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11/ 第01版面/要聞 /作者:●本報駐德國、法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姚蒙 李勇 ●魏輝 甄翔
“一個幾乎未接收任何難民的國家的一群高收入左派知識分子,對默克爾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大唱贊歌,卻對移民對德國社會的沖擊一無所知”。“德國之聲”編輯施泰納這樣嘲諷美國《時代》周刊9日評選德國總理默克爾為2015年年度人物一事。作為30年來第一位獲此榮譽的女性,默克爾因在歐債危機、難民危機以及烏克蘭危機中“所展現(xiàn)的領導力”受到《時代》的大加贊揚,甚至被后者冠以“自由世界的總理”的高帽。但在德國國內,許多人并不領情。除了批評《時代》“站著說話不腰疼”,更多人把矛頭指向默克爾的移民政策?!稌r代》評選結果出爐同一天,德國政府宣布今年接收的難民人數(shù)已達100萬。持續(xù)的“移民海嘯”加劇了歐洲各國的不滿,更讓默克爾本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個人支持率走低,黨內內訌加劇。有人甚至發(fā)起簽名請愿,欲以“叛國罪”起訴默克爾。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盡管當選年度人物,但當前的現(xiàn)實是默克爾很難展翅高飛。如果不對“自由世界的總理”的稱號保持謹慎,她也許不久連德國總理也當不成。
“年度人物”引來兩極評價
“奧巴馬祝賀默克爾”,德國《明鏡》周刊10日稱,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周三在推特上用德語“衷心祝賀”默克爾成為《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他稱贊默克爾是“道德領導和強有力的伙伴”。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也通過推特祝賀默克爾,稱“德國和世界因為她的領導受益”。
英國廣播公司稱,默克爾是自1986年之后,《時代》選出的首名女性年度風云人物。默克爾也是繼“溫莎公爵夫人”辛普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及已故前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夫人之后,1927年至今第四位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的女性。默克爾的發(fā)言人賽貝特說,他敢肯定,默克爾將視這個榮譽為“對其為推動德國及歐洲美好未來工作的鼓勵”。
法新社在報道中簡要回顧了默克爾的生平:作為一名路德教會牧師的女兒,61歲的默克爾成長于“鐵幕”之下,她從東德驚人地崛起,2005年首次當選德國總理。她被難民稱為“默克爾媽媽”,但被歐元區(qū)的一些人罵為“緊縮女祭司”。她似乎無視權力榮華,不慕虛榮,與不愛拋頭露面的科學家丈夫紹爾一起居住在柏林公寓內。她的演說往往單調乏味,面對鏡頭顯得笨拙,但正是這種普通范兒讓默克爾在崇尚務實與能力的德國選民中深受歡迎。
比起國際媒體,德國國內的反應要復雜得多?!稌r代》周刊專門做了收集,報道稱,德國人對默克爾當選2015年年度人物反應不一,有人喜悅,有人失望。一些媒體人士表示歡迎。記者兼評論員德特延在德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網(wǎng)站撰文稱,這“不過是近來在盎格魯-撒克遜媒體上發(fā)表的多個默克爾的贊歌之一……雖然在國內面臨挑戰(zhàn),默克爾在國外的聲譽卻日益高漲”。不過并非所有反應都是這樣正面。隨著“《時代》年度人物”在社交網(wǎng)站上成為熱門話題,許多評論員紛紛表達觀點。一名叫烏韋·舍內貝格的默克爾批評者在推特上說:“打開大門,放進所有人,當選年度人物。這真的不難。”德國媒體還將焦點對準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特朗普的反應,特別是他嘲笑默克爾是“正在毀掉德國的人”。有趣的是,特朗普也是7名年度人物入圍者之一,最終排名第三,落后于默克爾和排名第二的“伊斯蘭國”(IS)領導人巴格達迪。
“默克爾獲獎分裂德國”,德國新聞電視臺稱,《時代》周刊頒發(fā)給默克爾年度人物獎并不合時宜,這會加深那些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持否定態(tài)度的民眾對她的反感,引發(fā)德國社會的矛盾。德國《南德意志報》稱,默克爾可以展示勝利姿勢嗎?那可能只會帶來問題。應該清楚,《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并不一定是一種認可,它通常授予最強大的力量,無論好還是壞。事實上,希特勒也曾榜上有名。
“‘左派的精神失常!’德國人抨擊將默克爾評為年度人物”,英國《快報》以此為題稱,《時代》周刊主編吉布斯稱默克爾是“自由世界的總理”,贊揚她在難民和希臘債務危機上的作用。但美國雜志褒獎默克爾的決定在德國人中卻不太受歡迎,德國目前每天都有大量中東移民蜂擁而入。社交媒體的反應也不正面,有人說該決定是“十足的玩笑”。戴維·萬斯稱:“IS頭目巴格達迪在年度人物排名上僅次于默克爾,這說明了一切,真的。”約瑟夫·羅格斯稱:“我想《時代》像他們的年度人物默克爾一樣仇恨德國。”
“歐洲母親”VS“引發(fā)雪崩的人”
看不慣默克爾當選的還有希臘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默克爾一直因為過度苛責希臘而備受批評。在希臘公共服務部門工作的瑪利亞說,默克爾或許是歐洲以及世界的年度風云人物,但對希臘來說,她是“年度災難,也是過去幾年來的不幸”?!犊靾蟆贩Q,默克爾在希臘成為被仇視的目標,因為希臘人認為德國在讓希臘陷入經(jīng)濟衰退的金融條款上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多年來,默克爾在德國人氣高漲,如今卻引發(fā)巨大爭議,主要原因就是一個——她的移民政策。默克爾當選年度人物之際,德國政府公布的數(shù)字顯示,該國今年接收的難民已達100萬人。該國總人口不過8000多萬。
“德國之聲”援引巴伐利亞州社會福利部部長米勒的話說,截至12月8日,已有100萬首次庇護申請者注冊登記。僅11月份,新注冊登記的庇護申請者就超過20萬,人數(shù)之多超乎預料。接納一個移民的程序需要幾個星期,一些專家認為,實際數(shù)字可能比難民信息記錄中心系統(tǒng)提供的數(shù)字高得多。
“默克爾成為年度人物,但她在德國卻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美國《國際商業(yè)時報》9日稱,默克爾或許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不少贊譽,但在執(zhí)政的第10個年頭她在國內面臨著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支持率。德國《圖片報》稱,民調機構Emnid調查結果顯示,48%的德國公民不希望在2017年德國聯(lián)邦議院選舉后看到默克爾繼續(xù)擔任德國總理職務。44%的受訪者希望她再次連任總理。47%的受訪者不滿意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滿意的為40%。
移民危機爆發(fā)之初,默克爾曾因決定向敘利亞難民敞開大門備受稱贊,《法蘭克福匯報》當時將她稱做“歐洲母親”,英國《經(jīng)濟學家》稱她是“不可或缺的歐洲人”。然而,興奮是短暫的。默克爾的信號不僅傳到敘利亞,而且傳遍從尼日利亞到孟加拉國、從阿爾巴尼亞到阿富汗的第三世界。數(shù)百萬人踏上赴德之路,不僅是難民,還有經(jīng)濟移民。
黨內對默克爾的批評聲也越來越高。薩克森州司法部長不久前因為不認同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而辭職。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任職10年,德國的首位女總理正在民調中拖本黨后腿。她最強大的對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批評她是引發(fā)雪崩的“粗心滑雪者”,導致難民雪崩般地涌入德國。《快報》10日稱,明年涌入德國的難民可能更多。德國接收難民之舉一定程度上源于該國對二戰(zhàn)期間行為的悔罪感,最開始也確實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行為,但現(xiàn)在則演變?yōu)槟藸柕恼巫詺ⅲ屍鋫€人未來陷入巨大危險之中。10年以來,全球最有權力的女性現(xiàn)在第一次感到自己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現(xiàn)在收緊德國對移民的開放政策,那就意味著承認失敗。
法新社10日引述慕尼黑大學應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威登費爾德的話說,多數(shù)德國人認可默克爾采取人道主義立場對待難民問題,但她沒有向選民表明自己的長期路線圖,默克爾過去在民眾中建立的“有魔力的安全感”消失了。德國《明鏡》周刊表示,默克爾所領導的基民盟將于14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會上將就目前備受爭議的難民政策表決。
排外情緒在歐洲蔓延
“默克爾接納100萬移民讓歐盟承壓”,英國《泰晤士報》10日稱,今年進入德國的移民人數(shù)龐大,這讓苦于應對難民危機的歐盟各國領導人都承受重壓。正在推動歐盟進行福利制度改革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英國目前的移民水平“難以維持”。《每日電訊報》稱,移民海嘯的影響波及整個歐洲,默克爾希望將配額強加于其他歐洲國家的想法受到抵制。在歐元危機之后,默克爾強勢的“指手畫腳”適得其反,以波蘭為例,強烈反對移民的政黨在選舉中勝出,同意接收移民的政府下臺。
移民的大量涌入加劇了歐洲右翼排外勢力的崛起。德國電視一臺報道稱,德國聯(lián)邦刑警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襲擊難民營地的暴力事件大增,發(fā)生789起攻擊難民營地暴力事件,其中有65起縱火事件?!斗ㄌm克福匯報》稱,主張限制移民的德國右翼政黨新選項黨利用德國的難民和反恐政策民調大幅度上升,已經(jīng)成為德國第三大黨,它成立還不到兩年。
美國《商業(yè)知情者》稱,巴黎襲擊事件導致130人喪生以來,世界反移民思潮加劇。在歐洲,這次襲擊令本已厭倦了無休止移民的人更堅定了他們的立場。在瑞典,一系列針對難民住處的襲擊促使政府對這些住所的地點予以保密。在法國,反移民的極右翼政黨在6日的首輪地方選舉中獲得空前支持。
德國柏林社會和移民政策學者萊納·林德爾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時代》把榮譽頒給默克爾,代表美國的一種態(tài)度。美國肯定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有自己的考量,希望歐洲自己解決難民問題。美國不希望自己迎來難民潮。移民問題對德國以及歐洲影響巨大,歐洲國家呈現(xiàn)集體向右轉的動向,社會左右派分裂加劇,歐洲的價值觀念也受到?jīng)_擊。這些問題將給歐洲帶來長期考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