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鋮
青春的視覺里萬物如謎
羅 鋮
青春最妙的就是心懷詩意,并將這詩意寄托在不朽的生命之樹上,而鄭紹東筆下“從來沒有年輪的銀杏”就是直立在天地之間的那棵樹,它寄寓著詩人對生命的探尋,也正是這種求索探尋的精神,使這首詩顯得既敏感,又豐富。“陽光”是耀眼的理想,“駭浪”是澎湃的心潮,所有恣意的風雨都將擱淺于蔥翠,所有鳥兒的仰慕都只因為“遠行的渴望”,鄭紹東用交錯繁復的意象,將我們的視線也拉成了“驚嘆號”,是的,“尋溯歲月的脈絡”就是在尋溯生命本身。他用復沓的手法,反復強調(diào)銀杏是“沒有年輪”的,他如此抽象一棵樹,是要將生命的軌跡抽象成宿命嗎?實際上,人不可更改生命的流程,唯有那一圈圈清晰的生命的痕跡,才能印證我們的存在。當然,所有思想的悸動都是因為青春的激情,和勇氣!
俞朱超將青春比擬成絢爛的花園,那里“淙淙的流水伴著幸福的鴛鴦/蝴蝶為四葉草伴舞/蜜蜂為胡姬花歌唱”。美好而燦爛的春光映照著內(nèi)心的明媚與清亮。但我們并不會因此而停留,生命始終向前,往事終究隨風,所有經(jīng)歷過的都將是最親切的懷念,這首詩承襲了古典詩詞里傷春惜時的思想,與鄭紹東的繁復多姿相比,更顯出幾分自然與清澈,就是那淡淡的憂傷都像汩汩而出的泉水,讀來總有幾分清涼。我想,青春本來如此,有迷茫掙扎,也有義無反顧;有幾滴淚痕,也有笑顏如花。這都不可忽視,都不可辜負。
楊延琦放眼于山川大地,其胸懷就像那條俊俏的河流,源自巍巍太行,要奔向遙遠的大海,萬千的景象盡收眼底,萬種的情懷都充滿生命的力量。這首詩極具象征意義,“大?!毕笳髦硐氲木车兀按笊健毕笳髦靶械淖璧K,“美麗的風光”象征著生活的經(jīng)歷,整首詩洋溢著生命的厚重與瓷實。最巧妙的是,作者將一切最終落筆于“清漳”,這就是她生命的桃花源。每個人都有一個精神的原鄉(xiāng),有此原鄉(xiāng)的人,無論怎樣的追求生命的遠方,都不會迷失方向。像楊延琦一樣,孫敏的詩歌也是及物的,詩人借“石頭廢墟”來闡釋一個哲理命題:“何人曾永生/何事當永恒?!边@個命題里有冷靜的思索,有喧騰的激情,更有涅槃重生的信念。像“蒙昧的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眼睛/光明也從不在最亮處”這樣的詩句直接撞擊著我的心門,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首詩有熱情的“壯烈”與呼嘯的“灼熱”。
李棟敏將我們引入奇妙的異域,這讓我想起了邊塞詩里的意境:飛揚的黃沙,悠遠的駝鈴,起舞的篝火,神秘的姑娘……生命就是一次詩意的行走,讀完這首詩,我深信不疑。青春的視覺里總是萬物如謎,心靈在萬物里獲得自由,便如“異域之花,在夜空里輕輕綻放”,這時候,一切聲響都是迷人的,像洪火炎筆下的樹林里的“鳥鳴和獸啼”。我喜歡這首詩里涌動著的,原始的氣息。它照見了我們用斑斕的衣裳隱藏起來的“本我”,這頃刻之間的幻想,關(guān)于生命的返祖,更關(guān)于精神的覺醒。
只有干凈的心靈才能如此清澈地洞見生命的原初,所幸,詩歌像不滅的神燈,指引著我們在混沌之中如何保持著心靈的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