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惠 ,譚倩蘭
(1.吉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西,吉安 343000;2.新干縣精神病醫(yī)院,江西,新干 331308)
藥物治療可以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精神分裂癥的慢性遷延及癥狀的特殊性,社會公眾對精神疾病認識的保守性,相對于普通患者而言,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求醫(yī)方式和生活質量等方面要承受更多的歧視、偏見和病恥感[1]。病恥感會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的治療和康復[2-3]。因此,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開展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和積極健康的策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我認同,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3年 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 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入組;年齡18~60歲;排除合并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合并有智力殘疾如癡呆等?;颊呒凹覍賹Ρ狙芯恐橥?。共80例,男39 例,女 41 例,平均年齡(38.1 ± 13.8) 歲,已婚60 例,未婚17例,喪偶或離異3 例,平均受教育年限(8.5 ± 3.6) 年,體力勞動者36 例,腦力勞動者39 例,失業(yè)或其他5 例,平均病程(26.8± 13.2) 個月。將兩組患者共80 例,按照文化程度、職業(yè)、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病程方面兩組均無顯著差異(P > 0.05)的要求,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將8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 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精神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采用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與干預前、干預 3月末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評定量表(WHOQOL-100)評定兩組患者的病恥感和生活質量。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負責督促落實干預措施。護士采用個別、集體治療手段和科普講座、播放視頻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和認知教育,讓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的類型、臨床癥狀、常用藥物及不良反應等基本醫(yī)學知識有所了解。目的是使其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知道精神分裂癥可治可防,并認識到自己的認知態(tài)度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恢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護理人員重點幫助患者從心理上不斷強化正確的認知,正視現(xiàn)實,重建正確觀點,從而使患者正確思考自身疾病,逐步恢復自知力,提高其治療依從性[4];還可以利用個別心理輔導給患者講解有關人際交流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向患者提供有效應對病恥感的方法,讓患者知道如何逐步糾正自己的異常思維方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減少憤怒和自責。
1.3.1 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
包括歧視維度、病情掩飾維度和積極效應維度三個方面,共有28 個條目。其中,分量表I:為歧視維度,包括 13 個條目,評估因為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偏見而讓精神疾病患者產(chǎn)生病恥感的程度;分量表 II:為病情掩飾維度,包括 10 個條目,評估患者在與他人交往時,因為自尊,希望別人把他當成正常人對待,掩飾自己所患疾病的程度;分量表III:為積極效應維度,包括5 個條目,評估因為疾病變得更加通情達理等為患者帶來的一些積極的效應。量表總分為3 個分量表得分之和,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病恥感水平越高,病恥感體驗越強烈[5-6]。對兩組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末評測。在操作過程中,患者分量表III得分應與量表總分呈正相關。
1.3.2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評定量表(WHOQOL-100)
于干預前、干預 3 個月末評測兩組的生活質量。WHOQOL-100有6個領域,分別為社會關系、獨立性、心理、生理、環(huán)境及精神宗教信仰領域,各個領域得分均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質量就越好。
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將全部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進行基本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評分比較(分,s )Table 1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mental illness stigma score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評分比較(分,s )Table 1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mental illness stigma scores
與治療前比較,t檢驗,a P < 0.05,b P < 0.01;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c P < 0.05, d P < 0.01
?
由表1可見,在治療前兩組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05)。觀察組干預3個月末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的總分及各緯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 < 0.05或 P < 0.01)。對照組在干預后僅在歧視、病情掩飾的評分低于治療前(P < 0.05)。觀察組在干預 3 個月末的總分和歧視、病情掩飾、積極效應3 個維度分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減低(P < 0.05 或 P < 0.01)。
表2 干預前后兩組WHOQL-100評分比較(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WHOQOL100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2 干預前后兩組WHOQL-100評分比較(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WHOQOL100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與治療前比較,t檢驗,a P < 0.05,b P < 0.01;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c P < 0.05,d P < 0.01
?
由表2可見,在治療前兩組WHOQOL-100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05);兩組治療后WHOQOL-100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 < 0.05或P < 0.01);在干預3 個月末,觀察組社會關系、獨立性、心理及生理領域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05 或 P < 0.01)。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恥感問題對其危害極大?;颊叽蠖嘣诰蜆I(yè)、工作、日常生活中遭受社會歧視、貶低與排斥,使患者感到羞辱、自尊受損、自卑、回避社交、社會地位喪失、刻意隱瞞病情、甚至否認患病事實、延誤治療,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社會功能、治療依從性、疾病康復、生活質量等[7-8]。社會公眾普遍對患者存在誤解與歧視,對患者持悲觀和消極的態(tài)度;而且患者家屬大多產(chǎn)生連帶病恥感,家屬的羞辱感及悲觀情緒可影響家庭關系及對患者的態(tài)度,不利于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9-10]。
通過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干預前后兩組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評分進行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在經(jīng)過綜合護理干預3 個月末患者的總分和歧視、病情掩飾、積極效應3 個維度分均顯著減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恥感具有明顯效果,因而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充分把握影響病人的病恥感的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挖掘對病人有利的因素,盡量消除病人的病恥感。
通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干預前后兩組WHOQOL-100評分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在干預3個月末,觀察組社會關系、獨立性、心理及生理領域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jīng)過系統(tǒng)護理干預后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說明他們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回歸社會。因此,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應該通過綜合護理干預,糾正病人對疾病的錯誤理解、改變病人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觀念、學會接受患病的自我形象、正確自我評價、正確處理與其他人的交往并對未來有合理的期望,增強病人生活的動力,增強個體自信心。
因此,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恥感,提高治療和康復效果,有利于患者回歸社會,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運用。但由于我們研究中采樣的局限性,本研究對象是住院患者,而出院患者病恥感可能受更多因素的影響,可以進一步隨訪,這需要做更長時間、更深入的研究。
[1] 彭愛芹,周玉梅,殷志萍,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103-2105.
[2] 張倬秋,賴華,周茜,等.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與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2):87-88.
[3] 王容,顧則娟,等.分析滿意度單因子促進護理管理改進[J].護理學報,2009,16(12B):18-20.
[4] 孫麗娟,張國富,鄭紅麗,等.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恥感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8):909-911.
[5] 耿峰,董毅,MichaeKing,等.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5)343-346.
[6] 闕瑞云.集體健康教育模塊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7):1798-1799.
[7] 李俠英.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心理狀態(tài)調查及護理干預[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7(5): 506-507.
[8] 耿峰.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
[9] 于立,周玉萍. 綜合性心理干預改善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障礙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3):588-591.
[10] 陳玲玲,王秀華,任志斌,等.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