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懷青
明星霍元甲煉成記
◎ 林懷青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但他在1910年就去世了,根本沒活到民國。
奇怪的是,霍元甲卻成了民間最有名的名人,凡是中國人都知道他“拳打大力士”“創(chuàng)建精武門”等事跡,實際上一切都不過是娛樂行業(yè)的一場“盛宴”。
事情還得從1909年的英國大力士奧比因說起。奧比因本來是英國一個三四流的業(yè)余拳擊選手,主要的工作是做健美先生,靠展示肌肉掙錢,算不上什么“大力士”。這位健美先生到了中國之后發(fā)現(xiàn)中國人向來受西方列強欺負,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對漂亮肌肉根本沒有興趣。
熟悉中國國情的人向他支招:不如把自己的形象改成“大力士”,向所有中國練家子挑戰(zhàn),等中國人的民族情緒被挑起來,媒體自然會上門報道,那時就可以做廣告掙錢了。
奧比因照著做了,用各種方式嘲笑中國人,他成功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太脆弱、太強烈,尤其受不了外國人說那一句“東亞病夫”。在輿論的喧嘩之下,亟須有一個人站出來和這個奧比因干上一架。
有聰明的人在這件事中看出了商機——或者說是政治機會,這個人就是同盟會人士陳其美。
霍元甲是陳其美的手下農(nóng)勁蓀培養(yǎng)的民間武師。農(nóng)勁蓀通知各大媒體:大力士奧比因既然這樣猖狂,那就和我們的霍元甲大師當(dāng)眾比試一下好了。
在民眾千呼萬喚下出現(xiàn)的霍元甲頓時成了天津乃至全國的大名人。大力士奧比因的團隊一看真有人出來挑戰(zhàn),有些心虛了。
這場比武誰也不想真打,于是雙方都在規(guī)則上花了心思:奧比因團隊一定要求用西方拳擊的比賽規(guī)則,即戴手套、不許用腳等,但霍元甲團隊堅持要按中國武術(shù)的規(guī)矩來——自然要用腳。
雙方各自堅持、互不相讓,比武只好泡湯。大眾的期待落空了,但好事的媒體把這件事宣傳成“奧比因畏戰(zhàn)逃跑”。群眾正需要這樣的結(jié)果來安慰,便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這一解釋。一時間霍元甲的名聲更響亮了。
陳其美和農(nóng)勁蓀的目的達到了,有很多的年輕人投到霍元甲門下學(xué)武,還成立了“精武體育會”,這支隊伍越來越壯大。
這就是故事的全部。
(摘自《活在民國也不錯》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