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魁
(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水務局河道管理所,遼寧 凌源122500)
工程治理范圍上游起點東營子,終點下游虎頭石,河道中心線長度28.8 km,青龍河規(guī)劃河段兩岸分布著凌源市前進鄉(xiāng)、三道河子鄉(xiāng)、刀爾登鎮(zhèn)、楊杖子鎮(zhèn)4個鄉(xiāng)鎮(zhèn),保護5.9 萬人口、1.4 萬間房屋、8 333 hm2耕地和7 467 hm2林地。依據(jù)國家《防洪標準》(GB50201—94)的規(guī)定:以鄉(xiāng)村為主的防護區(qū),應根據(jù)其人口或耕地確定相應的防洪標準。
對于防護區(qū)耕地面積≤2 萬hm2,人口≤20 萬人,防洪標準應確定為20 ~10 a(洪水重現(xiàn)期,下同),防護區(qū)等級應列為Ⅳ級。據(jù)此,確定青龍河兩岸各鄉(xiāng)鎮(zhèn)段防洪標準為20 a一遇,其余農(nóng)村段防洪標準為10 a一遇。
青龍河綜合整治工程兩岸穿堤建筑物共有9處,根據(jù)相應的流域面積擬采用鋼筋混凝土箱涵及混凝土預制圓管涵[1]。
青龍河綜合整治工程兩岸穿堤建筑物共有9處,主要解決堤外洪水問題,本次設計堤防工程為4級,排洪建筑物級別為4 級,建筑物的防洪標準為10 a一遇,根據(jù)相應的流域面積擬采用鋼筋混凝土箱涵及混凝土預制圓管涵。
擬定箱涵建筑物的位置、相應設計流量詳見表1。
表1 穿堤建筑物情況表
在水流匯流處的堤防均設穿堤涵洞,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方涵,在除外洪匯流處的地勢低洼處,路截斷處等設置1 m管徑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圓管涵。方涵采用設計流量進行計算,流態(tài)采用短洞無壓流,涵洞出口直接結(jié)合堤防采用一字形翼墻[2]。
以YD7(三道河子)位置處的涵洞為例進行計算說明。
YD7 位于青龍河右岸防洪堤SY0 +004(堤樁號)處,排洪建筑物級別為4 級,其防洪標準同右岸堤防防洪標準,設計洪水為10 a一遇,相應設計流量15.2 m3/s。堤防現(xiàn)狀地面高程為340.13 m,相應堤防高程為344.66 m,涵洞出口處10 a 水位為343.56 m,對應水深2.77 m,堤防高為4.53 m。
3.1.1 涵洞進出口底高程確定
根據(jù)地形條件,為減少開挖量并使進出口水流平順,涵洞進出口高程按溝底自然高程布置,涵洞上游地面高程340.13 m,堤頂寬4 m,背水邊坡為1∶2,涵洞縱向底坡i =0.005,涵底高程為340.13m,穿堤涵洞總長度為7.63 m。
三道河子鄉(xiāng)段堤防標準斷面圖見圖1。
圖1 三道河子鄉(xiāng)段堤防標準斷面圖
3.1.2 涵洞流態(tài)及洞型選擇
根據(jù)設計的同頻率外河水位,結(jié)合堤防布置要求,涵洞水流流態(tài)為無壓流態(tài)。為增加整體性,穿堤涵洞選用鋼筋混凝土箱涵結(jié)構(gòu)[3]。
3.1.3 涵洞孔徑尺寸確定:
涵洞采用1 孔,單孔寬b =2.4 m,洞高a =2.4 m,進口采用一字墻布置形式,流量系數(shù)m =0.34,i =0.005,n =0.017,為保證為無壓流,涵前最大水深H =1.15a=2.76 m。
假定涵洞為陡坡短洞,不考慮外河同頻率洪水時,按自由出流公式計算(δc =1.0 )。
當通過設計流量Q =15.2 m3/s時,所需的涵前水深為:H03/2=4.037,H0=2.55 m <2.875 m,滿足無壓流態(tài)的要求。
長短洞界限長度為Lk= (64 - 163m)H =21.879 m >7.63 m,屬于短洞。
經(jīng)過計算得出涵洞設計情況見下表2。
所有排洪涵洞均為底流式消能,采用熊啟鈞編制《涵洞》電算程序進行計算,以YD7 三道河子涵洞為例,計算詳細過程如下:
表2 涵洞情況表
3.2.1 計算公式
式中:T0為由消力池底板頂算起的總勢能,m;H 為從進口洞底算起的進口水深,m;P 為從出口洞底至消力池底的跌差,m;L 為洞身長度,m;i 為不洞底坡度,m;v1為上游行進流速,m/s;α 為水流動能校正系數(shù),采用1.0;q 為單寬流量消力池進出口的寬度,m3/s·m;hc為收縮斷面處的水深,m;h″c為躍后水深,m;b1為消力池首端寬度,m;b2為消力池末端寬度,m;Φ 為流速系數(shù),Φ =0.95;g 為重力加速度,g=9.81 m/s2;△Z 為出池落差,m;σ0為水躍淹沒系數(shù),(1.05 ~1.10)m;d 為消力池深,m;Lsj為消力池長度,m;hs為下游水深,m;β 為水躍長度校正系數(shù),(0.7 ~0.8)m。
3.2.2 收縮水深及躍后水深
已知:設計流量Q =15.21 m3/s,涵前水深為2.55 m,行進流速取1.084 m/s,涵洞長度為7.63 m,涵洞規(guī)格為2.4 m ×2.4 m,孔數(shù)1 孔,洞底縱坡為i=0.005,跌差P =0.4 m,池首端寬度2.86 m,池尾端寬度為12.84 m,尾水渠hs =1.58 m。
1)上游總能頭的計算:
2)收縮水深hc的計算:
此處α =1.0,φ 為0.95,通過試算得收縮水深hc為1.06 m。
3)躍后水深h″c的計算:
3.2.3 消力池長的確定
消力池的長度從涵洞出口至堤腳處。
3.2.4 海漫長度的確定
經(jīng)計算,9 處排洪涵的消能設施見表3。
表3 消能設施情況表
經(jīng)過計算消力池深d =0,說明不需要建消力池。對于計算不需要建消力池的涵洞,為了減少水流對下游的沖刷的可能性,本次設計設置深0.5 m的消力池。
3.2.5 滲流穩(wěn)定分析
根據(jù)上下游水位差和地基土壤的滲徑系數(shù)來確定地下滲徑的最小長度。
式中:Lmin為地下滲徑的最小長度,m;C 為滲徑系數(shù),中砂取5.0;△H 為上下游水位差,m。
經(jīng)計算,Lmin為17.287 m,小于涵洞水平長度28.3 m,滿足滲流穩(wěn)定要求。9 處排洪涵的計算情況見表4。根據(jù)堤防工程設計及建筑物總體布置,本次設計排水涵閘經(jīng)驗算防滲長度均滿足要求。
表4 排洪涵滲透情況計算表
3.2.6 地基處理
為保證排洪涵基礎的穩(wěn)定性,對天然表層沉積土和淤泥土應予以清除,設計要求,涵洞基礎鋪設1.5 m厚砂礫石。穿堤建筑物規(guī)格統(tǒng)計表見表5。
表5 穿堤建筑物規(guī)格統(tǒng)計表
通過穿堤建筑物合理的布置,確保堤防外側(cè)洪水正常排洪,經(jīng)過詳細的計算,得到最經(jīng)濟的斷面型式,既節(jié)約了資金,又確保了工程安全。
[1]夏夢河,陳吉江. 山區(qū)溪道水力計算有關問題探討[J].地方水利技術(shù)的應用與實踐,2005(01):59 -61.
[2]呂朋輝. 十家子河防洪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設計分析[J].內(nèi)蒙古水利,2014(04):136 -137.
[3]袁志明. 水利工程涵洞設計若干問題探討[J]. 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2013(11):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