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晨讀
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
[豐子愷]
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于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可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而退到后面,或高呼勿要軋,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
然而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納須彌于芥子。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葉延濱]
莊子在濮水上釣魚,楚王派兩位大夫前來請莊子去做官,莊子持著釣竿頭也不回:“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鼻f子既回答也在講故事,聽說楚王有一只死了三千年的神龜,包在綢緞竹箱里供于神廟。你說這龜是愿死了留下龜殼受供奉,還是拖著尾巴活在泥淖中呢?大夫答道:當(dāng)然是活在泥淖里爬。莊子答:那就請回吧,我還是“曳尾于涂中”。這是對自由的解答,也是對生命意義的解答:各有各的活法!
享受生命而“吾將曳尾于涂中”。也許莊子只是講了自由的可貴。其實也是所有成才藝術(shù)家最好的生命狀態(tài)。莊子是最早善于講中國故事的人,當(dāng)然需要會聽這故事的耳朵。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李軍輝]
人身處險境,是壞事。
人身處險境,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處險境,則是好事。因為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危險,才會去警惕、去防范、去應(yīng)對,去化險為夷,去轉(zhuǎn)危為安。
人身處險境,對自己的處境卻全然不知,則是壞事,是比壞事本身更大的壞事。因為人生很多時候,不是毀在壞事上,而是毀在面對壞事那顆麻木、失去警覺的心上。
良知是一切生物心中永不泯滅的火焰。
[查 干]
人之初,性本善。我信此說。無論人或動物,在他(它)的幼年時期,都沒有攻擊性,顯得單純而友善。動物園里的虎寶寶、獅寶寶,與它的飼養(yǎng)員,如同母子或如同父子。那一種親昵和依戀,很讓人心動。這才是世界的本真狀態(tài),和諧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又是一切的人和動物應(yīng)該遵循的生活信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如:心愛的家養(yǎng)犬或坐騎,在危難時刻,不顧險情,挺身而出,救助自己的主人。又如:海洋里的大型魚類,當(dāng)人們遭遇翻船落入大海時,大發(fā)善心,把遇難的人托出水面,送至海岸或海島。
這一切均說明,良知是一切生物心中永不泯滅的火焰。只要有適宜的風(fēng),它就會旺盛起來。這是人世間的希望之火。
童年的磊落心態(tài),在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深深地藏匿著,只是污濁的世態(tài),左右著它的滋長罷了。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陳傳席]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謹小慎微之徒,不足成大事。此膽欲大也;小者,細也。心不細,則為粗魯之徒,亦敗事之端也。
圓者,周密也,智不圓,則紕漏層出,淺薄之輩也。所謂行成于思,毀于隨。為人行事,行不方,則無以立身顯名,甚則奸詐油滑,邪惡小人也。
摘自中國青年出版社《悔晚齋臆語》
美國人的挺胸是健康,英國人的挺胸是矜持,德國人的挺胸是自信,中國人的挺胸是風(fēng)骨。
[劉 墉]
學(xué)生時代,有一位長輩對我說:你要成功,就得挺胸,改掉彎腰駝背的毛病。
在那之后,我雖然照他的話做,但并不了解為什么挺胸有那么重要。所以,最近當(dāng)我又遇到那位長輩時,就問:自從我改掉彎腰駝背的毛病,做事似乎比以前順利得多,挺胸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妙用???
那位長輩拍拍我的肩,笑著說:你現(xiàn)在終于體會到挺胸的好處。挺胸所能表現(xiàn)的真是太多了:美國人的挺胸是健康,英國人的挺胸是矜持,德國人的挺胸是自信,中國人的挺胸是風(fēng)骨。挺胸表現(xiàn)了精神、魄力以及面對現(xiàn)實、迎向戰(zhàn)斗的勇氣。它是坦蕩光明、泱泱大風(fēng)的展現(xiàn)和不屈不撓、真理正義的象征。所以,挺胸,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讀書是一件美事。
[范北城]
在一本書籍里陶醉的人,一本書籍正在把金色的陽光給他。字字陽光,對于心靈是一件溫暖明媚的事情。特別是閑時,一本書籍在手上,一個人多像是在春天的步道上,聞聽到一本書里的花香鳥語,看到一枝紅杏出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