、語用中品文本
1.我的教學設計:品讀分析,交流感悟,感受“我”的心理變化。(1)快速讀課文,找出“我”先后幾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分別在什么季節(jié)?(2)我三次進桃園,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畫出表示心情變化的詞語。(3)體會“滿懷好奇”,認識王大伯。①第一次,作者是——(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的。誰來讀?為什么這么讀?②“我”為什么“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③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斑h近聞名”可以換成什么詞來理解呢?(4)過渡:“我”滿懷好奇地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為什么轉眼間會“一臉疑惑”呢?①“疑”指(疑問)“惑”指(困惑),那“疑惑”是什么意思?②“我”為什么會疑惑?讀讀“我”問王大伯的話。③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指名讀王大伯說的話)④什么叫“瘋長”?(看起來,長得粗壯,好好的枝條,其實是沒用的,不結果的。王大伯毫不猶豫地把它們剪掉了)從王大伯的這些話中你們知道王大伯為什么要剪枝嗎?(板書;減少-------枝條)⑤分角色朗讀對話。(5)“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將信將疑)①“將信將疑”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什么?懷疑什么?②是??!耳聽為虛,沒親眼所見,我當然會“將信將疑”啊。讀(6)“我”經(jīng)常掛念著王大伯的桃園,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么樣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看到了一番怎樣的情景呢?①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②欣賞圖片。③看著這滿樹的桃花,此時作者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齊讀最后一句)(7)夏天到了,該是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了。“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又看到了什么?①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欣賞圖片。②“我”為什么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③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再讀王大伯說的話。(出示王大伯的話)看來,剪枝里頭真的有著大學問的??!剪去了無用的枝條,保證了桃樹有充足的養(yǎng)分,就能結出了更多更大的果實。減少是為了增加?。。ㄍ瓿砂鍟?/p>
這篇課文的重點線索之一就是人物心情的變化,所以我開門見山,讓學生直接找到表示心情的詞,然后由這些詞一一鋪開整篇文本的閱讀教學。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自我感覺各環(huán)節(jié)銜接上的設計自然緊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注重朗讀的指導,朗讀形式也豐富多樣,充實了課堂朗讀的氛圍,提供了學生不斷鍛煉的機會。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最后理解并證實了王大伯的話,從而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2.薛法根老師的教學片斷:整體把握,概括課文。(1)課文幾次講到“我”到王大伯家的桃園里去?分別是什么時候?(2)三次,所以讀書要讀完整。把三次表示時間的詞畫下來(老師板書相關詞語)。(3)畫的跟老師寫的一樣的請舉手。一起讀一讀。(4)每一次去看的景象一樣嗎?去年冬天的一天,我看見______,春天到了我看見______,暑假里我看見了______。交流:①指名答:忙著剪枝。(師提醒學生趕緊把這個詞畫下來。)②第二次,春天到了,我看到王大伯的桃園里開了許多的花,課文里有個詞寫出了桃花開得很多,是哪個詞?這個詞是關鍵詞,要畫下來。③第三次,成熟了,還不夠完整。“掛滿了”是關鍵詞,請把它圈出來。(5)現(xiàn)在誰有本領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段話。(6)學完課文要會概括,概括就是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說清楚。概括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時間順序,如果是早上、中午、晚上,這是什么順序?這是一天的時間順序。小時候、長大后、老的時候,這是一生的時間順序。上課前、上課時、上課后,這是上課的順序。按照順序來說就說得有條理。(板書)讀書就要注意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弄清楚了概括課文就很有條理。第二,要抓關鍵意思。用關鍵詞概括的時候就比較準確。再讀這個詞“概括”。(7)“我”三個時間段去王大伯家,看到的景象不一樣,所以心情也不一樣。比如“我”在走進桃園之前,文中有個關鍵詞語“滿懷好奇”“好”就是特別喜歡,特別喜歡讀書就叫——好讀書,特別喜歡玩就叫——好玩,特別喜歡打乓球就叫——好打球。再讀這個詞。(8)默讀課文,哪些詞語表示我的心理活動,像這個“滿懷好奇”一樣。師相機板書:(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讀板書的詞語。(9)心理活動就是有心里話,“滿懷好奇”心里有什么話?心里怎么想?(在“滿懷好奇”后板書:______)注意要聯(lián)系上文。我對什么很好奇?還會怎么想?“一臉疑惑”怎么想?(板書:______)“將信將疑”在想什么?(板書:______)“又驚又喜”,驚什么?喜什么?(板書:______)(10)遇到這些詞時,要想想這時候在想些什么呢?這樣才能讀到人物的心里去。(聯(lián)系板書總結心理變化)作者的心理會發(fā)生變化,所以我們讀書要關注心理變化,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心理變化,比如昨天聽說有個特級老師要來給我們上課,我們——“滿懷好奇”,今天一看,這個老師長得不太好看,是個小老頭,我們——“一臉疑惑”,課上到現(xiàn)在,我們——“將信將疑”(全場笑聲),希望上完課后,能讓你們——“又驚又喜”!我們寫文章也要把心理變化寫出來。
薛老師的課上得相當扎實,即使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有板有眼,精益求精,絕不從簡!從圈畫表示時間的詞開始,就為后面的概括埋下伏筆。說說“我看見______”,從這句話開始,學生讀文本、找關鍵詞,接著分別說三句話,用上關鍵詞,然后連在一起說,仍然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在一步步的語言運用中,一次次地閱讀文本,回憶文本。讀文本,是為了用語言。而對表示心理變化的詞語,薛老師的處理方式更是凸顯“語用”,深入剖析不同的心情分別在想什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入人物內(nèi)心。在此過程中,薛老師一再強調(diào)要“聯(lián)系上下文”,在文本閱讀中進行語用,體現(xiàn)了“語”和“文”同在。
相比而言,我也引導學生抓表示心情變化的詞,但比較孤立,讀書也好,理解也好,都是為了讓學生讀懂文本,而不是像薛老師這樣——注重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正如薛老師在交流中所說:“這篇課文很簡單,通俗易懂。那么,像這樣的課文我們教什么?完全可以當作一個讀寫例文來教,通過課文學習讀與寫的方法,以此增長學生的讀寫能力?!弊龅阶x寫同在,“語”與“文”同在。
三、語境里學朗讀
我的教學將朗讀放在一個一個的句子或段落里進行,是碎片式的;而薛法根老師以整篇課文為背景,從整體入手,在語境中指導朗讀,且獨立成塊。
薛老師教學片斷:
1.學到這,課文基本讀懂了,可是這樣還不夠,要把這些人說話的不同語氣讀出來,自己練練。
2.指名讀。學生讀得比較夸張,不夠自然。老師點評并板書:敘述語要讀得自然流利,如果這樣讀(老師故意夸張抒情,感情十分充沛)你覺得怎樣,這樣讀敘述語就會顯得陰森恐怖。哦,這樣的桃園你還敢去嗎?
3.評價:對話語要讀出人物的角色和變化?!巴醮蟛昙o大了”,你再讀。評:你再讀,要流利,一流利就不恐怖了?!皩⑿艑⒁伞蹦蔷渥x得最好,這句不是敘述語,是心里話,放在心里,不能讓別人聽見。心里話要讀得輕聲細語。(板書:敘述語——自然流利對話語——角色變化心里話——輕聲細語)
指導朗讀到底該如何指導?這句讀輕點,那句讀重點,這篇學完了下一篇學生還得從頭開始跟著老師學朗讀。薛老師的朗讀指導,抓住板書的三句話,每一個學生都明白了,讀起來立刻顯得更自然了,更有變化了!最關鍵的是,等到這篇文章學完,等到學生連課文內(nèi)容都遺忘掉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清楚地記得朗讀的敘述語該怎么讀,對話語怎么讀,心里話該怎么讀。這就是方法,這樣的指導才能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
“PK”完畢,雖然我完敗,但是敗得心服口服。薛法根老師的“語義中寫文字,語用中品文本,語境中學朗讀”的教學理念,帶給我很多思考。是啊,“語”和“文”本為一體,在教學中,我們只有讓“語”和“文”同在,相輔相成,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