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么樣的,就是怎么樣?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拿這句話作為人生信條的人,要去認同別人肯定非常不易,因為注定的事并不會隨著認同而改變。特別是身邊最親近的人,總覺得一切親昵和付出都是理所應當。但世上哪有理所當然的愛呢?從旁觀到參與,你會得到更多。
Susan
32歲
公司市場主管
擁有一個無比愛她的丈夫和4歲的可愛兒子
當我?的孩子、我的丈夫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或者付出很大的努力時,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下我會說:“不錯,但是你能現(xiàn)在把桌子收拾收拾嗎?”確實如此,我不是一個擅長贊美的人,表揚的話絕對不會超過三句。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放得整整齊齊—很好,請接下來繼續(xù)保持。
而我自己的成長之初,恰恰是沐浴在表揚聲中。我的媽媽時刻關注著我的一舉一動,給予了我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學習成績獲得了優(yōu),我獲得了表揚;在家?guī)蛬寢屪黾覄眨M管做得還很糟糕,媽媽也予以積極的肯定。在我媽媽眼里,我的每一個夢想都不是白日做夢。要當美國總統(tǒng)?“女兒,很有志氣哦。媽媽看好你!”(喂老媽,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娃能當上美國總統(tǒng)嗎??。┮敨@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孩子你一定行!”這種絕對的認可,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持,支持帶來的安全感是成長中最好的禮物之一。
但長大后,我有時候覺得這種表揚可能是一種負擔。我當然也想像我媽媽那樣給自己的孩子表揚,但是卻做不到,有時候表揚了,也只是言不由衷地應付。因為作為現(xiàn)實主義者,我信奉那句話:“What must be, must be.”(該怎么樣的,就是怎么樣。)我覺得,并不是孩子自覺放進洗衣筐的每只臭襪子都值得我去表揚。丈夫也是一樣,他主動地去了超市,填充了冰箱就得讓我去夸贊。而且,我的孩子也不會在晚餐桌上對我說:“媽媽,謝謝你!你又為我們辛苦地燒了飯菜?!?/p>
在一次和家里長輩的深度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家人如此“吝于夸獎”的原因,可能最根本是來自于我的爸爸。和媽媽特別喜歡表揚相反,我的爸爸對表揚特別“吝嗇”。別人再怎么夸他,他都不會“返贈”一句。隨著我進入叛逆的青春期,我就開始和他對著干,父女關系一度特別緊張。在這種冷熱交織中,我成了現(xiàn)在的我。
后來我的心理學博士好友告訴我:當你內心一有認可的觸動時,就應該把這種認可說給對方聽。但是很重要的是,不要因為覺得對方需要就表揚他,而是應該出于內心真正的感動,比如一次溫暖人心的善意幫助、一頓可口的食物?!罢J可”表達的是個人的感受,所以必須是真實的。她建議我嘗試去發(fā)現(xiàn)家人讓自己真正認可的東西。認可是一種習慣,人們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適應,但一旦習慣,那就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比如,全家周末去郊游,先生開著車講著笑話,孩子歡笑著,有幾個瞬間特別想要告訴他們,謝謝他們讓我如此幸福,我就試著開口,這種時候,咱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含蓄”真的可以收到一邊。從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認可到表達出來,只要多加練習就好。我不用再像個旁觀者那樣無視家人的愛,而是和家人互相鼓舞認可。
表達認可,給身邊的人、自己,以及世界一片明媚,真的會很不錯哦。
總結:努力并不等于被認可,世上沒有這種絕對的等式。但是我們卻可以靠自己獲得更多的認可。由內而發(fā)的信心能增強你的能量,讓你更加出色,也更容易讓別人看到你的光芒。而光芒并不是用來攀比的,我們也得用心去感受別人散發(fā)的光和熱。特別是最親近的人,不要因為離得太近反而關閉感官,或者以為一切盡在不言中,這些最親密的人也需要我們的認可。
Check list
2016年這樣做,讓你更認可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一眼看到別人的好,給出一個大大的贊,但是對于自己,卻總是沒有什么值得夸耀。那就跟著我們的check list挑感興趣的試一試,沒準會讓你突然被自己嚇一跳。原來自己是這么可愛、這么聰明、這么酷……的一個家伙!
●下雨天,和陌生人共享自己的雨傘。
●翻翻小時候的日記,回看過去的自己。
●周末為自己買一束鮮花,找個相襯的花瓶放在家里你最喜歡的一角。
●為自己購置一件同類中稱得上是“最好”的東西。
●嘗試這樣一次演出:自己對著鏡子分飾二角,臺詞隨口編,自己是唯一觀眾。
●把自己腦洞大開的想法畫成思維導圖,然后看idea能跑多遠。
●每次聽課、聽演講都至少提一個問題,來和講師、演講者交流。
●對別人無理的請求勇敢說不。
●和愛人一起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然后慢慢享用。
●和經常見到,但是還未認識的人們say Hi,同幢寫字樓的小哥、搭同一班地鐵總是在同一車廂的美女……
●給自己畫一幅自畫像,得和自拍一樣認真哦。
●認真傾聽好友的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