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7-0106-01
筆相學有人稱之為“筆跡學”或“筆跡心理學”。準確地講筆相學就是書寫心理學。它和筆跡鑒定同歸于“筆跡學”。關(guān)于筆相學在歐洲很早就有人研究筆跡與書寫人之間的個性關(guān)系,意大利的巴爾蒂提出如何從筆跡看書寫人的性格;比利時的神甫米熊將筆跡特征進行了分類,著有《筆跡學的體系》;法國的雅曼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筆跡學研究,對筆跡提出七大類特征,亦稱“七大家族”;德國的愛卡爾在研究中認為:研究筆跡時,要排除直感,一個筆跡學家不能帶感情色彩,要以嚴密的科學數(shù)據(jù)來進行研究,并著有《筆畫中的筆跡學》,指出筆畫是最有表達性最能表現(xiàn)自我的,是筆跡的精髓??傊?,筆相學就是利用筆跡的外在形象,運用筆跡學的原理去分析、剖析筆跡形成者的內(nèi)心世界,客觀地將筆跡特征從心理學角度予以解釋。筆跡檢驗,則是運用筆跡學的原理,通過對物證文件的文字特征同嫌疑人文字材料的文字特征進行比較檢驗,在兩者所反映的書寫習慣的特殊本質(zhì)同一的基礎上確定物證文件的書寫人。
筆跡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科學,是由于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有專門的實踐領(lǐng)域,有客觀的根據(jù)和科學的方法。雖然筆相學和筆跡檢驗都在研究筆跡學,但由于它們的目的不同,所以運用中亦各有異同。
一、筆相學和筆跡檢驗所研究的對象都是筆跡
筆跡是指用鋼筆、鉛筆、圓珠筆,毛筆等書寫工具通過書寫活動所流下的痕跡。由于書寫習慣是一種機體活動的習慣而不是機械活動。在通過書寫活動表現(xiàn)為筆跡時的過程中,又受到主觀意識和客觀條件的影響,即使是同一字,同一筆畫,亦不可能再現(xiàn)為完全相同的形象。所以世界上有多少具有書寫能力的人,就有多少種筆跡存在。這就為我們的筆相學和筆跡研究人員運用筆跡學的原理,去分析每個人的心理變化或筆跡的同一認定奠定了基礎。
二、筆相學和筆跡檢驗運用的筆跡材料不同
筆跡檢驗是以“檢材筆跡”和“樣本筆跡”作為檢驗鑒定的前提條件。收集樣本筆跡,通常以案前樣本或采取讓嫌疑人聽寫或在不暴露意圖的情況下,通過某種正常方式讓嫌疑人書寫的文字材料作為“樣本筆跡”。而筆相學則只需一種自然筆跡,它沒有“檢材”、“樣本”之分,收集文字材料時忌聽寫,它認為聽寫時易受到外界指令干擾,筆跡將發(fā)生臨時性畸變,分析時易出差錯,所以筆相學要求書寫人要在心態(tài)自然、平和的情況下,所書寫的自然筆跡。筆相學認為抄寫文章、抄報紙的筆跡較為理想。而筆跡檢驗則認為是大忌,因為它會把習俗的寫法變?yōu)橐?guī)范寫法,將不會寫的字寫為正規(guī)字。
三、筆相學和筆跡檢驗的結(jié)論、目的不同
筆相學的目的,是通過筆跡來探知別人內(nèi)心世界及個性素質(zhì)為主要目的,所以筆相學的理論研究只適宜于正常筆跡,它以指出書寫人具有的性格、品質(zhì)、思想、能力等為最終結(jié)論。而筆跡檢驗則是以解決相比較的兩份筆跡是否同一為目的的檢驗過程。認定同一說明兩份筆跡出自一人之手,否定同一,則說明兩份筆跡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四、筆相學和筆跡檢驗的服務對象不同
筆相學主要是面對社會,面對民眾,沒有特定的對象,因此服務項目亦多種多樣。
1.就業(yè)指導。筆相學認為筆跡是人軀體無意識部分在紙上的表現(xiàn),是從精神深處流露出來的東西,所以從筆跡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力的大小,比如一個人有無志向,而他是否有能力實現(xiàn)這種志向。由此分析出此人所從事的職業(yè)。
2.私人事務咨詢。利用筆跡探知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能力、潛力、為人處世、前途預測等等;分析病人的不適是來自精神方面的,還是軀體方面的,要不要看醫(yī)生。
筆跡檢驗則是運用筆跡學的原理,運用科學的技術(shù)知識與方法,檢驗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刑事案件,經(jīng)濟案件及民事案件中的文件物證,從而確定文件與案件事實,與當事人或嫌疑人的關(guān)別系,所以它有特定的服務范圍,它的服務對象,僅限于司法機關(guān)和與之相應的一些特定機關(guān),如紀檢、監(jiān)察、信訪部門等。
五、筆相學和筆跡檢驗鑒定運用特征的方法、看待特征的角度不同
有許多筆跡特征是筆相學和筆跡鑒定共同承認并共同研究使用的,但使用特征的目的、方法不同;看待特征的角度不同;運用、解釋特征的結(jié)論亦不同。筆相學注重于文字的整體特征,注重對特征的直觀感覺,如文字的布局、書寫的形式、字型的大小、單字及字行的方向等特征,而筆跡檢驗則注重單字和細節(jié)特征,如:錯字、別字的寫法、比例搭配等特征。同樣一個特征,筆相學和筆跡檢驗則會做出不同的結(jié)論。如:“國”字,豎筆與橫筆間無縫隙地連接,筆相學將此特征解釋為“關(guān)閉型”,是面向自己、內(nèi)向化的表現(xiàn)。結(jié)論為書寫人行事小心、謹慎,一般是內(nèi)向型。而筆跡檢驗只認為這是反映一個人書寫習慣的個性特征。
筆相學和筆跡鑒定雖然研究的主題都是筆跡,但研究的目的、內(nèi)容、方法和使用、思維特點都明顯不同。筆相學注重于人的潛意識和內(nèi)在的素質(zhì),它認為筆跡特征是由內(nèi)在的素質(zhì)潛意識所決定。而筆跡檢驗則注重于主觀故意。如果書寫正常那么就是正常書寫習慣的表露,如果非正常書寫則是出于主觀故意。如某人筆跡具有字體大、橫畫長的特征,筆相學首先要弄清的是,字體大,此人是否心胸開闊;橫畫長,則是否某人個性突出等。而筆跡檢驗只要認定此特征是否書寫正常、特征是否穩(wěn)定、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是否同一即可。雖然筆相學與筆跡檢驗存有諸多不同,但它們都存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筆跡檢驗人員亦應該掌握筆相學的知識、使之拓寬思路,以求分析檢驗的全面性。在分析一篇檢材字跡時,辨別有無偽裝,是否為正常字,找出文字材料的不正常原因,是因為書寫者心態(tài)不平或暴怒或悲傷所致,還是主觀故意而寫成;運筆缺乏活力是摹仿造成的,還是身體不適、殘疾病理因素所致??傊?,掌握一定的書寫心理學,會對筆跡檢驗鑒定人員有諸多幫助和提高。
作者簡介:
趙振洪,男(1969-7-16),民族:漢,籍貫:河南省濮陽市,當前職務:技術(shù)科科長,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大學,研究方向:文件、痕跡檢驗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