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暢
鄧芝榮:小球送我健康大禮
◎文/劉暢
2004年,在阜陽市電力部門工作的鄧芝榮退居二線,閑不下來的他經常跑到愛人所在的市老干部局去參加團體活動,在那里,鄧芝榮第一次接觸到柔力球。
在鄧芝榮看來,柔力球這玩意很新鮮:球像網球,拍子卻像羽毛球拍,運球的方式跟傳統(tǒng)的球類運動都不同。他摸索著練了一陣,因為是“野路子”,技藝很難精進,可巧這一年,第一批全省柔力球教練員培訓班開班,鄧芝榮馬上報名參加。經過幾個月的刻苦學習,他順利拿到了結業(yè)證。
在培訓班里,鄧芝榮了解到,柔力球由中國人自主研發(fā),是地道的“國貨”,它以弧形的運動軌跡為基本框架,暗合太極文化中剛柔并濟、以柔克剛的特點,所以又叫太極柔力球。柔力球運動分為套路和競技兩種模式。柔力球套路融入中國武術或舞蹈等元素,在力的作用下旋轉畫弧,有如行云流水、綿延不斷,展現(xiàn)其“柔”美的一面。柔力球競技則集兵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運動的規(guī)則于一體,以合適的角度將對方發(fā)來的球納入球拍,剛力轉化為柔力,再通過肢體旋轉畫弧的運動將柔力轉化為剛力送出球。而在肢體畫弧的過程中,任意方向與角度均可出球,這增加了競技的難度和趣味性。
一轉眼,鄧芝榮練柔力球已經11年了,這小小的球給他不止帶來了運動的樂趣,還送了他一份健康大禮。
鄧芝榮年輕時就患上了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長年的辦公室工作導致他的肩周、腰椎、頸椎時常疼痛。經常在外應酬使他患有脂肪肝和膽結石。退居二線前,他是醫(yī)院的“老熟人”,從來沒有隔三個月不去“拜訪”醫(yī)生,住個十天半月院也是家常便飯。而柔力球講究頸隨眼動、眼隨球動、球隨身動、身隨心動,從而達到人拍合一的境界,不僅能鍛煉到全身各個部位,而且可以自行調整運動的激烈程度。柔力球讓鄧芝榮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改善。這11年,他居然從未到醫(yī)院“做客”過,身體原有的不適都漸漸消失了。當然啦,這些年來工作壓力的減輕、家庭的和睦與愛人對他的理解與支持也功不可沒!
嘗到了柔力球的甜頭,鄧芝榮也非常希望把這份快樂與健康分享給其他人。2005年,鄧芝榮牽頭成立了阜陽柔力球協(xié)會,通過與安徽省老體協(xié)、體育局等單位合作,逐步向鄉(xiāng)、鎮(zhèn)、村推廣柔力球,現(xiàn)已開展了阜陽柔力球春季套路賽和冬季競技賽兩項常規(guī)賽事。
新事物的推廣并非易事,阜陽柔力球協(xié)會是公益性的,活動經費缺乏不說,會員們身體素質和家庭情況各不相同,時常會發(fā)生一些意外狀況。2013年,鄧芝榮帶隊代表安徽省參加第二屆全國老年人運動會,出發(fā)前一個星期,有個隊員的丈夫突發(fā)腦溢血,她得在家照顧丈夫,鄧芝榮趕緊找人替補,加班加點教套路、練磨合,最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4年4月,鄧芝榮拿到了柔力球國家級裁判員證書。鄧芝榮捧著證書,開心地笑了,他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