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清朝的最后十年,也就是1901年至1911年間,中國開始由專制向民主轉變,特別是日俄戰(zhàn)爭以后的1905年到1911年的預備立憲期間,中國又出現(xiàn)了一批進步報紙和硬骨頭報人,汪康年和陸辛農便是其中的兩位。
1907年3月18日,汪康年在北京出版了他名下的第五份報紙《京報》。他在《發(fā)刊獻言》中明確表示:“處今之時,合同志,結團體,力糾政府之過失,以彌目前之禍?!蓖艨的暌簧鷦?chuàng)辦了六份報紙,《京報》也和其他報紙一樣,堅持“商款商辦,民間辦報”的方針,不要政府一分錢。
1901年,汪康年有意加盟英斂之即將開辦的《大公報》,但當他知道《大公報》有洋資股份時,憤然離去。1908年,汪康年麾下的《中外日報》揭發(fā)江蘇新兵捉賭槍殺平民及南京軍政警政的腐敗,激怒了兩江總督端方,蘇松太道蔡乃煌興師問罪,要與報館約法三章:一、承認先前所登論說實系錯誤;二、此后報中不得有譏評南北洋之說;三、報中記事如有損及南北洋之處,必須先將稿子交給他看。
汪康年看過以上三條告訴蔡乃煌:“此腕可斷,此稿不能照繕也?!惫穷^之硬,可見一斑。
1907年3月23日,溫世霖、吳芷洲在天津創(chuàng)辦了《醒俗畫報》,陸辛農被聘為第一任主筆。是年春天,天津著名歌伎楊翠喜一案曝光,此后有《升官圖》和《貴妃娘娘新醉酒》兩幅政治諷刺畫在天津流傳甚廣,特別是客籍津門的江蘇武進畫家張城所繪的《升官圖》,手筆更是辛辣,整圖中間太師椅上坐著一位著時裝的蹺腿美女,手持一面畫有黑龍江省地圖的紙折扇,右下角是一位便冠長辮的官員跪于美女腳下,看著美女手指處的一頂用纖足踢給他的戴有花翎的官帽。
畫面雖然沒有文字說明,只有題圖“升官圖”三個字和愁父(張城筆名)的署名,但是大家一看便知,這幅圖是諷刺袁世凱的部下段芝貴花一萬兩現(xiàn)銀,買了女戲子楊翠喜送給慶親王奕助之子載振,換取黑龍江巡撫之事。
陸辛農看到這幅圖,非常高興,準備制版刊出,但社長吳芷洲懾于壓力,將此畫版撤下,陸辛農知道后,憤然辭職而去。過了將近30年,即1936年10月14日,陸辛農才在天津的《語美畫刊》上將《升官圖》刊出,并附上近600字的題記,詳述其原委,算是了卻了自己一樁心愿。
(若子摘自《大江晚報》2015年5月21日,圖/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