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鮮半島地理位置特殊,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其特殊的地緣位置以及朝鮮的積貧積弱,自近代以來,圍繞半島的控制權就爆發(fā)了幾次爭奪。二戰(zhàn)之后,美國借機插手半島事務。從此,中、美、俄、日在半島展開了博弈。積極干預半島事務,加強對朝鮮乃至整個半島的管控有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18-01
作者簡介:李超(1991—),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黑龍江大學東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從朝鮮語語言學研究。劉天宇(1989—),男,吉林乾按人,黑龍江大學東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從朝鮮語語言學研究。劉占斌(1991—),男,黑龍江密山人,黑龍江大學東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從日語語言學研究。
一、朝鮮半島概況
(一)朝鮮半島的自然地理位置。
朝鮮半島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向南延伸約1000公里。 朝鮮半島東臨日本海,西濱黃海,北隔鴨綠江與中國為鄰,東北部與俄羅斯濱海省相接,東南則與日本隔海相望。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是亞洲大陸與日本諸島連接的天然通道。作為大陸向海洋延伸、過渡的特殊地理部分,朝鮮半島是東北亞的地理中心,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地緣戰(zhàn)略特征。中朝兩國一衣帶水,兩國人民的交往有著悠久的歷史。
(二)朝鮮半島的戰(zhàn)略地位。
朝鮮半島的地緣位置十分特殊。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它位于大國利益的焦點之上。誰支配著邊緣地區(qū),誰就控制亞歐大陸;誰支配著亞歐大陸,誰就掌握世界的命運。 按照地緣政治邊緣地帶理論,朝鮮半島處于典型的邊緣范圍之內(nèi)。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是連接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的天然通道,是大陸力量與海洋力量相交匯的緩沖地帶,它既是大陸國家對東防御的最后一張盾牌,同時也是海洋國家向西進攻的第一塊路基,其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朝鮮對于中國的重要性
朝鮮作為半島上直接與中國接壤的國家,其建國以來的兩代領導人都與中國保持了較好的外交關系。然而,自第三代領導人金正恩上臺以來,對外政策愈加保守,中朝關系看似漸行漸遠。目前,朝鮮對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正在減弱的觀點趨于流行。隨著中韓關系的發(fā)展,這一論點已經(jīng)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這種理論有三點支持:一是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發(fā)展,朝鮮作為中國戰(zhàn)略屏障的作用已不復存在;二是中韓關系正趨于成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中朝同盟;三是在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下,朝鮮儼然應經(jīng)成為了麻煩制造者,是中國的戰(zhàn)略包袱。
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其觀察朝鮮半島的角度卻有一定問題,如果放在東北亞利益格局的大背景下觀察,這些所謂的論點實際上存在巨大的局限。首先,軍事實力的增長與保留一定的地理屏障并不矛盾,不能說中國軍隊強大了就可以隨便讓別人兵臨城下而不懼怕,否則美國在全球建立那么多的軍事基地意義何在。至于中韓關系的發(fā)展可以取代中朝關系更是一廂情愿。中韓關系的發(fā)展有著天然的局限,意識形態(tài)首當其沖,即使韓美關系再差,也絕不會分道揚鑣。在重大抉擇面前,韓國不會棄美親中。中韓關系之所以被韓國重視,除了雙邊貿(mào)易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鮮的存在,它需要中國的支持。
朝鮮雖然經(jīng)常制造麻煩,但其對于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依然巨大,中國必須對朝鮮嚴加管控,決不能棄之不管。
首先,朝鮮具有發(fā)展經(jīng)濟的潛質(zhì),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鮮的落后主要是因為國內(nèi)落后的體制與其保守的政策,但并不代表朝鮮不重要,相反朝鮮具有發(fā)展經(jīng)濟的獨特潛質(zhì),只要朝鮮的政策能夠修正,在未來東北亞的經(jīng)濟版圖中,將會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朝鮮曾為日本占領,在日本占據(jù)朝鮮期間,為了殖民中國,日本對朝鮮的開發(fā)非常注重與殖民東北的政策相銜接,以朝鮮鐵路為例,其鐵路網(wǎng)與中國東北鐵路網(wǎng)高度相連。從朝鮮境內(nèi)通過羅津鐵路經(jīng)圖們江、敦化可達長春,與京哈鐵路相連。中國境內(nèi)的沈丹線也可直達朝鮮新義州。另外,經(jīng)過羅津鐵路到達圖們江市后,還可轉向牡丹江方向,進而與黑龍江大部分地區(qū)相連。而朝鮮的元山則是中國連通日本最好的港口,中國的貨物從元山到達日本的成本要比從大連青島到日本能節(jié)約三分之二,而如果能從陸路將貨物運抵韓國,成本將只相當于海運的五分之一。
此外,俄羅斯向韓日輸出石油也要經(jīng)過朝鮮。朝鮮實際上是一座連接中俄與日韓的大陸橋,由于朝鮮體制與政策等原因,目前這座橋還尚未開通,但并不代表以后一直不會開通。中國有必要,也必須把這座大陸橋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朝鮮半島維持現(xiàn)狀是除朝韓以外,所有大國的共同希望。半島維持現(xiàn)狀符合中國的利益。中韓一直存在領土爭議,但我們和韓國卻并不直接接壤,對于韓國的領土要求可以不予理睬。但一旦半島由韓國統(tǒng)一,出現(xiàn)了人口近億,經(jīng)濟實力強勁并與中國接壤的韓國,那么吉林大部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qū)將會成為爭議領土。而若由朝鮮統(tǒng)一,其對中國的依賴將會變得更低,中國對其的管控也將會變得更難。盡管中朝兩國社會制度相近,但無論在任何情況、條件下,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都要高于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朝鮮不會因為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對中國唯命是從。此外,俄羅斯也并不希望在其戰(zhàn)略生存空間在不斷被美國擠壓的情況下,朝鮮也被并入西方的勢力范圍。而美國則想利用朝鮮來強化對韓日的管控,美國在韓日的駐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鮮的核威脅。所以,朝鮮政權垮臺,至少是很快地垮臺,并不是各方期待的。
清代曾有評論指出,朝鮮不安則東北不安,東北不安則京師擾動。明朝失東北而失天下,歷史教訓需要體察。
三、結論
近年來,中朝關系漸漸疏遠,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但朝核危機的爆發(fā)為中國恢復其在朝鮮半島的傳統(tǒng)影響力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朝核危機使中國意識到朝鮮對中國和平與穩(wěn)定的重要性,更使中國認識到朝鮮不僅只對中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中國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