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陽
性格沖突領導者的相處之道
文/金陽
在官場上,跟什么樣性格的人共事,既無法選擇,更無法改變。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一起共事,與其天天鬧別扭、對著干,明爭暗斗、兩敗俱傷,不如試著調(diào)整自己、改變自己、相互適應。
當對方有意揭自己“短”時,要學會沉得住“氣”。護短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想把缺點和短處盡量隱藏起來,把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全面展現(xiàn)出來。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本來就都個性鮮明,看對方不順眼,有排斥心理。一旦一方心直口快、口無遮攔揭對方的短處,讓對方丟面子,就可能“撕破臉”,點燃“火藥桶”,爆發(fā)沖突。為此,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在相處時要注意兩點:一要容得下“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有缺點或不足,別人不“揭短”,“短”也不會變“長”。要把別人“揭短”當成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正確看待“短”,嚴肅對待“短”,千方百計補“短”。要做到既容己之“短”,又容人之“短”,決不能揪住他人之“短”不放,要心里容得下瑕疵,眼里容得下沙子。二要放得下“短”。把“短”當成心理包袱,生怕被別人知道或揭開,千方百計捂“短”、蓋“短”、避“短”、躲“短”,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對自己的缺點或不足,要理性思考,坦然面對,有“短”不怕“短”,知“短”不護“短”,把“短”當做成長進步的“助推器”、砥礪人生的“磨刀石”,既要放得下自己之“短”,又要放得下別人之“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瀟灑人生。月有圓缺,才更顯魅力;年有四季,才更有深度;潮有漲落,才更有風景。一個人的優(yōu)點越突出,往往缺點也越明顯。事事追求完美、追求極致,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當對方故意戳自己“痛”時,要學會壓得住“火”。人生在世,都有不如意的地方,都有心痛的時候,需要感情的慰藉、心靈的撫慰、溫暖的關懷。如果在這時候,在對方的傷痛處猛戳一刀,猛撒把鹽,就會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傷害。為此,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在相處時,要注意三點:一要以笑止痛。微笑是最好的武器、最有效的止痛良藥。世上沒人不喜歡微笑。當別人故意揭你“傷疤”、讓你難堪時,就當給別人一次逞口舌之快的機會,不妨一笑了之,讓對方?jīng)]了靶子、少了斗志,自動敗下陣來。二要以善消痛。善是沙漠綠洲、是久旱甘霖,能融化堅冰、消除誤解、化解仇恨。以牙還牙只能加深誤解,以硬碰硬只能兩敗俱傷。當別人故意往你傷口上撒鹽、加深你痛苦時,就當給別人一次為自己傷口消毒的機會,不妨以善言回之、以善行破之,將自己置于道德的高地,讓對方有所反思,境界高低自見分曉。三要以樂療痛??鞓肥亲詈玫寞焸?、最佳的鎮(zhèn)痛劑。快樂生活是給對手最好的回擊,是對自己最好的褒獎。當別人故意向你發(fā)起挑釁時,就當給自己人生旅程中加一點驚險的刺激,不妨一笑置之。
當對方惡意暴露自己“錯”時,要學會忍得住“難堪”。人的一生,誰都有說錯話、走錯路、做錯事、看錯人的時候,需要光明的指引、陽光的照射。此時,如果有人落井下石、猛踹一腳,就會令人心灰意冷。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在相處時,要真心感謝你的對手。要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智,讓你變得更成熟;要感謝批評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定力,讓你變得更堅毅。別人暴露自己的錯處并不一定是壞事,相反正是給自己打預防針,給自己提個醒。表面上看,是讓自己難堪、下不來臺,實際上使自己更清醒地認識到錯誤,不至于讓自己越陷越深,漏洞越來越大。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片段,康熙皇帝在“千叟宴”上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給太皇太后孝莊,第二杯敬給眾位大臣和天下萬民,第三杯敬給“死敵們”——鰲拜、吳三桂、鄭經(jīng)、噶爾丹等。宴會上的眾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著說:“他們都是英雄豪杰啊,他們造就了朕哪!他們逼著朕立下了這豐功偉業(yè)。朕恨他們,也敬他們?!爆F(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對手總會給你帶來壓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爭”中去,并想方設法成為勝利者。在與對手的對抗中,真正磨煉自己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抗壓力。從一定意義上講,競爭對手是進步前行的推動力,是事業(yè)成功的催化劑。或者說,真正激勵你昂首闊步的,不是順境和優(yōu)裕,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憂患之境的打擊和挫折。
當對方肆意亮自己“丑”時,要學會經(jīng)得住“打擊”。每個人都想把自己光鮮的一面展示出來,不想把自己失敗的往事示人,這是人之常情。在競爭中,有的領導干部喜歡利用“亮丑”來打敗對手,取得勝利。這個時候,如果針尖對麥芒,互相掐架較勁、揭短亮丑,結(jié)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為此,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在相處時,應注意三點:一要不辯解,讓事實說話。一些領導干部,性格上有缺陷,對一些話題很敏感、很反感。與此類領導干部談話時,往往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實際上,很多時候不過是話趕話而已,沒有故意貶低誰的意思。因此,當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都在場的時候,應盡量避開對方忌諱的話題,避免對方猜忌多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即便聽到這樣的議論,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辯解,讓事實說明一切。二要不爭論,讓時間證明。特別是一些敏感的私人議論,既不能在公共場合或人多的地方談論,又不能添枝加葉、添油加醋。一旦聽到對己不利的議論,大可不必往心里去,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讓時間沖淡一切、說明一切。三要不非議,讓組織評判。俗話說,人前莫論人非。要想遠離是非,就要忌談是非話題,更不能無中生有、搬弄是非。每個人是非觀不同,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也不一樣。領導干部受黨培養(yǎng)多年,理應有一定的是非觀,理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推進工作上,對與己性格沖突的領導干部不非議,是非曲直交給組織去評判。一旦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議論,不參與、不幫腔,做一個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
(責編/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