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如何嚴厲懲處交通肇事案
如今,醉駕入刑早已不是新聞,這條法規(guī)更大程度地保護了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時刻驚醒那些“機會主義”分子,不要妄想逃脫法律的嚴懲。其實,在沒有機動車的古代,畜力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出行,也有很嚴格的法律條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唐代的一起“醉駕”事件,“駕駛人”最終受到了怎樣的懲罰。
1973年新疆阿斯塔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則卷宗,比較完整地記載了1200多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的審判程序和處罰原則,顯示出唐律嚴處交通肇事案的態(tài)度。
公元762年,也就是唐代宗李豫即位那年,6月,在西域重鎮(zhèn)高昌城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有兩個8歲的孩童,一個男孩、一個女孩被一輛高速奔馳的牛車撞成重傷,此事引出一場官司。
事發(fā)的高昌城是重要的中西陸路交通樞紐,6月正是驕陽似火,天氣悶熱的時節(jié)。高昌人史拂8歲的兒子金兒和鄰居曹沒冒8歲的女兒想子正在商人張游鶴的店鋪前玩耍,一輛拉土坯的牛車飛馳而過,將兩個孩子撞傷。兩個孩子腰部以下全部骨折,生命危在旦夕。
肇事人是30歲的年輕男子康失芬,他是“行客”靳嗔奴的“年工”?!靶锌汀本褪莵砀卟錾獾耐獾厝?,“年工”就是雇用一年以上的長工。車禍發(fā)生后,史拂和曹沒冒分別向官府提交了狀子,除了陳述孩子被牛車軋傷的經過,還向官府提出了處理的要求,把康失芬的雇主靳嗔奴告上法庭。
史拂的狀子這樣寫道:“男金兒8歲,在張游鶴店門前坐,乃被行客靳嗔奴家生活人將車碾損,腰已下骨并碎破,今見困重,恐性命不存,請?zhí)幏帧V旊?。元年建未月日,百姓史拂牒?!?/p>
這起案件由一個叫“舒”的判官來處理。在案件調查中,舒先是詢問肇事人康失芬,康失芬說牛車是借來的,自己駕駛技術不過關,在牛奔跑的時候,自己“力所不逮”,以致釀成大禍。舒問康失芬有什么打算時,康失芬表示“情愿保辜,將醫(yī)藥看待。如不差身死,請求準法科斷”,按照現(xiàn)在的話來翻譯就是說先請求保外為傷者治療,如果受傷的人不幸身亡,再按法律處罰自己。
要說這位肇事者態(tài)度還算可以??凳Х壹热弧罢埱鬁史茢唷?,那么,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當時的唐律如何來處罰這類交通肇事案。按照唐朝法律《唐律疏議》卷二十六之規(guī)定:“諸于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人者減斗殺傷一等?!倍窔褪枪室鈿⑷?,最高刑是死刑,比它減一等,就是長流三千里。這是唐代五刑之一的流刑中的最高等級,一般還有附加刑——三年“居作”,就是三年佩戴枷鎖勞動。此案中,判官舒最終判決肇事者康失芬“流放三千里”。
我們今天得以了解這個案件,是因為這個案件的卷宗于1973年在新疆阿斯塔古墓出土的文物中被發(fā)現(xiàn)。該卷宗比較完整地記載了該案的審判程序和處罰原則,不僅揭開了1200多年前那次車禍的事實真相,也讓今人看到了唐代交通肇事處理的具體方法。
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對交通肇事的處理非常認真和嚴格。這也說明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對交通肇事案件的重視程度。與現(xiàn)在的飆車肇事、醉駕肇事比起來,唐朝的牛車肇事算是小巫見大巫了。不過,無論何時,安全出行都是第一位的,同學們要記得提醒自己的長輩們,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一定不要醉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