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捐書近千本用書為山區(qū)孩子“點燈”
22歲的王米娜,內心深處有一個藏了10年的夢。
這個夢可追溯到那張著名的黑白照片——“我要上學”,畫面中手握鉛筆頭、兩眼直視前方的大眼睛女孩深深打動了王米娜,“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對知識的渴望,這種震撼,我至今難忘”。
后來,慈善人士為王米娜所在的中學捐了一座圖書館,這是當時市里的第一個圖書館。王米娜參加了奠基儀式,她默默下了決心,要成為像捐獻者一樣的人,“今后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建一座圖書館”。
10年來,王米娜一直在實現這個夢想的路上奔跑。
這個來自小城鎮(zhèn)工人家庭的女孩,中學時每月用零花錢堅持買書捐書,大學時一度一周兼職7份工作,已累計向紅十字會、鄉(xiāng)村學校捐贈兒童讀物、書本雜志近千冊。目前,這個研一學生正在努力為湖北麻城市木樨河小學建一個圖書室。
前不久,隨著華中科技大學校園里“品德模范”評選的展開,她的故事才漸漸為人知曉,校園里“拼命三娘”的夢想與執(zhí)著感動著越來越多的90后。
王米娜家在湖北天門,初二時,在被“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觸動后,她一股腦兒捐出自己看過的所有書,“當時我們鎮(zhèn)上有紅十字會的捐贈箱,后來我每個月買一本書,看完后也通過紅十字會捐出去”。
為了買書,初中時身為走讀生的王米娜真的開始“走”讀了。每天兩趟往返于學校與家之間,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她一走就是兩年,沒有額外的零花錢,就把攢下的車費全部用來買書。
高中住校后,王米娜從每個月緊巴巴的生活費中摳出買書的錢,從未間斷。
她還曾把“建圖書館”的心愿一筆一劃寫下來,貼在高三班級里的志愿樹上,“時刻提醒自己,我要為實現夢想而努力”。
王米娜說,雖然現在很多同齡人都不愛看書,但是在落后山區(qū),書籍是孩子平等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建圖書館不容易,但只要堅持不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會離夢想更近一步”。
“我想做一個點燈的人?!蓖趺啄日f,她想把一本本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書,送到孩子們面前,讓他們在書本中找到人生方向。
第一次走進農村破舊的房子時,王米娜看著已經發(fā)霉的木頭書架,內心五味雜陳。那是2010年8月,剛剛高考結束的王米娜前往天門市張越小學支教,帶去了不少圖書。
農家書屋里的兒童讀物不多,久未更新。王米娜將自己帶來的書放在書架上,沒想到課后就有學生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卻不翻開看。
面對她的詢問,學生們靦腆地說,怕把老師的書弄壞了。王米娜說:“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盡己所能,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看?!?/p>
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后,王米娜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的時間繼續(xù)著她的支教活動。從高考后到現在,王米娜在3座城市4所學校支過教。
最初,除了想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之外,這個就讀于中文專業(yè)的女孩還抱著“強迫自己閱讀更多書籍”的心態(tài)在買書、捐書。支教后看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讓她更努力。
現在,她的宿舍里還堆放著馬上要送往麻城市木樨河小學的近兩百本圖書,她修建圖書館的心愿找到了實現的目的地。
木樨河小學的熊妙老師是王米娜修雙學位期間認識的朋友,正是因為熊妙的從中搭橋,才有了王米娜為木樨河捐書建圖書室的計劃。
在熊妙眼里,王米娜樂于助人,善良大方,“我告訴她學校里缺少課外讀物,她就主動提出要為我們做點事”。她評價王米娜是“出于本心”,與王米娜的網絡簽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謀而合。
如今,王米娜幫助過的學生會不時發(fā)來信息,告訴她,“看見書架上的書就想起你給我們講故事”,“數學接近滿分,第一個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每當這時,她總會慶幸,自己在最難的時刻沒有放棄。
如今王米娜還在資助一名湖北恩施的孤兒,每個月靠兼職收入2500元左右,接近三分之一用于資助、捐書等公益項目上。
從小,王米娜受到的教育是“勿以善小而不為”,但她一直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多年來所做的公益善舉,“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實在不想到處宣揚”。
但這件“很小的事情”,在王米娜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讓我更加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幫助他人更要強大自己,捐書讓我的一切努力都變得更有動力”。
為了建圖書館的夢想,王米娜一路奔跑,她說也許今后自己會改變捐贈的方式,也想過發(fā)動更多的人參與這件事,“但不變的是,我將一直堅持把捐書、建圖書館這件事做到底”。
編輯: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