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娜
【關(guān)鍵詞】 小學;美術(shù)教學;音樂元素;引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15—01
如果在美術(shù)教學中引入音樂 ,不但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廣的延伸 ,而且還能營造出優(yōu)美、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因此,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美術(shù)教學中適當?shù)匾胍魳?,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將兒歌引入美術(shù)課堂中
兒歌是以低年級兒童為主要接收對象而創(chuàng)作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在古代亦被稱為童謠、孺子謠或小兒語等。兒歌因其主要的接收對象是低年級兒童,因此內(nèi)容上淺顯易懂,章節(jié)上短小精悍,結(jié)構(gòu)上單一,語言上活潑生動,且節(jié)奏感強。由于兒歌的這些特點使得低年級兒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兒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有助于對兒童感官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周圍的各種聲音、畫面非常感興趣,這一點在小學美術(shù)課堂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每當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畫面就會異常興奮,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整個課堂喧鬧無比,一時之間難以安靜,教師很難控制。這時如果教師強行壓制,就會使課堂氣氛緊張、機械、呆板。但若選擇一些與所畫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兒歌,讓學生唱一唱,效果則會完全不同。
比如,在上“可愛的青蛙”這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唱兒歌:“小青蛙,闊嘴巴,大眼睛,穿綠襖,叫起來,呱呱呱,好像吹起大喇叭。”然后再出示范畫讓學生觀察,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一個個會勁頭十足,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畫中。豐富的想象躍然紙上,一幅幅生動有趣的“青蛙圖”會脫穎而出,學生們高興地將其稱之為“歌曲中跳出的小青蛙”。
另外,兒歌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某一事物的影響,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對某一事物展開聯(lián)想。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多遠離農(nóng)村,對豬、雞、鴨、馬、驢等動物很少見,所有對這些動物的印象大多都來自于畫冊。在這種情況之下,讓學生畫這些動物,就有很大的難度,但是引入兒歌,會讓學生對某一動物的特征有所了解,進而發(fā)揮想象,畫出常人無法畫出的作品。如果引入兒歌:“小豬吃的飽飽,閉著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呼嚕嚕,呼嚕?!边@組歌詞把小豬的特征已大概描述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達到聽覺和視覺之間的轉(zhuǎn)換,可謂一舉兩得。因此,在一二年級的美術(shù)課教學中適當?shù)匾胍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對學生進行啟蒙教學,可以起到開發(fā)、刺激學生智力的作用。
二、將戲曲引入美術(shù)課堂中
戲曲藝術(shù)本身就是語言、音樂、美術(shù)、舞蹈等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綜合體。在手工課上,教師可將一些制做好的年譜帶到課堂上,任學生參觀、揣摩,然后讓學生自己仿制,獨立完成。另一方面,也可用戲曲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造像。
比如,在教學生“制作京劇臉譜”時,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播放京劇的某些片段,讓學生了解生、旦、凈、衛(wèi)、丑等不同角色的特點,不直觀的教學更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蛟趯W生涂色的過程中放入音樂:“藍臉的多爾礅盜玉馬,紅臉的關(guān)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通過這段詞,讓學生將多爾礅、關(guān)公、典韋、曹操、張飛等人的性格用不同的顏色表達出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梢姡瑧蚯恼Z言也會刺激學生的感官思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繪出迥異的作品。
三、將中國古典音樂引入到美術(shù)課堂中
中國古典音樂,內(nèi)容上大多以高山、流水、絲竹、冬雪為題材,曲調(diào)抑揚頓挫,委婉纏綿。曲終有畫,畫中有詩,對鑒賞和研習國畫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已開始研習中國畫和書法。因此,在國畫課堂中引入中國古典音樂效果會非常好。
例如,《畫》這首詩就描繪了這樣的意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彼鼧O其形象地展示了中國山水畫中動靜結(jié)合的特點。在學生研習國畫時,教師可放一些中國古典音樂,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廣陵散》等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隨著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幫助學生理解繪畫內(nèi)容。
學生在音樂氛圍中毫無壓抑感,靈感能隨著筆尖流淌于紙面。音樂不但使學生有了繪畫上的造詣,而且還能夠陶治情操,靜心生趣,把學生帶入“空靈”、“純凈”的超然境界,培養(yǎng)他們超俗的藝術(shù)氣質(zhì)。讓學生雖身處教室,卻能通過音樂和繪畫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助于學生放松情緒,自由作畫。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