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新
廣西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廣西柳州545006
論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
周建新
廣西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廣西柳州545006
目的分析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急診科2013年8月—2015年9月間收治的危重癥患者89例,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44例)、觀察組(45例),給予對照組氣管插管后用簡易人工氣囊輔助呼吸,給予觀察組氣管插管后用便攜式呼吸機輔助呼吸,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42/45)顯著大于對照組的79.55%(35/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頻率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且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使其血氧飽和度上升,值得推廣。
便攜式呼吸機;急診科危重癥;應用效果
急診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且生命體征無法穩(wěn)定,經(jīng)常合并嚴重低氧血癥,而臨床救治時及時構建有效的機械通氣支持,可直接關系到搶救結果。過于經(jīng)常受急救條件影響,大多數(shù)時候僅可以應用簡易呼吸氣囊,進而導致不少患者得不到成功之路[1]。為了分析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效果,該院近來給予45例急診科危重癥患者應用便攜式呼吸機,效果顯著,現(xiàn)對其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急診科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危重癥患者89例,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齡12~89歲,平均年齡(39.86±1.46)歲;39例經(jīng)口鼻氣管插管,5例經(jīng)氣管切開;按病種劃分:嚴重多發(fā)傷12例,溺水2例,重型顱腦外傷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例,安眠藥中毒1例,電擊傷1例,重癥肺炎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等基礎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例。觀察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11~89歲,平均年齡(39.89± 1.66)歲;38例徑口鼻氣管插管,7例經(jīng)氣管切開;按病種劃分:嚴重多發(fā)傷13例,溺水2例,重型顱腦外傷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例,安眠藥中毒1例,電擊傷2例,重癥肺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等基礎疾病合并呼吸衰竭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氣管插管后應用簡易人工氣囊輔助呼吸。給予觀察組氣管插管后用便攜式呼吸機輔助呼吸,具體為:(1)呼吸機準備。對用氧安全及周圍環(huán)境安全進行評估,保持氧氣鋼瓶氣源充足,對呼吸機主機、呼吸管路、電源適配器、呼吸閥及氣源連接管等性能進行檢查,確保完好無損,準備簡易呼吸器,將呼吸機各管道連接,按照患者病情對呼吸參數(shù)進行調(diào)節(jié),且接模擬肺試運行后備用。(2)調(diào)節(jié)參數(shù)。按照患者的呼吸情況及體重設置參數(shù)。詳細為:第一,按下飛梭鍵三秒鐘后屏幕便會轉入到參數(shù)設置界面,通過飛梭鍵設定參數(shù),且逐一設定呼吸頻率、分鐘通氣量以及觸發(fā)壓力等參數(shù),完成設置后屏幕便會自動切換到實時顯示界面。第二,科學選擇通氣模式。通氣模式有兩種,分別為A/C及SIMV,其中前者結合了AC及CV的特點,通氣通常由患者觸發(fā),觸發(fā)時主要為輔助通氣,沒觸發(fā)時為控制通氣,因此該模式為既能提供及自主呼吸同步的通氣模式,且確保通氣量,為當前臨床使用范圍較廣的模式;后者為提供的指令性通氣,能經(jīng)自主呼吸觸發(fā),機械通氣機的供氣可以和自主呼吸同步,呼吸機根據(jù)指令間歇給予患者同步正壓通氣,自主呼吸容易和呼吸機協(xié)調(diào),所以該模式適合應用在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第三,按下“O2”鍵,會出現(xiàn)50%或者100%兩檔氧濃度選項,初用時主要對低氧血癥進行快速的糾正,因此以純氧模式為主。第四,按下“MANUAL”鍵,將手動模式啟動,該模式能應用在多變呼吸情況下手控輔助呼吸。
1.3觀察指標
輔助呼吸10 min后使用相關儀器對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進行詳細的觀察及記錄,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其中臨床療效判斷標準如下:患者首次機械通氣時及機械通氣后3 min對比SaO2,如果絕對提高值小于5,則可判斷為無效;如果絕對提高值為5-15,則可判斷為有效;如果絕對提高值大于15,則可判斷為顯效。
1.4統(tǒng)計方法
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數(shù)據(j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資料以率來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5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兩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對比
兩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對比(±s)
表2 兩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對比(±s)
組別例數(shù)血氧飽和度(%)心率(次/ m i n)呼吸頻率(次/ m i n)對照組觀察組P 4 4 4 5 -8 0 . 4 3 ± 8 . 5 7 9 3 . 4 5 ± 3 . 3 4<0 . 0 5 1 2 0 . 3 8 ± 8 . 7 6 9 6 . 2 7 ± 9 . 8 1<0 . 0 5 2 0 . 4 6 ± 5 . 1 2 3 0 . 8 4 ± 5 . 6 8<0 . 0 5
急診科工作為醫(yī)院救治工作的前線,急診醫(yī)生面臨的患者主要為病情危重、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且伴發(fā)嚴重低氧血癥,救治時若缺乏有效的呼吸支持,可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2]。過去,急診醫(yī)院主要應用簡易呼吸器,盡管操作難度小,但因為全程需要人工操作,通氣效果直接由工作人員的熟練程度決定,像呼吸頻率不穩(wěn)、通氣過多等問題經(jīng)??梢姡偌由蠒馁M大量的人力資源,無法保證患者通氣效果,因此臨床探討有效的機械通氣支持意義重大[3]。
過去使用的氧氣驅動型便攜式呼吸機需要有足夠的氧氣壓力維持才能展開工作,因此其損耗極大的氧氣量,吸氧濃度高達50%或者100%,屬于高濃度吸氧,產(chǎn)生氧中毒及呼吸性堿中毒的可能性極大。此外,該便攜式呼吸機的量控制通氣模式比較單一,因此通氣時間比較容易受到限制,不僅無法進行調(diào)節(jié),同時還無法將多項呼吸參數(shù)顯示出來。與氧氣驅動型便攜式呼吸機相對比,便攜式呼吸機卻具備以下優(yōu)點:(1)無需氣體做動力,耗氣量較低。(2)整機小巧,主機輕便,功能強大,能夠按照患者的情況及場地隨意擺放,同時還能交直,并且內(nèi)置電池,在很大程度上令該機器的移動性能及適應能力被提升。(3)該機器功能完善,不僅具有輔助/控制、同步間歇指令通氣、窒息后備通氣,同時還具有氣末正壓、手動呼吸、備用呼吸機通氣等基本模式,并且這些基本模式均能夠自由組合。(4)呼吸機的適用范圍大,不管是新生兒、兒童或者是成年人、老人均能夠使用該機械。(5)自檢功能完善,進一步對呼吸機的精確度進行保障[4]。(6)面板設計科學性高,存在很多項參數(shù)顯示。因此可以說,便捷式呼吸機和傳統(tǒng)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相對比,優(yōu)勢更明顯,該機器可有效降低人力資源耗費,通氣參數(shù)正確,可提供純氧支持及檢查射線制約不明顯等[5]。臨床應用便攜式呼吸機,患者自建立呼吸通道到首次通氣時間最大僅花費2 min,通氣效果明顯。但是由于呼吸機為機電設備之一,氣源及電源等因素會對其產(chǎn)生影響,所以應用中醫(yī)護人員還是需要常規(guī)準備簡易呼吸器,且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對病情進行評估、確保證氧氣鋼瓶氣源充足,患者首次通氣前需要先應用模擬肺試機,對全部呼吸參數(shù)進行監(jiān)測及記錄,維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科學設置報警參數(shù)且采取對應措施進行處理[6]。但是該研究特別提出:醫(yī)護人員在使用該呼吸機的時候需要注意,尤其是選擇或者改變機械通氣模式時,更應該遵循以下的依據(jù):(1)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基礎肺功能與病理生理特征。(2)患者自主呼吸的強弱、并發(fā)癥以及伴發(fā)癥。(3)各種通氣模式的特征:連接方式、病情發(fā)展、治療變化以及監(jiān)測結果。這些依據(jù)是醫(yī)護人員選擇或改變機械通氣模式時,不可違背的依據(jù)。該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氣管插管后用簡易人工氣囊輔助呼吸,給予觀察組氣管插管后用便攜式呼吸機輔助呼吸,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說明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急診科危重癥患者應用便攜式呼吸機,不僅可有效增加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值得各大醫(yī)院的臨床推廣應用。
[1]黃阿抗,張軍根.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21):331-332.
[2]王桂玲.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間轉運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58.
[3]龔雯.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前轉運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25):49-50.
[4]談燕聰,高艷紅,武淑萍.機械通氣患者離開病房行CT檢查時應用便攜式呼吸機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2):33.
[5]王秋菊.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前轉運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26):49.
[6]張美,李廣罡.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內(nèi)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5(10):76-78.
Theory of Portable Ventilator Applic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ZHOU Jian-x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Guangxi Province,545006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portable respirato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89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in recent years,successively i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44 cases)as specified in the admission,the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giving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mple artificial balloon assisted respira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giving observation group with portable respirator assisted respira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total effective rate,blood oxygen saturation,heart rate and breathing rate.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42/45)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79.55%(35/44),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blood oxygen saturation,heart rate,breathing rate improv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portable ventilator applic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breathing difficulties,make its rise in oxygen saturation,is worth promoting.
Portable ventilator;The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Application effect
R459
A
1672-5654(2015)11(c)-013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3.133
2015-10-09)
周建新(1976.5-),男,桂林興安人,研究生,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危重病的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