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健
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隸屬關系解答
文/曉健
《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規(guī)定,企業(yè)、農(nóng)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qū)、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基層組織的建立(包括黨的基層臨時組織)或撤銷、名稱的變更、隸屬關系的調(diào)整,必須報上級黨組織批準,并按照有關程序辦理。
黨的基層組織,根據(jù)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shù),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分別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一是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都應設立基層黨組織;正式黨員不足3人的,可與有關單位或部門的黨員組成聯(lián)合黨支部。二是黨員3人以上,不足7人的支部,一般不設立支部委員會,設書記1人,根據(jù)工作需要,可設副書記1人;黨員7人以上,不足50人的,設立黨的支部委員會。三是黨員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一般設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四是黨員100人以上的,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五是黨員30人以上不足50人或8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如確實需要,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也可以設立總支部委員會或黨的基層委員會,但要從嚴掌握。黨的基層委員會每屆任期3年至5年,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2年或3年?;鶎游瘑T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選舉產(chǎn)生后,應報上級黨組織批準。
黨的基層委員會一般由書記、副書記、黨員行政領導和紀委、黨委職能部門負責人及群眾組織的黨員負責人組成;黨的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一般由書記、副書記、黨員行政領導及群眾組織的黨員負責人組成。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黨的基層組織委員會構成應以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行政領導干部為主,并適當擴大黨員行政領導干部的比例。
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名額,一般參照下列范圍掌握。一是黨員人數(shù)較少的黨支部(如不足7名),可不設支部委員會,只設書記1名,必要時可設副書記1名。二是黨員7-50名的支部委員會,委員一般為3名或5名,最多不超過7名。三是黨員在50-100名的總支部委員會,委員一般為5名或7名,最多不超過9名。四是黨員在100名以上的黨的基層委員會,委員一般為5名或7名或9名,最多不超過11名。紀委委員一般為5名或7名。
黨的基層組織隸屬關系應按行政管理、屬地管理、協(xié)商管理、產(chǎn)權關系管理和行業(yè)管理等原則確定。一個基層黨組織具體采取哪種形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二是有利于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有利于保證和促進本單位改革與建設的發(fā)展及各項任務的完成。
凡是新成立黨組織或是撤銷原有黨組織,必須由上級黨組織決定。在研究確定黨組織設置的同時,要確定隸屬關系,并按程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xù)。
黨的基層組織的建立建立黨的基層組織要經(jīng)過與上級黨組織溝通、呈報請示和上級黨組織批復、組織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進行選舉等程序。
黨的基層臨時組織的建立為完成某些重要任務而組建的臨時機構或新組建的機構以及暫時不具備選舉條件的基層單位,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可以建立黨的臨時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年。建立黨的基層臨時組織的主要程序基本上與建立黨組織相同,要經(jīng)過與上級黨組織溝通、呈報建立黨的基層臨時組織的請示和上級黨組織批復等程序,主要區(qū)別在于要把組建黨的基層臨時組織的原因,暫不具備建立正式黨組織的情況表述清楚。
黨的基層組織的改建因黨員數(shù)量變化等原因,黨的基層組織調(diào)整組織形式,如支部改建為總支部、總支部改建為黨委等,要經(jīng)過與上級黨組織溝通、向上級黨組織呈報請示、上級黨組織批復、組織召開黨代表大會(黨員大會)進行選舉等程序。
黨的基層組織名稱的變更黨的基層組織單位的行政名稱發(fā)生變化,無論所轄黨組織的屬性關系、管理范圍、職責權限是否發(fā)生變化,黨組織的名稱應相應變化,其黨代表大會的次數(shù)和它所產(chǎn)生的委員會的屆數(shù)一般應重新排列。名稱發(fā)生變化的黨組織,應在單位名稱變化之后,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呈報關于黨組織名稱變更的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