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田茂松
對“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的沉思和啟示
文丨田茂松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遵義市考察工作時強調,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遵義是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地,在遵義會議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這樣的標語:“紅軍到,干人笑;白軍到,干人叫?!痹谥腥A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面對新的征程,習近平總書記用樸實平易的話語,強調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給人以深刻啟迪。
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確立的是人民擁護不擁護的標準。在當代社會,任何一項公共政策都會涉及到方方面面,檢驗其成效也需要技術、經(jīng)濟、社會等眾多標準和數(shù)據(jù)。但檢驗黨和政府政策的根本標準必須看人民擁護不擁護。這是因為,公共政策總是與群眾利益相關,政策導向背后是權力導向,權力導向背后是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理念背后是黨的宗旨問題。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的執(zhí)政理念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毛澤東同志曾說,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qū)別。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是通過通俗化、形象化的語言,強調了堅持黨的宗旨、弘揚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樹立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問題,為我們樹立了謀事干事成事的根本標尺,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關注的是群眾的利益問題。黨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擁護,是因為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樁樁件件總關情。鄉(xiāng)親們之所以笑,重要的是利益得到滿足;鄉(xiāng)親們之所以哭,恐怕也與利益相關,或者是絕對的貧困,或者是相對的不均。為此,要把實現(xiàn)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既要解決大事要事急事,又要解決小事瑣事日常事。要關注民生,多辦實事,進一步完善公共設施,健全公共服務,解決好群眾的住房難、讀書難、看病難等問題。加強農村精準扶貧,完善社會托底政策,解決好城鄉(xiāng)貧困群眾的生存和發(fā)展問題。要反對各種部門利益、個人利益和既得利益,防止與民爭利、損民之利現(xiàn)象發(fā)生。
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檢驗的是黨員和干部的作風。政策的好與壞,貫徹的虛與實,百姓的“哭與笑”,歸根結底與作風嚴不嚴、謀事實不實緊密相關。因此,必須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扎實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大力弘揚“嚴實”精神,使“嚴實”精神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固化于制。黨員干部要與群眾心心相印,讓百姓多笑少哭。要敢于擔當,與民同苦,奉獻汗水、淚水甚至血水,以自己的“哭”換百姓的“笑”,以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換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形式主義貪圖虛名、勞民傷財,甚至壓制“哭聲”;官僚主義脫離群眾、怕聽“哭聲”。這兩者都與黨的宗旨相悖,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必須堅決反對。各種腐敗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侵害民利,妨礙公正,毒化風氣,必須從嚴懲治。要堅持從嚴治黨治政和治吏,形成良好政治生態(tài)。
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需要管用的制度機制。要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做到科學民主決策,健全社會公共政策的群眾參與機制,將群眾參與貫穿于政策備選方案的規(guī)劃、政策執(zhí)行、政策評估、政策監(jiān)控直至政策終結。要抓住政績考核這個“牛鼻子”,制訂科學的考核內容和標準,突出“民需”導向,讓民眾來參與和評判,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完善群眾利益表達機制,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維護弱勢人群的表達權,在眾聲喧嘩中盡可能打撈那些沉沒的聲音。要堅持民主促民生,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在進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大力實施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鐵籠子”,為官員戴上“緊箍咒”,給群眾佩上“護身符”,既約束又保護,既重權利又重義務,以法治方式和法治理念促進群眾路線的貫徹,形成規(guī)范穩(wěn)定清明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老百姓長久幸福的笑。
(作者系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責任編輯/彭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