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
手表與時間
李偉明
在公園散步,聽到兩個老板模樣的人聊著各自的手表。一個人舉起左手說,花了20多萬元的手表,時間竟然不準。另一個人昂然自得地說,最近在香港看上了另一款手表,剛把那個戴了半年的換了,才花七八萬。
我這人一向平庸,在什么行業(yè)都當不上“代表”,這么多年甚至連手腕上也沒戴上表。兩名成功人士所說的手表,恕我孤陋寡聞,連名字都沒聽過,當然也就記不??;更重要的是,我連一點心動的感覺都沒有。
這年頭,手表本非稀罕物,我不關注它已多年。前兩年陜西出了個楊達才,我才知道了手表還有這么多名堂,還能讓一個人出大名,出大事。這件事大家都不陌生。2012年8月26日,陜西省延安市境內(nèi)發(fā)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陜西省安監(jiān)局局長楊達才在事故現(xiàn)場臉露微笑,被人拍照并傳上網(wǎng)絡。接下來,他的左腕被好事的網(wǎng)友們盯上了,他們陸續(xù)搜出了楊達才在不同場合佩戴的不同名表。有消息稱,楊達才被查出擁有名表至少83塊。就這樣,一個錯誤地點錯誤時間發(fā)生的微笑,使楊達才成了名揚天下的“表哥”。當然,更嚴重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只手表引發(fā)的大案。
有了“表哥”,還會有“表嫂”“表叔”“表嬸”之類。一時間,官員公開亮相時,左腕成了重點保護部位,給民間平添無數(shù)笑料談資。
在下出身“草根”,長期生活在“草叢”中,對于名貴手表的滋味,別說品嘗,就是想象也難,實在無法體會它到底有多少妙處。學生時代是戴過電子表的,如果沒有表,就搞不清時間,上課便要遲到。電子表外表笨拙土氣,但極其便宜,在地攤上三五塊錢一個,很受鄉(xiāng)下人歡迎。俗話說“便宜沒好貨”,電子表的時間當然不是很準,但對我來說,要求本來就不高,這點誤差還是能接受的,反正早幾分鐘起床也沒什么大礙。那時的生活單調,時間有的是,閑著也是閑著。
自從十多年前有了尋呼機,我就再也沒戴過表了。尋呼機有時間顯示,對我等職員來說,戴表已是多此一舉。我素來怕麻煩,喜歡輕裝上陣,身上能卸下的負擔當然毫不猶豫地卸下。尋呼機被手機取代后,看時間更方便了,手表對我來說就更用不上了。至今,手機仍完全能滿足我了解時間的需求。在今后一個時期,我估計還是沒有戴表的想法。
當然,這只是我的習慣,萬萬不可由己及人。也許,別人因為習慣問題,因為身份問題,因為工作性質問題,能只依靠手機掌握時間,還需要使用更精確更方便的手表,那也是正常的。否則,手表也要成為歷史名詞了,世上又將消失一項產(chǎn)業(yè)。
弄不懂的是,一個人為什么要擁有那么多手表。幾十只手表,難道它能給你增加幾十倍的時間?表再多,手腕上也只能戴一個,總不能每個手甚至腳上都戴上吧?修手表的也不至于如此,那只能是“等我有了錢”的土豪式調侃。
手表再多,時間只有一種,時間總量不變。就好比有人說的,當再大的官,發(fā)再大的財,一日只能吃三餐,睡一張床。
手表越貴,時間是否越準確,我就不敢結論了。但是,從前所說的某老板花20多萬元買的表時間仍不準來看,價錢與精確率未必完全成正比。如此說來,追求表的身價,也未必十分有必要。
話雖如此,為什么現(xiàn)實中卻偏偏有這么多人熱衷于手表,成天花著那么多的心思琢磨這么件事兒?只能說,這個時候的手表,已經(jīng)和時間基本沒有關系了。對這些身懷“表癖”的人來說,哥擁有的不是手表,而是物欲、虛榮、浮華……
在我的思維中,手表只是用來了解時間的一種工具。離開時間說手表,我實在提不起興致,也實在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