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時期,一次著名的冤案,使得軍隊預(yù)防瘴疫的藥物載入了史冊。
建武十六年,交阯造反,光武帝派大將馬援出任伏波將軍討伐,交阯偏遠,加上天氣炎熱、瘴霧彌漫,等到馬援大勝回朝的時候,已經(jīng)是四年以后。每十個出征的士兵中就有四五個死于瘴疫。而馬援能夠帶領(lǐng)過半士卒安全返回,其重要原因就是依靠一種特殊的中藥——薏苡仁。
史書中說:“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p>
傳說中的瘴病是什么?
瘴首先是指一種致病因素。嶺南特殊的地理,以暑濕為主,北方人不習(xí)慣,很容易感受而發(fā)病。同時這種環(huán)境中,又夾雜著大量的傳染性疾病,一旦結(jié)合就會產(chǎn)生瘟疫,進行傳染。因此瘴疫經(jīng)常連在一起使用。
薏苡仁用藥,最早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文中說它“味甘,微寒,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fēng)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可見薏苡仁有清熱滲濕健脾的功效,正好適合嶺南的濕熱氣候,可以起到預(yù)防保健的作用。至今,嶺南一帶仍然慣用薏苡仁煲粥、煲湯,來增強體質(zhì)預(yù)防疾病。
馬援的軍隊服用這些,用來克服瘴氣是很有效果的。特別是對于那些因為不適應(yīng)南方氣候而患病的士兵來說,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即使是對于感染了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的士兵,在早期時也有著改善癥狀的作用。這就是馬援的秘密武器。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地自然的靈氣不僅造就了嶺南獨特的自然氣候,也造就了一批能夠特別克制這些氣候的藥物。世界道理原是一物降一物,大自然與人的恩惠可以說是細膩了。馬援發(fā)現(xiàn)交阯本地所產(chǎn)的薏苡仁特別大,飽滿猶如珍珠,療效也特別好,視為珍寶,出于長遠考慮,在返回京師的時候,特意滿載了一車,準備嘗試在北方栽種。
世事難料的是,由于這些薏苡仁形似珍珠,居然有人以此來狀告馬援,說他帶回來的一車是掠奪來的珠寶,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薏苡明珠之謗”。而馬援62歲時討伐武陵武溪造反的叛軍,盡管取得了勝利,但最終也感染了瘴瘧,不幸殉職。死后,由于“薏苡明珠之謗”甚至一度被剝奪了爵位,直到30年后才被平反昭雪。
薏苡是禾本科植物,因此它的果仁又叫薏米,可做糧食食用,薏米一般夏天開花,到了秋末果實才成熟。薏米現(xiàn)代我們主要用于消水利腫,還有治療高血壓、減肥,有時還常用于治療皮膚方面的病,比如扁平疣這個病,長期吃薏米就可以治療。另外薏米還有比較好的美容效果,長期吃可以使皮膚光澤美白。薏米因性平和溫柔,被歸為可以食用的谷類,所以是一種適宜久服多用的佳品,最適合用作食療和藥膳。另外薏苡的葉也有藥用價值,可煎水做茶飲,其味清香,飲之可利尿。
(本刊記者徐平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