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東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在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傳著老子出世的傳說。該傳說講的是:老子的母親是不嫁女兒身,有一天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見到水上漂來一個雙生李子,吃了以后就懷孕了。她懷了老子八十一年,老子一直不出生。老子之所以不出生,是因為天還沒長嚴,牽駱駝的還沒來。到懷老子八十一年的時候她不想再等了,就撒謊說天已經(jīng)長嚴了,牽駱駝的也來了,結果老子從她肋下出生造成了她巨大的創(chuàng)口,因為牽駱駝的沒來,沒有駱駝皮補貼傷口,老子的母親就去世了。去世之前,給老子指李為姓,取名李耳并叮囑他要做個好人。[1]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但細細品讀,卻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頗富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
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老子的母親食李致孕的情節(jié)和她給老子命名的方式都是上古圖騰思維的遺存?!皥D騰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信仰認為人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血緣關系,每個氏族都起源于某種圖騰,這種圖騰是該氏族的保護神、徽號和象征”[2]。按宋兆麟的說法,這種非性生的生育觀念可以分為物生和感生兩大類型,鹿邑老子出世傳說屬于感生類型之人受植物感應而生人,即“婦女吃了某種植物果實或受感于某種植物而生育”。[3]“每個氏族都有一種圖騰,這個圖騰的名字就發(fā)展為后來的姓?!盵2]61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老子跟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一樣,都是母親吃了某種東西或者接觸到某種東西致孕而生的,有母而無父,并被后世當做始祖看待。詹鄞鑫認為,商人子姓出于玄鳥之“子”(卵),周人姬姓出于姜嫄所履之“大人跡”[4],亦即《詩經(jīng)》所說的“帝武敏”,同理可以認為老子的母親吃了李子而孕育老子,則“李”既是李姓之名稱,也是李姓氏族之圖騰,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這一情節(jié)正是這種上古圖騰觀念的遺存。它跟上古生育信仰的區(qū)別在于上古對女性祖先和女陰格外崇拜[3]210,而鹿邑老子出世傳說這兩個方面卻非常欠缺,不但沒有女陰崇拜的任何痕跡,就是女性祖先崇拜也被老子崇拜這一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文化現(xiàn)象代替了,這是人類社會進入理性時代和父系時代的必然結果。
食物致孕、物我轉(zhuǎn)化、以及無關外在物象和事象與人事的直接聯(lián)系都是這種思維方式的表現(xiàn)。
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老子的母親不是因為性行為而懷孕的,而是吃了李子以后就懷孕了。按現(xiàn)代人的認識水平,眾所周知,李子對于人來說是異物。在理性思維觀念下,人吃李子或者其他外在異物,吸收它所含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才是正常的,要是使人懷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異物之間不可能發(fā)生這么直接而巨大的影響。但在上古文化觀念中異物之間發(fā)生直接和巨大的影響卻是可能的,許許多多比這更神奇的神話故事生動地反映著這種觀念。這種食物甚至接觸致孕的神話傳說歷史上有很多,像華胥于雷澤之濱履巨人跡而懷孕生伏羲,有娀氏簡狄吞玄鳥之卵而懷孕生商的始祖契,姜嫄踩到上帝腳印的大拇趾部分而懷孕生周人始祖后稷,大禹的母親吞薏苡而懷孕生大禹等等,它們都是上古先民在知母不知父的時代對懷孕生育現(xiàn)象的理解和解釋,“在中國各民族關于自身起源的神話傳說中,這類內(nèi)容幾乎成為千篇一律的公式”[4]115,表現(xiàn)的是上古先民物我不分的思維方式,弗雷澤將此稱為“接觸率”。進入理性時代之后,人們當然不再會相信吃了或接觸到什么東西就會使人懷孕,但民間故事傳說中卻可以長期保持著對這類情節(jié)的津津樂道,反映了物我不分的原始思維方式在民間的遺留和保存。
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存在著物我轉(zhuǎn)化的情節(jié),就是老子說如果拉駱駝的來了,可以用駱駝皮貼補母親肋部的傷口這一情節(jié)。這一細節(jié)的成立是基于這樣一種上古遺存下來的文化觀念,即異物之間可以互相轉(zhuǎn)化。正因為這樣的觀念,所以駱駝與人雖是異物卻可以互相轉(zhuǎn)化,故而駱駝皮可以用來補貼人的傷口并在與人長成一體的過程中完成從駱駝皮到人皮的轉(zhuǎn)化。類似的甚至更大的物我轉(zhuǎn)化在上古神話中俯拾皆是,盤古死后化身為自然萬物,人是黃土變成的,女媧化為精衛(wèi)鳥,大禹化身為熊,夏啟的母親化為石頭,又在化為石頭之后“石破北方而生啟”,甚至連夸父的手杖這種無生命的東西都可以化作一片桃林。由此可以看到,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這一情節(jié)是典型的上古神話思維和觀念遺存,反映的上古物我不分、物我轉(zhuǎn)化的觀念,也可以看到上古神化思維對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的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無關的外在物象與事象與人事之間可以有著緊密而直接的聯(lián)系,而這在西方文化觀念中是絕對不可能被認可和接受的。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存在著這樣的情節(jié),即老子反復問母親天長嚴了沒有,牽駱駝的來了沒有。從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牽駱駝的來與不來與老子是否該出生確實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因為老子是頂斷母親右肋拱破了一個很大的創(chuàng)口出來的,要等到牽駱駝的來是要用駱駝的皮補貼母親的傷口,保住母親的性命。但按照現(xiàn)代觀念來說,天是否長嚴實這一外在天象卻跟老子出世與否這一人事是兩回事,并無多少直接關聯(lián)。要說有關聯(lián),它在故事情節(jié)中只是老子出生時機是否成熟和到來的一個外在的顯性物象標志。但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二者卻存在著緊密的直接關聯(lián),天長嚴實的過程跟老子孕育成熟的過程是同步的,也是密切關聯(lián)的,天長嚴實了老子出世的時機才能成熟,才能功德圓滿,母子平安。正是因為天沒長嚴實,老子出世的時機不成熟才導致老子的母親死去。天長嚴實與否直接關聯(lián)了老子出世的時機和老子母親的生死,可見本來與人事無關的外在自然之天與人事的關聯(lián)何其緊密!如果從深層思維方式去解釋,老子的孕育過程和天長嚴實的過程具有相似性,按弗雷澤的理論,可以將它看作“相似率”的一個范例。從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本就擅長異類比附,本沒有什么直接關聯(lián)的事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就是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所謂的“比德”②觀念、祥瑞觀念③、物占理論④、征兆觀念和占卜預測⑤等,甚至民俗中娶親的大棗、栗子、長生果(花生)⑥,都跟人的德性、禍福有直接的關聯(lián),甚至過年包在餃子中的錢幣也直接關系人一年的財運和福分。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的文化觀念中是定型的,穩(wěn)固的,它源自上古,迄今不衰。這種觀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形成穩(wěn)固的習俗代代流傳,這些習俗跟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一樣,都是這種思維方式的現(xiàn)實存在和表現(xiàn)。
進入理性時代,中國古人認識到事物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事物的發(fā)展進程不是人能控制的,不按這個進程規(guī)律辦事,在時機成熟之前就強作妄為是注定要吃虧的。揠苗助長的寓言及后世很多類似的故事都反映了這一觀念。這其實是一種功行觀念,功德要在“行”或曰“修”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功”,直到某個時間隨著某種標志性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時機成熟了,由量變自然而然地達到了質(zhì)變,這就叫功德圓滿,從此進入超凡入圣、受福無限的狀態(tài)。在中國古代的這類故事中,這種功德圓滿往往有一個能夠預言的圣者或者智者,他預言一個或幾個顯性的外在標志,這個或這些標志物自然達到了某種標志性狀態(tài),就意味著時機的成熟和做事的成功。如果采用非自然的方式強迫或者助力使之達到所預言的標志性狀態(tài) (或者干脆不管預言的標志性狀態(tài)是否出現(xiàn)),那就意味著時機實際上不成熟,所發(fā)起的行動是注定失敗的,當事人是注定要吃虧的,這已經(jīng)成為這類故事帶有共性的敘事模式。
小時候聽父親講過幾次關于李自成起兵的傳說。傳說李自成少年的時候社會黑暗,民不聊生。李自成少有大志,誓要推翻腐朽的大明王朝,為天下蒼生建立一個幸福的社會,于是他去拜師學藝。等到文韜武略學成之后,他問師父何時起兵為佳,師父說:等你家門前的大柳樹枝葉垂到地上的時候就該你起兵了。李自成回到故鄉(xiāng)以后,等啊等,等了一年又一年,大柳樹的枝葉還是沒有垂到地上。于是他著急了,天天去拽柳樹枝,終于有一天大柳樹的枝葉垂到地上了,于是他起兵了。他雖然也推翻了大明王朝,但他只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就被清軍趕出了北京,最終身死九宮山。之所以事情會是這樣不圓滿,之所以他沒能當一輩子皇帝,沒能世世代代坐天下,就是因為大柳樹的枝葉是被他拽著垂地而不是自然長到垂地的。這個故事中,李自成的師父就是那個在這類故事中必定有的智者形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時機不成熟,即使通過人為的方式促使預言所說的標志性狀態(tài)出現(xiàn)了,相對于預言所指的狀態(tài)那也是一種超越事物發(fā)展實際進程的“偽”狀態(tài)或曰幻象,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行動,結果總是不圓滿的,甚至是要吃虧,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這個故事與老子出世傳說有一定的相似性。故事框架和敘述模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雖然老子還在母親腹中孕育著,但他就是這個傳說中那個必定有的發(fā)出預言的智者形象,老子的母親不顧老子所說的標志性現(xiàn)象(天長嚴、牽駱駝的來到)沒有出現(xiàn)這一事實,就告訴老子這些現(xiàn)象都出現(xiàn)了,結果導致她丟失了性命。這個故事同李自成起兵傳說一樣,反映了民間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和民間的人生智慧。老百姓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這種智慧的生動簡明的表達。老百姓就是通過將這類悲劇性的故事世代傳誦傳遞著生活的智慧。這一寶貴思想和智慧對于當代浮躁的社會心態(tài)無疑是一副有效的鎮(zhèn)靜劑。
數(shù)字文化世界許多地方、許多民族都有。但許多數(shù)字在中國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和人生智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九為陽數(shù)之極,意味著一個循環(huán)達到了它的頂點,即將開啟它下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循環(huán)。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往還,人事亦莫不如此。人道也是螺旋式循環(huán)上升的。經(jīng)過九九功行的積累,就達到了最高極致,九九八十一意味著艱難的修行過程的結束,功德圓滿,時機已到,事遂功成。而功行圓滿者就成了圣人,從此進入自由境界,小而言之能自度,超脫苦海,受福無限;大而言之則能度人,造福蒼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連老子這樣一位圣人的孕育過程都不免于此。實際上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的這個情節(jié)里,老子在母體孕育的過程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就的過程。他在母體中想事情,他所想的都是一個圣人該做和能做的:“使傻子聰明,使笨人變靈,惡者向善,天下太平”。這一過程用生動的故事向人們傳遞著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大智慧:偉大的事業(yè)必然要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艱難困苦才能成功。鹿邑老子出世傳說正是通過這一生動的情節(jié)啟示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立志高遠,不畏艱難,沉心堅志,扎實努力,步步為營,積累功行,去追求圓滿成功。
在鹿邑老子出世傳說中,被后世作為李姓始祖的老子是他的母親吃了雙生李子而懷孕的,老子是他母親孕育了八十一年才出世的,他的出世也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他不是從產(chǎn)道分娩出來的,而是拱破母親的肋下出生的,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實際上不僅李姓始祖的孕育和出生如此不平凡,如果原始神話都能保存下來,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每個族群都有關于自己氏族的始祖神話。在這些神話中,始祖的懷孕和出生一定是非凡的。在這類有關始祖的神話傳說中,這些始祖都不是父母兩性交合的產(chǎn)物,他們的孕育和出生都是而且一定是不平凡的。原始先民對始祖懷有無限的崇拜之情。由于中國人強烈的族群觀念和族群榮譽觀念,始祖的出生被神化和崇拜,始祖出生神話被世代傳說,甚至到了當代這類話題還被津津樂道,被納入一些神話劇中成為情節(jié)的一部分。
而且,作為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的對象,鹿邑老子出世傳說還有兩個細節(jié)更能反映中國民間的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觀念,第一個細節(jié)是老子的孕育過程和出世時機始終跟天緊密地關聯(lián)著。很多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完全把天看做純粹的外在自然之物,但也絕對應該承認,即使在許多的現(xiàn)代人的頭腦中,意志之天的觀念還頑強地存在著。在古人甚至相當多的現(xiàn)代人的觀念之中,意志之“天”至高無上,是多么神圣,多么崇高,多么神圣,多么威力無限,它能明察秋毫,獎善罰惡,公正無私,沒有比它更神圣更崇高的了。鹿邑老子出世傳說認為老子是否孕育成熟降生與天是否長嚴實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這顯然不僅是將它看作一個顯性的外在物象標志,而是將老子孕育的過程與天的成長過程等同,這就等于把老子等同于天來看待,由此可以看到這種崇拜是何等鮮明,何等強烈!第二個細節(jié)是老子剛坐胎于母親體內(nèi)之時跟母親的一段對話:“她紅著臉,小聲問肚子里的小生命:‘孩兒,你既然已經(jīng)會說話,就出來吧?!夯卮穑骸赣H,孩兒眼下不能出去。我要在這里想事哩?!肷妒?’‘想啥?能使傻子變聰明,笨人變靈,惡者向善,天下太平。’”[5]這些的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所關心和考慮的,他們所關心的無非是“利”、“土”與“惠”(《論語·八佾》),只有圣人才會去考慮移風易俗、天下太平之事,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英雄和圣人都具有強烈的厚生愛民意識和圣人德性,具體表現(xiàn)為急人所難、救民水火、扶危濟困、以身試毒、治病救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上古神話中后羿、女媧、鯀、大禹、神農(nóng)、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黃帝、倉頡等都是這樣的圣人和英雄。亦即是說,作為胎兒的老子已經(jīng)具備了圣人的德性,這是故事傳說賦予老子的神圣德性,生動地體現(xiàn)了后世的圣人崇拜觀念。
到了后世,始祖崇拜觀念被擴大化了,不僅始祖的孕育和出生被神化和崇拜,偉大的或者著名人物的孕育和出生,甚至一些神仙的出世都有被神化和被崇拜的現(xiàn)象,實際上這些時代已經(jīng)遠離了神話時代,但這種神話思維卻一直延續(xù),并被模仿再創(chuàng)作新的類神話或曰擬神話。作為歷史人物的老子生活于春秋晚期,那個時代人類已經(jīng)開啟了理性時代的進程,可是即使在比春秋晚期更晚的時代人們卻還依然用圖騰思維的遺存去創(chuàng)造關于包括圣者老子在內(nèi)的著名人物的出世神話,這種創(chuàng)造是模擬神化思維和創(chuàng)作方法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類神話或曰擬神話,然后一直流傳到今天。其他類似的像漢高祖劉邦被說成是他的母親與龍交配而生的,這個擬神話很可能在劉邦在世的時候已經(jīng)產(chǎn)生,流傳到司馬遷的時代被載入《史記》當中。蜀漢后主劉禪則被說成是他母親夢見仰吞北斗而懷孕生的。這類擬神話有些還被加上了出生之時紅光沖天、異香滿室這樣的情節(jié),像劉邦、劉禪、哪吒、唐僧等的出生都是如此。始祖、圣人、大人物的孕育和出生一定是跟普通人不一樣的,這些神話傳說跟老子出世傳說一樣,都反映了中國源自上古,至今仍流傳于中國民間的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觀念。
注釋:
②中國古人講究萬物含德,通過對外物的觀照,體悟其蘊含的德性,比附于自身,而修養(yǎng)類似的品德。比如見玉之溫潤而比附君子溫厚之德,見寒梅斗雪,秋菊傲霜而思君子之剛毅堅韌,不畏艱險等。格物致知以修身修德,這是古人德性修養(yǎng)的內(nèi)在要求和途徑方式。
③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有非常強烈的祥瑞觀念,即某種東西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預示著某種吉祥的征兆。許多祥瑞物象與特定的含義形成了固定的聯(lián)系,像古人津津樂道的鳳凰出,麒麟現(xiàn),醴泉涌,靈芝生等都是天下太平祥和的征兆,屬于皇家之瑞。
④在上古有物占之俗。就是通過某種外物的狀態(tài)去預測自己所期待的時期能否如愿,圓滿順利實現(xiàn)。比如《詩經(jīng)》中常提到的“不流束薪”,“不流束楚”等是典型的水占民俗,就是把一捆柴薪放到流水中,看其是否能被水流漂走,如果能,就預示著自己期待的時期能夠圓滿順利實現(xiàn);如果不能,就預示著自己所期待的時期不能圓滿順利實現(xiàn),后世放河燈習俗或許就是這一上古遺俗的演變。
⑤就當代常用的方法來說,將三枚銅錢拋擲六次,以銅錢落定的正反為象起卦預測。嚴格說來,銅錢落定的正反跟人事之間有多少直接關聯(lián)性呢?這一民俗所表現(xiàn)的正是上古異類比附思維現(xiàn)實應用的遺存。但許多預測實例的高度準確性卻使我們不得不相信,或許冥冥之中真有某種我們所未知和難知的關聯(lián)性吧。
⑥大棗、栗子諧音“早立子”,寓含著早生貴子的意思。長生果有“長壽多?!钡脑⒁?。其手法無非是諧音。以現(xiàn)代思維看來,且不說諧音,大棗、栗子和花生跟生孩子、長壽的事實能有多大關聯(lián)?但中國傳統(tǒng)思維就是這樣擅長比附,不但實物可以比附,連諧音都可以拿來比附。
[1]秦新成、劉升元.老子的傳說[M].海燕出版社,1990:1-4.
[2]宋兆麟.巫覡——人與鬼神之間[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55.
[3]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204-209.
[4]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tǒng)宗教綜論[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115.
[5]秦新成,劉升元.老子的傳說[M].海燕出版社,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