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伶
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喜歡聽故事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征。家長和教師在教育、管理及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也比較喜歡用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領悟到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因此,故事育人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育人途徑。
如何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既做到形式新穎、寓教于樂,又促進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師生都能享受到過程的快樂呢?學校以“故事育人”為載體,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努力做到以事動人、以情感人、以愛育人、以趣怡人、以理導行。
精選內容,講故事
把故事恰當地引入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所講授的內容穿插相關的故事,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內容代替講課內容,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小學的課堂教學。一堂以活潑、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教學的授課模式,被稱為“故事教學”。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中,記敘了居里夫人人生旅途中幾個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地塑造了她“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感人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居里夫人或其他名人的閱讀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領會“敬業(yè)”這個主題。
在“我的好爸爸”班會活動中,教師不僅讓學生講述自己與爸爸的故事,還通過講繪本故事《我的爸爸》讓學生體會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可愛形象,更通過繪本故事《跳舞》讓學生理解父親的另一種愛——在看不見的角落,父親用微笑關注著孩子的成長、學習,支持并欣賞孩子的成就。故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不僅使學生受到觸動,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父愛的理解,促進家庭的和諧。
講出學生閱讀的故事。我們鼓勵班級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講故事活動。將成語故事、《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按照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進行歸類,利用每天晨會10分鐘時間,讓學生提前準備好故事,輪流講給大家聽,這樣能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講述能力,深化學生對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理解。另外,學校還通過多種途徑搭建講故事的平臺,如校園里開辟“故事吧”“名生講壇”等,調動學生讀故事、講故事、展示自我的積極性。
聯(lián)系生活,寫故事
生活是個大課堂,校園生活更是豐富多彩,每天都有故事上演。我們認為,身邊人的故事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大、更深遠。學校啟動了“我身邊的雷鋒”活動,并賦予雷鋒精神以新時期的內涵——實干精神、協(xié)作精神,將其納入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觀,指導師生的行為。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隨手記錄教師之間的故事,互敬互愛,互相欣賞;記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積累教育智慧,享受職業(yè)幸福。少先隊響應大隊的號召,以班級為單位,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撰寫雷鋒故事,然后由身邊拓展到校園、社區(qū)、社會……校長每周對教師撰寫的雷鋒故事進行書面點評,將優(yōu)秀的文章推薦到校會中宣讀。大隊輔導員審閱學生的雷鋒故事,在全校廣播中進行宣讀和點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雷鋒故事的榜樣示范作用,打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運用技術,拍故事
2015年5月,學校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首屆電影節(jié)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了解了電影的相關知識,而且自己寫故事、演故事、拍故事,教師、家長和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有的學生拍攝了自己克服困難、勤奮練習打籃球的故事;有的學生拍攝了幾個小伙伴救助流浪狗的故事;有的學生拍攝了同學之間發(fā)生的溫情故事……“六·一”前夕,學校舉辦了電影節(jié)頒獎典禮,分設了最佳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男女主角獎等8個獎項,對16部學生作品進行了表彰和展映,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用鏡頭記錄校園故事的積極性。
一個故事、一次活動也許不能改變什么,但它能觸動孩子們的心。拍故事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更加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讓真、善、美得到傳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是每個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以“故事育人”為載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是一條師生喜愛的途徑,它讓我們的學校成為有“故事”的學校,讓校園到處充滿正能量。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