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好花還需要綠葉扶持。因插花花藝的興起,我國對切葉的利用和生產也具有悠久的歷史。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切花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切葉生產也快速發(fā)展。目前切葉植物多為熱帶原產的常綠植物,四季可采,在我國海南及華南和云南冬季溫暖地區(qū)是主要的產地。
黃椰子(Chrysalidocarpus lutesens) 又稱散尾葵、黃碟椰子、黃金椰子,為棕櫚科散尾葵屬叢生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在我國很早就已經引種,目前栽培很廣泛,以盆栽觀賞為主,在華南冬季溫暖地區(qū)還普遍作為園林植物進行應用,以及作為露地切葉植物進行栽培。黃椰子的羽狀復葉寬大,顏色清新亮綠,形態(tài)優(yōu)美、輕盈飄逸,曲線柔和,能表現清新與自然的情境,在花藝設計上常做‘ 面’ 狀葉材運用,是大型插花和制作花籃的優(yōu)秀花材,剛展開不久的嫩葉也可用于一般的插花。
毛菍莖段離體培養(yǎng)
(A) 莖段腋芽萌發(fā);(B) 腋芽區(qū)域誘導的叢生芽;(C) 莖基部誘導的叢生芽;(D) 腋芽萌發(fā)的新苗;(E) 生根試管苗;(F) 移栽成活的試管苗。黑色箭頭標示離體培養(yǎng)的老芽,白色箭頭標示新芽。
黃椰子株高可達5~8 米,隨著植株的長大基部會產生較多的分蘗。莖干光滑,黃綠色,幼嫩時被蠟粉,環(huán)狀鞘痕明顯,基部略膨大,似竹節(jié)。葉頂生而有向上性,羽狀復葉全裂,長40~150 厘米,向外擴展呈拱形,綠色或淡綠色;小葉條狀披針形,有40~60 對,平滑細長,先端柔軟;葉柄長,有細如胡麻的斑點,基部葉鞘抱莖,黃色。開花時間在夏季,雌雄異株,佛焰花序生于葉鞘束之下;花極小,黃綠色,有芳香;萼片和花瓣6,雄蕊6,子房有短的花柱和闊的柱頭。漿果倒圓錐形,金黃至紫黑色,內含種子1~3 粒。種子卵形至闊橢圓形,腹面平坦,背具縱向深槽,外面具有絲狀纖維質。
黃椰子因原產于熱帶地區(qū),喜歡溫暖至高溫,生長適溫為22~30℃;耐寒性差,冬季低于5℃時葉片容易受到寒害。喜歡明亮的光照,但也比較耐蔭。雖然在全日照下也可生長,但在全日照下進行切葉生產時,在每個株叢中只有45%~55%的葉片具有商品價值,其他葉片在強烈陽光直射下葉色出現偏黃甚至灼傷,而且作為切葉時瓶插的壽命短。喜潮濕的環(huán)境,耐旱能力也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其中以富含有機質、疏松排水的土質為最佳。
黃椰子常用播種和分株的方法進行繁殖。由于黃椰子成株能夠從莖干基部萌蘗出多數小苗,常在春季和夏季采用常規(guī)的分株方法進行繁殖,成活容易,而且到達采收商品葉的時間快,但是分株的繁殖系數不高。
播種適合于在短時間大量繁殖黃椰子,但是達到能夠采收商品葉的時間就要慢很多。播種繁殖的方法: 把成熟的果實采摘下來,然后把果肉洗干凈,就可進行播種,覆土厚為種子大小的1 倍。如果先把種子在35℃的溫水中浸泡2 天,然后再進行播種,發(fā)芽不僅更快而且整齊。播種的環(huán)境要在陰處或者進行遮蔭。黃椰子的播種苗生長緩慢,成齡后則生長迅速。
黃椰子如果是自行進行播種育苗,那么從播種到成園約需要2年的時間。如果是購買種苗回來栽植,那么因為所購買種苗株齡的大小不同,所需要的成園時間也有不同,一般約需要1~1.5年的時間。
根據臺灣的經驗,在自行進行播種時,基質可用河沙、田土和稻殼依相同的體積比例混合而成。把種子播于直徑約10 厘米的塑料盆或營養(yǎng)袋中,每盆播種子10 粒,置于蔭處(遮光率最好為50%~60%) 發(fā)芽。等到種子萌芽而且新根萌發(fā)后2 周,開始施以氮為主的復合肥,每盆可施3~4 克,以后每2 個月施1次肥。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老鼠的危害。
播種苗經過1年后,株高約有30~40 厘米時,將盆苗定植到搭有遮光網( 遮光率為50%~60%) 的田間( 周圍需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統) 。定植前起好120厘米寬、約25 厘米高的畦,挖穴種植,單行植,穴底施入一些有機肥。每盆種1 穴,每穴約有8~10 株苗,穴距為70 厘米。定植后2 個月新根已長成,此時可開始施1 次以氮為主的復合肥。再經過4~6月,株高約90~100 厘米時施肥并且進行培土,2~3 個月后修剪去除老葉,然后繼續(xù)讓葉片自然生長,再經過1個月就可以開始進行切葉生產。如此黃椰子從種子播種到成園約需2年時間,植株進入第3年就可開始生產切葉,剛開始時葉片的產量較低,隨著株齡的增長葉片產量會逐漸增加,進入第4年每叢可生產近百片的葉片。
由于以采葉為目的,所以追肥都要使用以氮為主的復合肥或有機肥,40~50 天追1 次,冬季再減少施肥次數。雖然黃椰子也比較耐旱,但是水分較多時利于生長,特別在干旱期間要注意澆水,冬季則可減少澆水次數。當空氣過于干燥時,也要注意增加周圍的空氣濕度或進行噴水,否則葉尖容易枯焦。平時還要注意進行松土除草工作,另外在采收葉片時,順便把有病蟲害等沒有商品價值的葉子剪去。
黃椰子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枯病、疫病、介殼蟲等。葉枯病真菌最先侵染葉尖和葉緣,發(fā)病初期染病處呈褐色斑點或條塊狀斑塊,中期斑點或斑塊逐漸擴大并相互連接,后期葉片呈現灰白狀干枯,適宜的防治藥劑有百菌清、代森錳鋅、苯菌靈、波爾多液、施保功、施保克、多菌靈、退菌特等。疫病危害植株的芽葉,使嫩葉芽呈灰褐色、枯萎、易傾折,已開展的新葉則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適宜的防治藥劑有乙磷鋁、殺毒礬、瑞毒霉錳鋅、克霜靈、世高、撲海因、杜邦克露、疫佳等。
黃椰子切葉收獲部位為整個復葉。當復葉完全展開、生長充實后即可進行采收,基部要帶葉柄。把剪下的切葉插入水中,然后盡快移至冷室內清洗干凈,分級后每10 片或20 片綁成1 扎,裝入具有透氣孔的襯膜瓦棱紙箱中。對于暫時不運輸銷售的切葉,需要插入水中在10~15℃下進行貯藏;或保持相對濕度90%~95%下進行干冷藏,但是取出后應噴水保濕,并盡快插入水中。由于在產地通常四季常綠可采,一般采后處理完于當天或第二天一早即運輸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