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黎平 □屈志剛 □王 偉
(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在禹州市西南約7 km處通過禹州煤礦區(qū),禹州煤礦采空區(qū)區(qū)涉及礦井有:新峰礦務局二礦采空區(qū)、禹州市梁北鎮(zhèn)郭村煤礦采空區(qū)、梁北鎮(zhèn)工貿公司煤礦采空區(qū)和梁北鎮(zhèn)福利煤礦采空區(qū)。由于沿線煤礦地下挖采現象仍在繼續(xù),采空、塌陷區(qū)仍在繼續(xù)擴大,不僅對渠道穩(wěn)定會產生破壞作用,同時由于渠水下滲,會增大礦坑排水量,給煤礦開采造成不利影響或產生次生地質災害。為了南水北調總干渠及附近煤礦的安全,針對禹州煤礦區(qū)的地質特點,對總干渠下采空區(qū)進行注漿處理。
禹州煤礦采空區(qū)注漿處理完成后,為檢驗采空區(qū)的處理效果,采用地質CT、鉆孔超聲波測試、孔壁成像等物探技術對采空區(qū)進行物探對比試驗,研究采空區(qū)處理情況,探求適宜的驗收手段。
禹州礦區(qū)煤田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古生界寒武系上統(tǒng)崮山組、常山組,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平頂山組、土門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本渠段基巖除二迭系平頂山組在三峰山~柿園山~白沙山一帶斷續(xù)出露及上石盒子組頂部地層在三峰山北坡有零星出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掩蓋。采空區(qū)分布情況如下:一是原新峰礦務局二礦采空區(qū)沿總干渠長度747 m,所采六4、六2煤層厚度為0.90 m,煤層底板標高為-150~+31,地面標高為+116~+138,煤層埋深107~266m,該礦采空區(qū)為1965年以前開采。二是禹州市梁北鎮(zhèn)郭村煤礦采空區(qū),沿總干渠長度1055 m,所采六4、六2煤層厚度為0.75~1.13 m,煤層底板標高為-150~±0,地面標高為+126~+140,煤層埋深126~290 m,該礦采空區(qū)為90年代初期所形成。三是梁北鎮(zhèn)工貿公司煤礦采空區(qū),沿總干渠長度907 m,所采煤層厚度為0.69~1.04 m,煤層底板標高為-100~+20,地面標高為+126~+142,煤層埋深106~242 m,該礦采空區(qū)多為90年代所形成,但近年來仍有開采。四是北鎮(zhèn)福利煤礦采空區(qū),沿總干渠長度406m,所采煤層厚度為1 m左右,煤層底板標高為±0~+50,地面標高為+134~+140,煤層埋深90~134m,采空區(qū)時間為1999~2001年。
CT(Computeriyed Tomography)技術,又稱層析成像技術,是醫(yī)學計算機層析掃描技術在地球物理領域的應用和發(fā)展,是一項新興技術。工程CT技術,是借鑒醫(yī)學CT,通過人為設置的某種射線(彈性波、電磁波等)穿過工程探測對象(工程地質體),從而達到探測其內部異常(物理異常)的一種地球物理反演技術。由于所用射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波CT、電磁波CT及電阻率CT等。目前應用于工程探測的彈性波CT就是利用彈性波信息重建被檢測體內部構造的成像技術。
圖1 彈性波CT檢測原理圖
相同的巖性,波速高的區(qū)域巖體完整;波速低的區(qū)域巖體破碎。這就是利用彈性波CT檢測巖體完整性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A和B為兩個鉆孔,檢測時,先在A孔中某一位置處激發(fā)彈性波,并在B孔中n個等間隔位置處接收,可測得n個彈性小組旅行時;然后,按一定規(guī)律移動激發(fā)點或接收點的位置,直到完成預先設計好的“觀測系統(tǒng)”。若整個觀測系統(tǒng)共激發(fā)m次,則可測得m×n個彈性波旅行時,據此信息,利用計算機作反演計算,即可得到被檢巖體內部的波速圖像。
利用彈性波CT檢測巖體完整性的步驟是:一是用彈性波掃描被檢測體,得到多個彈性波旅行時;二是利用計算機作反演計算,得到被檢測體內部的波速圖像;三是依據巖體的波速評價巖體的完整性。CT激發(fā)點距和接收點距均為1.00 m,即一點激發(fā),12點接收的觀測系統(tǒng)。實際CT掃描時,先在一孔中某一位置處激發(fā)彈性波,并在另一孔中12個等間隔位置接收,可測得12個彈性波旅行時;然后按一定規(guī)律移動激發(fā)點和接收點位置,直到完成預先設計好的觀測系統(tǒng)。
激發(fā)設備采用大功率電火花震源,接收設備采用12道壓電晶體型串式拾振器和工程地震儀。工作參數,采樣點數1024,記錄長度為125 ms。在采空區(qū)對比試驗區(qū),經充填注漿處理后,巖體彈性波速度有所提高。如試驗區(qū)J3-3、J3-4鉆孔注漿前后彈性波CT剖面。
經充填注漿處理后,巖體彈性波速度有所提高。注漿前巖體彈性波速度大部處于2200 m/s以上,注漿后巖體彈性波速度大部處于2600 m/s以上??椎滓陨?0m(三帶區(qū)域),注漿后巖體普遍都>2600 m/s以上,注漿后低速區(qū)減少較多,試驗區(qū)CT波數分布見表1。
表1 注漿后檢測剖面波數區(qū)間百分比分布表
從波數區(qū)間百分比分布匯總表分布表上看,波數值95%以上區(qū)域波數值大于2600 m/s。
鉆孔超聲波測試為單孔聲波法,以人工激震的方法向介質發(fā)射聲波,在一定的空間距離上接收被測介質的傳播速度、振幅、頻率等聲波參數,通過數據處理與分析,研究巖土特性。物理使用一發(fā)雙收聲波探頭進行測試。使用儀器為RS-ST01C非金屬超聲波測試儀?,F場工作裝置如圖所示,在鉆孔內進行,由下向上逐點測試,測試點距0.20 m。J3-4鉆孔充填灌漿前、后聲波測試對比曲線如圖2。
J3-4鉆孔充填灌漿前超聲波測試,巖體速度在1639~4082 m/s之間,平均速度為2564 m/s。灌漿后超聲波測試,巖體聲波速度在1667~4545 m/s之間,平均速度為2885 m/s。該鉆孔巖體超聲波速度較低。高程65.20 m以上超聲波速度低;高程65.20 m以下超聲波速度有所提高。巖體超聲波速度突變情形比較普遍,在測試曲線上基本不出現平直段。
高程65.20m以下巖體灌漿前超聲波速度在1770~4082 m/s之間,平均2643m/s,灌漿后在2062~4545 m/s之間,平均3002 m/s;經充填灌漿處理后巖體超聲波速度平均提高13.58%。
圖2 工作裝置示意圖和J3-4聲波測試對比曲線圖
鉆孔全孔壁光學成像系統(tǒng)采用了特殊的光學系統(tǒng),能比較全面的觀察孔壁四周圖像。使用360°全景數字電視攝像,真實、全面記錄鉆孔孔壁情況,采用軟件對圖像進行采集處理,形成連續(xù)的全孔壁展開圖像。圖像的縱向連接是按深度順序拼接的,圖像清晰,實現鉆孔全壁面的影像成圖,真實、全面的保存鉆孔孔壁影像資料。該物探技術可詳細描述巖體裂隙注漿前后裂隙的發(fā)展及充填狀況等孔內地質情況,了解檢查孔的巖體變化情況。
使用智HX-JD-01型智能鉆孔電視成像儀主要由控制系統(tǒng)、卷揚系統(tǒng)、數據采集處理系統(tǒng)組成。下井探頭裝配有成像設備和電子羅盤,攝像頭通過360度廣角鏡頭攝取孔壁四周圖像,利用計算機控制圖像采集和圖像處理系統(tǒng),同時控制電機提升、下放探頭,自動采集圖像。對鉆孔孔壁每10mm攝取1幀圖像,并進行展開、拼接處理,形成鉆孔全孔壁柱狀剖面連續(xù)圖像實時顯示,連續(xù)采集記錄全孔壁圖像。電子羅盤實時采集方位角,上傳給計算機實時顯示,孔壁圖像從羅盤指示的正北方向展開,視頻幀與幀之間無縫拼接,無百葉窗等現象。
從鉆孔全孔壁光學成像檢測結果看,充填注漿處理后鉆孔孔壁裂隙長度縮短,條數減少,破碎程度減輕,充填物基本密實。描述見圖3和實驗區(qū)成像統(tǒng)計描述表2。
一是從對采空區(qū)布置的監(jiān)測儀器的監(jiān)測成果顯示,在總干渠安全保護煤柱范圍內注漿施工區(qū)的地表變形和地基巖土體的變形基本是穩(wěn)定的,未出現有過大的變形,亦驗證注漿施工對消除采空區(qū)巖土體的殘余變形是有效的。3種物探探測方法均能顯示注漿后地下巖土體變化情況。二是彈性波CT檢測,檢測范圍為兩孔之間的巖土體情況,檢測面積大,代表性強;鉆孔超聲波測試檢測、全孔壁光學成像都只是針對一個孔進行的地質描述,并不代表大區(qū)域的地質情況。禹州采空區(qū)處理面積廣,埋深大,為檢測地下巖土體情況并不增加太多物探費用下,鉆孔超聲波測試檢測、全孔壁光學成像這兩項物探方法不宜作為采空區(qū)處理驗收參考手段。三是結合物探及注漿技術,禹州采空區(qū)注漿驗收最后采用彈性波CT和注漿檢查為主,綜合評定注漿效果。
圖3 全孔壁光學成像對比圖
表2 鉆孔全孔壁光學成像主要描述表
[1]張啟生,韓進國.彈性波CT在煤礦采空區(qū)注漿填充施工質量檢測的應用效果[J].中國冶金地質局山東正元地質勘測院,2010(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