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
和孩子談錢,不傷感情
●韓寶
無論是不是“有錢人”,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經(jīng)濟導師”。該如何跟孩子談錢,許多家長存在誤區(qū),在孩子面前裝窮或一味向孩子強調(diào)賺錢的難度,都是不好的做法。
建議采用“體驗式”方法,比如,去銀行時,不妨帶上孩子,讓他有機會了解家庭資金是怎樣運轉(zhuǎn)的。若孩子年滿7周歲,不妨為其開一個活期賬戶,讓他自己填寫申請表等等。如果將孩子的壓歲錢存了定期,到期后不妨帶孩子一起去銀行看看賬戶有什么變化。
另外,帶孩子到父母的工作場所,了解父母的工作過程,并告訴孩子,正因為爸爸媽媽有工作,家里才能吃上美食、添置家具、購買玩具等。體驗式的財商教育,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有關(guān)財富和金錢的觀念,這比說教的效果要強得多。
許多家長抱怨,給了孩子零花錢,他們會亂花。其實,亂花錢的孩子沒有養(yǎng)成好的消費觀念。父母此時最該做的是引導孩子判斷,哪些消費是“需要的”,哪些消費是“想要的”。比如,一件新的玩具,對擁有很多玩具的孩子來說就是一件“想要的”商品;而一雙新鞋,對一個已經(jīng)沒有鞋穿的孩子來說就是一件“需要的”商品。假如孩子能正確區(qū)分這兩個概念,將自己的消費愿望按此歸類,就不會亂花錢了。
具體給孩子多少零花錢,也要用“需要的”和“想要的”來區(qū)分。比如零花錢中包含了孩子的早餐錢,這部分是“需要的”,家長要給足量;超出部分則是給孩子用于自己支配的,屬于“想要的”,這部分錢,除了家長要根據(jù)家庭經(jīng)濟條件量力而行之外,還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來考慮。
(摘自《南方教育時報》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