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鑫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第五中學,山東 濟南 250100)
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探析
胡金鑫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第五中學,山東 濟南 250100)
在體育活動中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體育教學要貫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從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出發(fā),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運動負荷、學生主體和豐富體育活動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在社會交往中就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但在調查中顯示,當前20%左右中小學生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沖動等,在學校教育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通過運動和鍛煉,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對于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幫助,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情感目標實現(xiàn)就是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所以研究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就顯得很有必要。
2.1 促進學生的智能發(fā)展
運動能力和智力發(fā)展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系,體育運動可以提高腦細胞的反應速度,有利于發(fā)揮腦的智力功能,經(jīng)常進行體育活動就可以促進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如體育運動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在短跑或球類運動中,就需要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即將發(fā)生的動作上,在運動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動作,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廣度與轉移都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2.2 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體育運動都是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互相接觸、切磋、合作、對抗,學生需要處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如球類比賽中就需要隊友之間的合作與對手之間的競爭,在比賽中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關心他人的要求,積極地溝通。
2.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是通過運動負荷來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運動負荷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如大強度、長時間的耐久跑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不屈不撓等優(yōu)良品質。體育比賽規(guī)則的約定俗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自制力和公平競賽的優(yōu)良品質。
2.4 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
體育運動的健身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身體素質和精神修養(yǎng),精神方面在于鍛煉身體的同時,實現(xiàn)精神的升華,切磋技藝、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體育運動中大力的射門、優(yōu)美的舞蹈、成功的過桿,都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力與美,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3.1 采用靈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學生的各種練習都是在活動中進行,教師就應該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提高學生練習興趣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為自己贏得表現(xiàn)的機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分層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用多樣、多層次的評價來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在體育比賽中,
加強規(guī)則的滲透和誠信的教育,讓學生在誠信中學會相互接納、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時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和學生多接觸,走進學生,多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體育鍛煉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和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3.2 精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會為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所以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一方面照顧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三大球、接力、拔河等集體的團隊比賽,通過小組的合作和學生之間的競爭,在對抗中學會克服膽怯,培養(yǎng)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奮勇爭先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小組的競爭,形成良好的群體力量,在互相的吶喊助威中,促使學生之間的情感得到升華,讓學生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發(fā)展。在體操各單項的教學中來克服學生的靦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礙;在小球類和田徑項目中,來克服學生自卑、優(yōu)柔寡斷的心理障礙,在勝負中善于正確地評價自我,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生堅強、果斷、拼搏的心理素質。
3.3 適量運動負荷,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是通過運動負荷來增強學生的體質的,同樣適量的運動負荷也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有氧健身運動項目,可以讓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運動中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在中等強度的運動中改善情緒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在大強度的運動中讓學生適度地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讓學生體驗情緒變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適應和控制這種情緒的本領,學會自制;進行耐久跑等長時間的項目對調節(jié)學生的神經(jīng)活動,增強學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學生容易沖動、急躁,愛發(fā)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的弱點有一定的益處。
3.4 發(fā)揮學生主體,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可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就會產(chǎn)生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種師生、同學之間的交流,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共同的體驗和感受。包括同學間的關系處理問題,讓學生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有學生與教師的關系處理問題,避免出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chǎn)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體育教學中學生都是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就可以讓學生之間通過接觸來學會處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關心他人的要求,積極地溝通;在分層教學中能客觀了解他人,善于正確地評價自我,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能接受教師和學生的誠心贊美和善意批評,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5 豐富體育活動,營造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在對體育活動的不斷參與中實現(xiàn)的,所以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在豐富體育活動的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來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作風,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與機智靈活、沉著果斷的品質,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如通過年級籃球賽、班級對抗賽、拔河、登山等集體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讓學生相互了解,拋開平時怨恨、隔閡和距離,一起喜怒哀樂,彼此接納。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壓力下,往往會產(chǎn)生厭學、棄學、離家出走、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學生學習的緊張、壓抑、焦慮就會得到緩解,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體育教學在對學生完善認知、技能目標的同時,還在情感目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作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識,結合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及學生各年段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豁達的胸襟、樂觀的性格、堅強的意志,以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 1 ] 邱明.論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 J ].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
[ 2 ] 梁曉龍.體育和體育的功能與作用[ J ].體育文化導刊,2003(3).
[ 3 ] 劉大海.體育與健康理論依據(jù)[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015-01-19
胡金鑫(1979 ~),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G807.3
A
1674-151X(2015)03-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