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摘 ?要:文章西安市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為研究對象,對當前中考項目的設置情況進行研究,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理論基礎,提出了中考體育項目設置的框架,目的使我國中學體育項目設置更加科學,更能反映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西安市;中考體育項目;框架
一、我國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現(xiàn)狀
中考體育制度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之后由于中學生實行“減負”政策,加上考試組織工作等客觀原因,體育考試暫停實施。2005年隨著加強體育工作建設決議的提出,中考體育考試又開始在各地實施。中考體育考試對于改善初中學生體質,增強他們的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推動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關注。大部分地區(qū)的體育項目多為“跑、跳、投”三項,以體能類為主,考試形式單一,考查內容為代表速度素質的50米,代表耐力的1000米,代表彈跳素質的立定跳遠,代表力量素質的原地推鉛球,體育項目上也存在局限性,主要針對身體素質項目上的測試,無法激發(fā)學生進行自覺鍛煉的熱情。由于項目比較單一,使得目前初中甚至小學的體育教學陷入應試教育怪圈。中學生處于生發(fā)發(fā)育高峰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應該是全面、均衡的。現(xiàn)在有的地方規(guī)定體育中考的項目,或是從幾項中選其中某一項,且只練中考項目,其余的體育項目都不練。這樣對學生的要求偏低,鍛煉項目太少,學生得不到全面發(fā)展。
二、西安市體育項目設置框架的思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以及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初中畢業(yè)生體育考試文件的要求,努力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改革、完善體育考試制度,根據(jù)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本框架設計為兩個級層,即一級框架和二級框架。一級框架分為:以考查學生速度為主要目的的跑;以考查學生力量為目的的投;以考查爆發(fā)力為目的的跳;便于普及的體操;群眾基礎廣泛、深受學生喜歡的球類以及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體育。前三項是體育運動的基本要求與體現(xiàn),可以設置為必考項。后三項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易于推廣和普及,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但是有些地區(qū)比較落后,缺乏體操和球類運動開展的師資力量和場地設施。
(一) 一級框架的設置建議。基礎類(跑、跳、投)和基本體操類為必考,球類和民族民間體育為選考。這樣既可以加強初中階段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意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項目設置的框架如下。①一級:跑、跳、投擲、基本體操、球類、民族民間體育。②二級:跑——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往返跑、定向跑、障礙跑等;跳——立定跳遠、多級跳、急行跳、連續(xù)跳等;投擲——投擲、拋實心球、投沙包、投手榴彈、投準等各種方式的投擲;基本體操——隊列隊形練習、徒手操、韻律操、輕器械操、攀登、爬越;球類——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民族民間體育——武術、跳繩、踢毯子、太極等。二級框架是一級主干的對應項目,同時可以采用必考、抽考、選考等考試形式。但無論是什么考試形式都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為此,我們有必要對項目設置的原則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項目設置的原則。①持續(xù)性原則:中考體育技術技能項目設置應該向有利于群眾體育運動基礎廣泛且有更高利用率的項目傾斜,能夠全面全面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②針對性原則:項目的設置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以及興趣、特長、愛好的不同,考慮男生、女生之間身體素質的區(qū)別,針對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水平較低,加大重視力度,通過考試項目的調整,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③兼容性原則:每個體育項目都有它的自身特點和要求,但從發(fā)展身體素質的角度來看,很多項目盡管名稱和運動形式不同,但它最終要發(fā)展的身體素質是相同的。因此為了避免項目設置的重復性現(xiàn)象,只需要選擇長跑或者游泳一項即可,不需要學生同時參加兩項測試。④區(qū)域性原則:考試項目要體現(xiàn)體能與技能相結合,能夠反映學生身體素質、技能和運動能力,要根據(jù)陜西的區(qū)域特點,選擇簡單易學、健身效果好、操作簡單、富有陜西本土特色的考試項目,凸顯區(qū)域特色,促進和激勵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其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利于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結語:體育教育體制改革要不斷深化,就需要更新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的“跑、跳、投”三項一統(tǒng)體育考試項目的格局,設置適合初中生身心特點的體育考試項目,使學生身體得到鍛煉,身體素質得到發(fā)展,體質得到提高,同時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進取精神。
參考文獻:
[1] 曹霆.浙江省金華市實施中考體育游泳項目調查[J].游泳季刊.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