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高,張 生,李宣宣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教育預測與評價處,北京100816;2.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100875)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教育部提出相關意見,指出要充分認識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緊迫性,聚焦改革重點。其中,教育質量評價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各地在改進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作為評價依據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缺乏全國性的統一評價標準及評價平臺。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依托于多種來源的大數據,合理規(guī)劃儲存、利用大數據已經成為發(fā)展變革的必備要素,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質量的評價方式,一方面,能夠減輕工作負擔;另一方面,采用統一標準進行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評價的準確性。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育質量綜合數據的監(jiān)測、評價,對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最終達到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不斷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能使評價內容更全面、數據范圍更廣泛、數據形式也更趨于多樣化,通過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來建立科學的評價與決策標準,提供一種開放的、綜合的評價方式,使綜合評價過程有理可循。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也使大量數據的處理更便捷、數據的分析處理過程更簡化,更好地服務于大數據支撐的教育質量綜合決策。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動教育質量綜合改革的進行,我們仍將遵循“兩級建設、五級應用”建設模式,進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服務平臺的總體設計及規(guī)劃,即建設國家和省兩級數據中心,統一同步開發(fā)國家、省、地市、縣、學校五級系統,同時對各省、地市、縣、學校開放數據接口。各級教育機構通過在系統中進行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信息錄入等,向上提供決策的數據支撐,向下提供信息查詢和傳輸接口,形成數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環(huán)體系,各級教育機構高效利用教育數據,形成數據的良性循環(huán),從數據中發(fā)現巨大價值。
目前,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規(guī)劃綱要,就推進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提出一些意見,并初步擬定了《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將學生的品德發(fā)展水平、學業(yè)發(fā)展水平、身心發(fā)展水平、興趣特長養(yǎng)成、學業(yè)負擔狀況等五個方面作為評價中小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再細化為20個詳細的指標,全面闡述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內容。結合上述中小學教育質量指標體系內容,從教育質量評價的內涵來看,我們可以將教育質量評價分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及教師教學評價,據此進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進一步建設。
(1)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建設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直接反映了教育質量情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中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分為五個方面,分別是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主要評價內容有: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學生在愛黨愛國、理想信念、誠實守信、仁愛友善、責任義務、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表現;學業(yè)水平,主要考察學生各門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身心健康則主要考察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習慣、身體技能、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等;藝術素養(yǎng),主要考察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受、理解、鑒賞和表現能力;社會實踐,主要考察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動手操作、體驗、經歷等。通過對這五大方面的指標細化工作,形成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按照小學、初中教育的不同性質和特點,調整評價指標,進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不只局限于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更注重綜合素質的評價,從不同側面反映學生成長現狀。
評價數據的收集分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材料使用五個階段:首先由學生客觀記錄日?;顒?;每學期末,學生按照標準遴選自己的活動材料;之后會將學生遴選出的活動進行公示、審核;學校為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整理學生成長記錄;最后形成的材料可以用于教師評價學生,也可用于招生就業(yè)時作為參考。
(2)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建設
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目前來看,各地區(qū)、各學校的評價指標都不盡相同,這也與各地的關注點不同有關。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通常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教師的個人屬性,也可以稱為硬性指標,例如教師的職稱、教齡、獲獎成果等。第二是教師教學指標,如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等。其中,教學內容包括課堂中講授內容的科學性、信息量、教學進度安排等;教學方法指教師組織教學的方法,包括課堂互動、板書、講課思路是否清晰等;教學態(tài)度主要指教師講課的精神狀態(tài)、言行舉止;教學效果則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可以同學生綜合評價結果相結合。根據這些方面建設不同學段的全國統一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在系統中錄入教師基本信息、學生評價教師數據以及教師日?;顒訑祿龋纬蓪處熃虒W的完整描述。
在指標設計過程中,我們遵循系統性原則,各個指標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自上而下,能夠切實反映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教師教學水平。另外,還要遵循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選取簡單明了、微觀性強、便于收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指標,便于后期的數據收集,同時也能確保評價的有效性。
根據建設完成的指標體系進行數據的清洗、收集工作,將各省、市、縣的數據實時傳入評價平臺,各級教育機構在該平臺中進行日常的業(yè)務活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教育教學活動等,實時傳輸數據。對于平臺中產生的大量結構化、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要構建數據采集方法,通過算法實現數據的清洗及預處理,再進行數據分析,形成對我國教育現狀的實時監(jiān)測與評價,使評價結果更能反映當下的教育現狀。
根據我國教育現狀、特點及目前的關注點進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建模,將清洗后的數據依據平臺的評價模型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得到綜合評價結果,從多個方面全面地反映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評價結果采用圖、表、分析報告三種形式進行描述,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向各級教育機構展示評價結果,更清晰明了地展示我國的教育現狀,便于快速定位教育問題。在評價過程中,要建立數據質量的督導制度,對地方數據進行質量核查,利用制度促進系統中數據的準確性及可用性,提高平臺的評價效率。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考慮,我們將建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綜合評價平臺,主要用于投入管理、過程服務、教育質量的實時監(jiān)測及決策,全面、準確地展現我國教育發(fā)展現狀,更好地推動和促進教育改革進程。
該平臺建設完成之后,所有教育領域相關人員均可使用該平臺。為響應國家管辦評分離政策,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功能角度來看,按照教育職能部門的不同職責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一是用于支持決策、服務決策,監(jiān)管教育現狀;二是對管理服務部門來說可以作為改進教育質量的依據;三是能為公眾提供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服務。從教育綜合評價平臺使用主體來看,遵循“兩級建設、五級應用”模式,用戶角色主要有中央、省、地市、縣、學校以及學生、教師和其他公眾,各類型用戶的關注點都有所不同,如圖2所示。
圖2 教育質量評價平臺應用模式
從國家層面來說,更多的是關注全國整體的教育質量發(fā)展現狀,從宏觀上看教育體系的質量,關注點在于教育體系中的結構、效益等各要素之間的協調一致性。在平臺中,我們將從宏觀角度描述我國的教育質量現狀及前景預測,著重標識我國教育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為國家進行政策決策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撐和方向指引,使決策有理可循,決策過程更科學、便捷。
對于各省、市、縣來說,則更關注當地的教育水平、學生發(fā)展現狀等,在平臺中,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及教師教學水平情況,與其他省、市、縣進行對比,發(fā)現當地教育過程中的缺陷,進行彌補,從而達到促進教育發(fā)展的目的。
對于各學校及教師而言,更關心的是本?;虮景鄬W生的綜合素質情況,以及教師教學水平基本情況,可以與其他學校進行比較,與全國整體教育現狀進行比較,準確把握學校的教育水平,支持學校教育中的相關決策。
對于家長來說,主要關心孩子的綜合素質現狀,了解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情況,并可以與全國其他學生發(fā)展情況對比,發(fā)現問題及差異,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提供參考方向。
對于學生本身來說,系統能夠輔助管理綜合素質評價相關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幫助其對自身的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路徑進行規(guī)劃,彌補缺陷,促進學生從自身的角度提高綜合素質水平。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在建設完成后將面向各教育相關機構、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形成全面的評價方式方法,促進全國教育綜合改革的進行。
通過信息數據的實時傳輸、分析、數據共享,實現全國教育質量現狀的實時監(jiān)控,構建一個綜合的、開放的教育質量評價服務平臺,還需要各級教育部門、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大力配合與支持,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決策技術不斷進步,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必將成為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堅強助力,為把我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1]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J].基礎教育參考,2013(13):72-75.
[2]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25-30.
[3]姚永強.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方式轉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王姍姍.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改革的著力點——基于《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的思考[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4(7):20-24.
[5]曾天山.教育綜合改革的現實意義和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4(2):4-12.
[6]高丙成,陳如平.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9):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