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那些細(xì)小的溫柔
●高小寶
在香港上班時,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個打扮精致的女人從國際金融購物中心出來,穿過天橋走去四季酒店。
在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其中有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沒有下肢,一寸寸地在地上爬行,說著我聽不懂的話。
一天深夜下班的路上,我又看到那個老奶奶,正準(zhǔn)備掏零錢,這時對面走來一位妝容精致的女人,一身名牌服飾光鮮靚麗,手上還提著大包小包,大概是剛剛購物滿載而歸。經(jīng)過老奶奶時想掏錢,卻騰不出手來。老奶奶原本兩眼渴望地看著她,看到這個情況大概也放棄了,默默地退回身去。
沒想到的是,這時,那個女人湊過身去,示意老奶奶自己去掏她貼身的腰包。我清楚地看到,那個老奶奶的手很臟,像剛剛撿完煤渣,她顫顫巍巍地伸進那個名牌絲絨小包里,掏出10元錢。然后那個女人起身微笑,繼續(xù)前行。
那個女人的行為,頓時讓我覺得她更加光芒四射,散發(fā)著由內(nèi)而外的魅力。
這個畫面也讓我想起了媽媽,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對家里的小時工都是以禮相待,從沒有過頤指氣使,并且很愛和小時工聊天,知道她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兒后,媽媽便很認(rèn)真地整理出我沒穿的衣服送給她,小時工總是如獲至寶。媽媽也從來不會無禮地掛掉任何推銷員的電話,她每次都很耐心地道歉說:“對不起,我不需要這個,耽誤你的時間了?!?/p>
總覺得媽媽的這兩個細(xì)節(jié),從小到大,對我的影響最深刻。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經(jīng)說,有許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漁民、牧羊人、農(nóng)夫、工匠,盡管他們對藝術(shù)一無所知,但他們,才是大地的精華。其實在我看來,出身、貧富、教育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但內(nèi)心的質(zhì)地可以,往往是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最能折射出人性深處的閃光和黑暗。
那些對待別人時細(xì)小的溫柔,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感動。
(旭日摘自《情感讀本·道德篇》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