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六,我和小伙伴在樓下小區(qū)里的草地上玩,在一棵桂花樹下偶然發(fā)現一只小蝸牛。
我興奮地大喊:“大家快來看,蝸牛!”我決定好好研究它一下,于是拿來一塊石頭擋住了它的去路。這個小不點兒肯定會害怕這座“大山”,繞道而行的,我信心滿滿地想著。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它見到這個龐然大物一點兒也不害怕,反而慢慢地靠近“大山”。我心想:它沒那么大力氣能爬過這座“大山”吧!誰想到,它先慢慢探出頭來,然后伸出兩根“天線”偵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再伸出軟軟的身子,慢騰騰地爬起“山”來。它一伸一縮緩慢地移動著,還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道白色的痕跡,這大概是它做的回家的記號吧!大約過了十幾分鐘,小蝸牛終于翻過了這座“大山”。
我又捉來了幾只蝸牛,把它們放進一個盒子里,帶回家仔細觀察。我找來幾片青菜葉子,扔進盒子里。一只蝸牛爬到菜葉上,用觸角碰了碰,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了起來。咦?它為什么喜歡用觸角去試探目標呢?這時又來了一只蝸牛,它居然也用觸角碰了碰菜,然后就吃了起來。我趕忙捏起一只蝸牛仔細打量,哈哈,蝸牛觸角頂端有一個黑黑的小點兒,通過查看資料,我確定,那就是蝸牛的眼睛,真是太神奇了!
大自然真是奧妙無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不斷探索,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
觀察蝸牛,收獲多多
曹尹同學對蝸牛做了一次認真觀察,居然有了“新”發(fā)現。
他發(fā)現:別看蝸牛是個“小不點兒”,卻能翻過一座“大山”;蝸牛的眼睛,競長在觸角的頂端……
我們從曹尹同學的觀察實踐中,還得到了不少啟示。
1.觀察要有耐心,心浮氣躁不行。
2.觀察要開動腦筋,傻看不行。
3.觀察要與查找資料相配合,因為資料能幫助我們釋疑解惑(當然也包括向師長請教)。
(向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