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章
宋慶齡喜歡烹飪。雖然一生中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有專職的廚師或兼做飯的保姆,但她仍經(jīng)常自己下廚。
在請客人吃飯時,宋慶齡總是自己訂菜單,有時還自己下廚,特別是為一些知道他們口味的朋友。在宋慶齡家中做客時,她常常會出其不意地說:“我給你們做個菜?!彼裕瑤缀跛斜容^親近的朋友,都曾嘗過宋慶齡的手藝。
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回憶:“抗戰(zhàn)勝利后,宋慶齡從重慶回到上海,邀請我到靖江路(今桃江路)45號她的住處吃飯。她親自下廚做菜。她做的鯽魚塞肉是公認的好味道。席間在座的還有廖夢醒等友人?!?/p>
在抗戰(zhàn)前曾擔任宋慶齡和地下黨的小通訊員的董惠芳回憶:“我在宋慶齡身邊四五個年頭的日子里,感到無比的幸福。她教導(dǎo)我要勤勞、誠實、好學,手把手地教我整燙衣服,還親自動手烹調(diào)……”
1949年以后,環(huán)境寬松了,宋慶齡也有了集中展示自己烹飪手藝的心情。1964年,宋慶齡出訪錫蘭(今斯里蘭卡)。提前飛抵昆明適應(yīng)氣候時,見到陪同出訪的女攝影家侯波,宋慶齡很高興,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有一天,宋慶齡說:“侯波,我想親手給你做一樣菜,讓你嘗嘗我的手藝。我喜歡炒菜,這也是一門藝術(shù)?!?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2/18/wsbl201510wsbl20151024-1-l.jpg" style="">
菜出鍋了,是一道青椒鱔魚絲,侯波沒想到宋慶齡還會炒菜而且手藝那么好,連連說好吃?!笆菃??既然你愛吃我炒的菜,那我每天中午為你做一樣菜。”宋慶齡滿意地說道。
令侯波吃驚的是:她們在昆明停留了36天,宋慶齡真的給她們炒了36道菜,沒有重復(fù)的,而且味道都很好。
像對待其他事情一樣,宋慶齡在烹飪上不是隨心所欲,而是精益求精的。她注意收集食譜。在她的書柜里有不少關(guān)于烹飪的書籍。嘗到好吃的面點和菜肴,她會請秘書詢問配料和工序,甚至向制作者當面請教。
一般情況下,宋慶齡是不收禮物的——但食譜是例外。而且,對于為她提供食譜的人,宋慶齡要特別致謝。1976年4月她曾致信愛潑斯坦:“我現(xiàn)在又要麻煩你把附上的信件轉(zhuǎn)寄給那位慷慨地把那本又大又漂亮的食譜送給我的人,因為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和地址。我盼望著再見到這張美麗的蘋果臉?!?/p>
如果所請的外國女客人帶來自己家里做的點心、蜜餞、腌菜之類,宋慶齡會請她們把做法告訴她,日后她就找時間卷起袖子到廚房去試試。
在宋慶齡那里,中國的食譜還可以用于外交。她請外國人品嘗中國菜時,如果客人們是第一次吃到這種菜,她就解釋給他們聽,如“杏仁豆腐”“杏仁茶”等等。有時應(yīng)客人的要求,把菜譜和制作方法寫出來送給客人。她制作甜點,一是要考慮有特色。例如在招待外賓時,幾乎每次的菜單上都有“杏仁豆腐”,因為這是北京小吃。二是一定要保證材料實在。所以,她的“杏仁豆腐”很受歡迎。為了告訴外國朋友如何制作“杏仁豆腐”,宋慶齡還用法文寫了一封信。
1956年8月14日至23日,宋慶齡到印度尼西亞訪問?;貒螅教帉ふ矣⑽牡闹袊俗V,要送給當時印度尼西亞總理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夫人去試做,因為這位夫人很愛做家務(wù)。9月17日,沒有找到菜譜的宋慶齡寫信給愛潑斯坦:“請轉(zhuǎn)托邱茉莉替我買一本質(zhì)量好的中國烹飪書(英文),送給(印尼)總理夫人,這是她特別要求的。他們夫婦倆特別喜歡中國菜?!鼻褴岳蛟谶@件事上幫上了忙。宋慶齡很高興,特地寫信道謝:“從心底里感謝你幫助我找到了這些難得的食譜。相信‘阿里大媽收到后會不知有多高興,因為她們在中國訪問時始終沒有找到,而他們夫婦都喜歡中國菜。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夫婦在印度尼西亞被人民稱作‘阿里伯伯和‘阿里大媽,因為人民熱愛他們……”
宋慶齡愿意和朋友一起切磋烹飪技藝,并把烹飪當成忘記煩惱和孤獨的一件樂事。
1948年4月,宋慶齡致信王安娜:“很高興知道你想早一天來我廚房比試一下你的手藝。那是很開心的,而且可以幫助你忘卻一切。但是你必須在前一天告訴我要做什么菜,以便把原料準備好。”
1956年,她邀請“自己是位好廚師”的邱茉莉:“等我從這些經(jīng)常不斷的頭疼事(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中解放出來,邱茉莉和我必須在廚房里碰一次頭,試驗我們的各種菜譜?!?/p>
烹飪也是宋慶齡懷念故人的一種方式。在餐桌上,遇到一些特別的菜,她就會即興談起孫中山作為一名醫(yī)生對營養(yǎng)的注意。
孫中山在《民生主義》中寫道,烹飪不僅是一種技術(shù),還是一種藝術(shù)和一種文明進步的標志。他說:“中國有了四千多年的文明,我們食飯的文化是比歐美進步得多,所以我們的糧食多是靠植物?!彼螒c齡引用這段話,然后說,“孫中山熱心宣傳植物蛋白(如豆腐)對人體健康的好處,要是在今天,他就時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