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師向吳宓教授借了5元錢,說好一個星期以后還,但一個星期過去了,那位老師卻沒有把錢還給吳宓,于是吳宓就親自找上門去,要回了那5元錢。那位老師很不高興,跟別人說:“吳宓真是個小氣鬼,借他5元錢還好意思上門來要!”有人把這話傳給吳宓,吳宓說:“我不是為了5元錢,我是在幫助他提高道德修養(yǎng)!”還有一回,是在20世紀30年代,吳宓的一位學(xué)生要去美國留學(xué),但費用不夠,向吳宓借錢,吳宓慷慨解囊,借給他300元,而且再三聲明:“這個錢不用償還了!”可見,吳宓并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他并不看重金錢,當別人有困難向他借錢時,他會熱心相助;但如果借錢的人不講信用,他則毫不客氣地上門討要。大師的個性,從借錢上也可見一斑。
?20世紀20年代,梁漱溟先生任北大教授,他的課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于是校方便安排梁漱溟在課余時間進行演講。梁漱溟就準備了名為《人心與人生》的演講。大家都很興奮,打算去聽梁先生的演講,但梁先生隨即宣布了一條要求,讓大家感到很失望。原來,梁先生要求聽眾付費,每位聽眾需要交1元錢才可以來聽他的演講。這樣一來,大家對梁先生便有了看法,認為他那么大的一個學(xué)者,竟然如此在乎錢,太有損他的形象了。演講如期舉行,盡管是收費聽講,但還是有不少人交了1元錢前去聽講。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去聽,梁先生便主動關(guān)心那些沒去聽講的學(xué)生,了解他們?yōu)槭裁礇]去聽講,一旦確定哪些學(xué)生是因為生活困難無錢聽講,他自己就拿出錢來,托人捎給那些學(xué)生。比如,有個叫唐君毅的學(xué)生,因為生活窘迫,雖然十分喜歡梁先生的課,但沒能前去聽講,梁先生便托人捎給他5元錢,使他能夠來聽演講。后來,唐君毅成了著名哲學(xué)家。有人對梁先生這種做法很不理解,就向他詢問,梁先生回答說:“我之所以收錢是真想讓人來聽,或因花過錢而注意聽,否則不免有人隨便入座并不真有興趣聽?!比藗冞@才恍然大悟,原來梁先生并不是看重金錢,而是為了提高聽課的質(zhì)量??梢?,梁先生在做人方面是非常講原則的,而這種原則,看似冰冷,卻閃爍著理性和溫暖的光芒。
【使用提示】
大師之“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xué)識的淵博上,更體現(xiàn)在非同一般的個性上。堅持原則,又不拘泥于成規(guī);棱角分明,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大師的個性所在。而正是這些卓爾不群的個性,向我們展示了大師們的另類風采,使他們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令人敬仰。
【適用話題】
信用;助人;原則;溫暖;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