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民族樂團 潘曉君
?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樂譜檔案的整理
文/上海民族樂團 潘曉君
【摘要】中國民族音樂作為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媒介,用“民族語言”“本土語言”藝術,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傳承,在傳承中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本人聯(lián)系實際,淺談民族音樂的載體之一——樂譜的藝術檔案管理。
【關鍵詞】民族音樂;藝術檔案;樂譜;整理
樂譜是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載體,是樂團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是藝術檔案收集范圍內(nèi)的重要對象。中國民族音樂作為弘揚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媒介,用“民族語言”“本土語言”藝術,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傳承,在傳承中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本人聯(lián)系工作實際,淺談民族音樂的載體之一——樂譜的藝術檔案管理。
根據(jù)民樂隊的編制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適合60人到80人演奏的大型樂隊、10人以上60人以下演奏的中型樂隊、10人以內(nèi)演奏的小型樂隊以及獨奏等。根據(jù)藝術形式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協(xié)奏曲、民族管弦樂曲、聲樂曲、彈撥樂曲、外國樂譜曲、獨重奏曲、伴宴曲、江南絲竹樂曲等。協(xié)奏曲是指一種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xié)同演奏的大型器樂套曲體裁,如笛子協(xié)奏曲《飛歌》、二胡協(xié)奏曲《百年隨想》等。民族管弦樂曲是指除協(xié)奏曲、交響樂之外的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其他類型的作品。民族管弦樂隊通常由拉弦樂、彈撥樂、打擊樂、吹管樂等不同樂器組合而成,如民族管弦樂《風鈴》《慶典序曲》等。聲樂曲是指用人聲歌唱的形式表現(xiàn)的樂曲,和器樂曲相對應,如女聲與樂隊《一杯美酒》、女聲與民樂隊《天路》等。彈撥樂曲是指由彈撥樂器演奏的樂曲形式,中國最常見的彈撥樂器有:琵琶、柳琴、楊琴、和古箏、阮、三弦等,如《駝鈴響叮當》《弦子舞曲》等。外文樂曲是指對外文樂譜進行改編配器移植等使之適合民樂隊演奏的樂曲,如《小夜曲》《雷電波爾卡》等。獨重奏曲是指每個聲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單個聲部或者多聲部器樂曲及其演奏形式。根據(jù)樂曲的聲部及演奏者的人數(shù),可分為獨奏、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演奏的樂器不同,因而又有二胡三重奏、弦樂四重奏等等的形式,如由曲笛、橫簫、小笙、古箏和揚琴組成的五重奏《靜夜思》、二胡獨奏《月夜》等。伴宴曲是指為宴會伴奏的樂曲,一般都是政治任務,且半數(shù)涉外,有展示民族藝術瑰寶之意,這類樂曲一般是按照宴會場地以及主辦方的需要進行特定改編配器的樂曲,如為六國峰會編配的七仙女版《紫竹調(diào)》、為2010年世博會伴宴編配的30人樂隊編制的《春江花月夜》等。對樂譜進行適當?shù)姆诸惪梢杂行ёR別樂譜。準確的樂譜識別對于樂譜檔案的利用的有效性和適當性至關重要。
完整的樂譜一般由總譜和對應的分譜組成。總譜是指以多行譜表完整地顯示一首多聲部音樂作品的樂譜形式。總譜中,各聲部(不論器樂或人聲)按照一定順序,分組分行,排列在一起,樂譜左端以一垂直線將全部分譜相連,各行間按組劃以統(tǒng)一的小節(jié)線,以便對樂曲各聲部間的相互關系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分譜是指分別記載著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一般樂譜的整理按照總譜中各聲部的順序排列分譜的順序,民族音樂總譜中的各聲部順序大致為:吹管樂聲部如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嗩吶、中音嗩吶、次中音嗩吶、低音嗩吶,彈撥樂聲部如柳琴、琵琶、揚琴、中阮、三弦、大阮、古箏、箜篌,打擊樂聲部,主奏聲部或者聲樂,拉弦樂聲部如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革胡)、貝司(低音革胡)。
樂譜檔案歸檔整理編號時,應根據(jù)本單位藝術檔案收集范圍及分類標準和排列順序的要求,采取逐卷、逐件、逐頁編號。樂譜檔案是樂團藝術檔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一般都是給予單獨的流水號單獨排列。1.樂譜檔案的編號,經(jīng)分類后以卷(盒)為保管單位,每卷(盒)給予一個編號,并將樂譜以件為單位按歸檔次序各自編順序流水號。2.每一檔案盒內(nèi)首頁應設“樂譜卷內(nèi)目錄”,樂譜歸檔時依序編號、放置存檔。3.編制裝訂單位(件)封面,內(nèi)容應包括:案卷號;順序流水號;題名。題名為譜面名稱,一般還須標注可以識別樂譜版本的相關信息,以充分表示檔案內(nèi)容性質為原則。4.每一件內(nèi)首頁應設“件內(nèi)文件目錄”,內(nèi)容包括:案卷號;順序流水號;題名;版本信息;總譜頁數(shù);各分譜頁數(shù)及總數(shù);歸檔時間等。5.樂譜檔案如似協(xié)奏曲等屬于厚卷,可能需要兩個以上的案卷盒安裝,則以同號編列。6.檔號以一案一件組合成一號為原則。
在編制案卷目錄時,根據(jù)工作實際需要,創(chuàng)建的目錄可以包括:案卷信息、主創(chuàng)信息、樂譜分類信息、樂譜屬性、首演信息、版權信息等。案卷信息包括案卷編號和順序流水號。主創(chuàng)信息包括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改編者、配器者和作詞者等。樂譜分類信息參考本文第一部分分類中有詳述。樂譜屬性包括總譜頁數(shù)、分譜頁數(shù)、時長、地域標識和樂曲介紹等。首演信息包括首演時間、首演地點、首演指揮及首演主要演員等。版權信息包括樂譜的使用范圍及使用時間。
樂譜檔案的編目直接影響到樂譜檔案的利用效率,與演出時版本的選擇與確定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樂譜既有繼承性的一面又有發(fā)展性的一面。繼承性是指音樂作品被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們所欣賞和演奏并獲得大致相同或一致的效果。
發(fā)展性則表現(xiàn)在隨著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某些作品被重新解釋和評價。不同時期的演奏家在演奏同一部作品時都會在原作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的審美印記和個人的主觀色彩。樂譜的不同版本由此而生。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樂譜以不同于其創(chuàng)作之初的記錄方式和表現(xiàn)形式即對樂譜重新改編配器,同樣發(fā)揮著樂曲的藝術功能和魅力。版本的選擇是演出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藝術檔案工作者,在演出過程中能否準確地提供合適的樂譜版本是專業(yè)院團對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考核目標之一。
在制作樂譜檔案檢索工具時,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制作,比如可以按照樂譜名稱的拼音首字母作為檢索關鍵字,這種檢索工具可以作為日常的輔助檢索,優(yōu)點是即便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也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樂譜案卷位置,同時不同版本的同一樂譜相對集中,在演出利用過程中能迅速分辨樂譜版本,找到正確的樂譜;但缺點是每年都需要進行更新。
隨著專業(yè)打譜軟件不斷創(chuàng)新及優(yōu)化,其輸入便捷,所見即所得,排版靈活,制作分譜快速簡單等優(yōu)點下,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采用打譜軟件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通過打譜軟件打印出來的樂譜版面整潔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特性也越來越被專業(yè)院團看中。即便是過去作曲家手寫版的樂譜也會在排練演出過程中重新打譜進行更新。因此,各種專業(yè)軟件版樂譜也成為藝術檔案室收集的范圍之一。根據(jù)工作實際,列入電子檔案管理的樂譜的格式一般為PDF格式,一種是通過掃描儀將紙質版的樂譜掃描成PDF格式,另一種則是由專業(yè)打譜軟件如Sibelius、Finale等軟件直接導出轉化為PDF格式。在樂譜的電子化管理過程中,文件名由案卷號、順序流水號和樂譜題名組成,與紙質版樂譜同步歸檔,而專業(yè)軟件版樂譜將作為同資料相應的PDF格式版樂譜共同存儲,便于對此樂譜進行臨時修改或重新編配。
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相比,是在一個極為漫長的歷史階段中只能通過音樂表演和口授來傳播的音樂。音樂保存十分有限,傳播距離和傳播方向也十分有限。樂譜是將音樂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和傳播,是從無形轉化為有形的過程,只有將中國民族音樂的樂譜檔案科學化、系統(tǒng)化地保存起來,同時在此基礎上不斷提供利用,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傳承,在傳承中推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阿冷陽.江南絲竹(中國傳統(tǒng)器樂絲竹樂).[EB/OL];http:// baike.baidu.com/subview/26913/8494315.htm;2014-08-03.
[2]百度百科總譜.[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8722. htm;2015-04-04.
[3]朱翼宇.樂譜版本的選擇與使用[J].成功:教育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