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桑榆
這是一個古老的家族,歷史之悠久,不知已幾千年也。該家族之祖先,做人講仁義禮智信;處世講中庸之道,以誠為本;待人講仁愛忠恕,和諧共處;奮發(fā)進取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祖先之精神,代代相傳,其后人多如是。曾幾何時,有人大倡斗爭哲學,陰謀共陽謀同搞,巨帽與大棒齊飛,波瀾壯闊之運動,如黃河之濁濤,濤濤相連。過去之一切思想,皆斥之為“反動”而發(fā)動民眾猛批之;幾千年之文化遺產(chǎn),皆斥之為“腐朽”而號召百姓掃除之。傳統(tǒng)文化之根,盡被斬斷;原有道德體系,徹底崩潰。該家族中人,其頭腦如電腦硬盤,始而被格式化,繼而被統(tǒng)一安裝了新程序,所信奉者,惟美好如天堂之主義,且堅信為實現(xiàn)此主義而世代忍受貧窮的煎熬,乃無上之光榮。同胞之間,互斗不止,或公開檢舉揭發(fā),或暗中誣陷告密;證據(jù)無須確鑿,盡可捕風捉影,正所謂“與人奮斗,其樂無窮”也。祖宗有過,兒孫須背黑鍋;一言有失,巨帽立即加頂。邀功取寵,常見同事操戈,親友相煎;表明立場,每有父子劃界,夫妻反目。語言文字,乃為獲罪之媒;誠實守信,竟成惹禍之端。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族人從此學乖,多各存戒心,互不信任,或裝聾作啞以求茍活,或滿口假話以避禍殃……
若干年后,政事更新,族人幡然猛醒,始覺奉行二十余載之斗爭哲學,實為破壞社會和諧之毒素;所謂“窮光榮”,實為欺騙百姓,使其安于貧困之麻醉劑。于眾人陷于迷茫之際,各類宣傳機器隆隆開動,大力倡導發(fā)財。各級政府,對發(fā)大財者,不但大力宣傳表彰,而且授以種種官職頭銜。品行不分優(yōu)劣,有錢便獲榮寵;來路不分正邪,發(fā)財即是英雄。于是乎,該家族中人思想再次高度“統(tǒng)一”,覺世間一切皆無價值,惟孔方兄才能為自己實實在在帶來幸福;這主義,那主義,皆為虛幻,只有拜金主義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入迷途廿余載,覺今是而昨非,從此后,該家族中人大多全力一赴為發(fā)財而奮斗,且以窮富衡量人之價值,以擁有金錢多寡論英雄也。
金錢至上,既為族人共有之價值觀,且被當作衡量人生成敗之唯一標準,拼命斂財,自然成為大眾之人生終極目標。污染環(huán)境,哪管它貽災于萬民;狂挖濫采,怕什么遺禍于子孫!坑蒙拐騙,豈懼上當者咒罵;摻毒售假,何顧受害者死活;征地強拆,哪管百姓上吊自焚……或利用手中權力廣納賄賂,或利用職務之便敲詐勒索;或虛立項目騙取巨資,或巧打旗號廣斂錢財……不分雅俗,相聚言必談錢;無論賢愚,人人夢想發(fā)財。道德誠可貴,法律位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學者可以出賣良知,教授可以信口雌黃,文人可以厚顏拍馬,法官可以貪贓枉法……有人為發(fā)財不擇手段全無廉恥,有人為暴富巧取豪奪心狠手辣,有人為金錢鋌而走險將生死置之度外……為扶貧助弱而不計名利樂于奉獻者,被人斥為呆傻;堂堂正正做人,“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者,被人視為癡愚;追求公平正義者,被人視為另類;恪守傳統(tǒng)道德者,被人笑作守舊;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甘守清貧艱苦奮斗者,被人譏為無能……
面對族人精神之蛻變,有憂族憂民者呼喚“回歸傳統(tǒng)”,倡導“文化復興”。然而,“回歸傳統(tǒng)”不知何時變成了“尊孔讀經(jīng)”,“女圣人”高踞講壇,把《論語》篡改閹割,羼水數(shù)噸,制成心靈的乳汁,哺育廣大族人;幾歲學童穿上漢服向孔子像頂禮膜拜,端坐于蒲團上誦讀國學經(jīng)典,似乎乞靈于孔丘,便可重塑族人之精神……所憾一時之熱,旋即變冷?!拔幕瘡团d”不知何時變成了“文化復古”,大豎帝王之雕像,廣建神佛之廟堂,動輒斥資千萬億萬,全不顧民生之多艱。專制帝王之巨像,天南地北試比高;供奉神佛之廟堂,高山平原競輝煌?!拔幕瘡凸拧庇萦?,只因能使復古者財源滾滾;“尊孔讀經(jīng)”旋即變冷,是因不能讓尊讀者增加鈔票……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重建族人的道德體系,已是當務之急!然而,“大破”容易,“大立”難,怎樣重建,卻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中國自秦以降,稱皇帝者數(shù)百人,但能冠以“好”字者不多,大多數(shù)非昏即暴,或是極其平庸,讓臣民認為,換誰干都一樣,或是換誰都比該家伙強。而縱觀歷史,好皇帝的出現(xiàn),有極大的偶然性,許多昏暴、平庸的皇帝的產(chǎn)生,卻是必然的結果。
自夏朝第二任君王姒啟將“天下為公”改為“天下為家”之后,帝位的傳承,就由選舉、禪讓變成了父死子繼輔以兄終弟繼,即“世襲制”。這一制度,最適合人類自私的本性,成為以后各朝所有皇帝的唯一選擇,無論誰干上了皇帝,都死抱著這一制度不放,因為改變了這一制度,就意味著將國家這個大家當拱手讓人。拱手讓出好不容易掙下的家當,雖販夫走卒不愿為,何況“權傾天下,富有四?!钡幕实郏∫虼?,除非兒孫不爭氣,大家當被別人奪了去,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是一個姓、一家人。
中國歷代王朝的首任皇帝,除少數(shù)人靠搞陰謀詭計奪得帝位,大多經(jīng)過幾年、十幾年的血腥拼殺,才掙得江山這份大家當,在選擇接班人時,當然不能馬虎,盡管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的舊制,但有的皇帝并不遵循,而是在一堆兒子中選擇優(yōu)秀者,所謂“優(yōu)秀”,當然是他自己的判斷,而皇帝的龍眼,常被個人情感所蒙,被刻意偽裝所惑,被陰謀詭計所欺,多數(shù)皇帝在立誰為太子時,全憑自己說了算,不容群臣置喙,有為國家命運著想的大臣若犯顏直諫,還可能被殺頭治罪。有些皇帝則詭秘行事,確立接班人的大事,根本不讓群臣知曉,如清代康熙帝、嘉慶帝都把由誰繼承帝位的遺詔,密封匣內(nèi),托之于內(nèi)侍,名曰“建儲家法”,直到自己死后才準開匣看之,于是歷代皇帝這種拋開舊制的選擇,便如同抓鬮摸獎,多靠碰巧,順治帝選擇第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盡管不是看其才智超過長兄,而是采納了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說玄燁生過天花,有免疫力而不至夭折,但他卻算是選對了人,而隋文帝楊堅廢長立次,選擇了“仁孝著聞”、“足堪負荷大業(yè)”的好兒子楊廣為接班人,卻斷送了楊家江山,明穆宗朱載垕認為第三子朱翊鈞天資聰慧,選擇他為接班人,但卻使大明王朝走向衰亡……
皇帝若遵循“立嫡以長不立幼”的舊制,則更要靠運氣,因為靠這一制度確立的接班人,在娘胎里就已有了帝位繼承人的身份,出生之后,皇帝老爹在還未弄清他將來是否有管理國家的能力時,便將其確立為自己的接班人,而那孩子只要不是過于愚笨頑劣,他的皇帝老爹不會輕易更換人選。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多短命,來不及對接班人進行考察,便一命嗚呼,于是還是幼兒或少年的太子,便名正言順地登上大位,當其愚頑或殘暴的本性暴露,群臣發(fā)現(xiàn)他根本不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時,為時已晚,只能俯首聽命。中國歷史上雖有權臣廢去不稱職的皇帝,另立新君的故事,但畢竟太少,大臣都為皇帝打工,多數(shù)人不愿擔“逆臣”的罪名。有的皇帝明知嫡長子是個傻瓜,也要讓其繼承帝位,晉武帝司馬炎明知嫡長子司馬衷是個白癡,卻硬是立他為太子,便是一例。因為司馬炎心存幻想,認為孫子司馬遹聰慧,等到孫子接了班,問題就解決了,反正晉王朝是他司馬家的。
一些皇帝在身體健康時因故未能冊立太子,于眼看就要翹辮子才急立帝位繼承人,或是突然咽氣歸天,未留下空出的龍椅由誰來坐的遺言,由那些權臣、權宦、皇后、太后之類,根據(jù)各自的私心,擇立新君,或是篡改、偽造矯詔,或是在密室中嘀咕一番,新皇帝的人選便搞定了。結果使不少懷抱的嬰兒或啥都不懂的玩童,糊里糊涂地當上了皇帝。據(jù)史學家統(tǒng)計,從秦至清,14歲以下即位的皇帝有39個。其中5歲以下的就有10個。而把小皇帝當作擺設,由死皇帝的大老婆“臨朝稱制”,或由權臣輔國,也就成了歷代王朝共有的怪現(xiàn)象。這些糊里糊涂地坐上龍椅的孩子們,像秦始皇嬴政、西夏崇宗李乾順、清康熙帝玄燁那樣能夠擺脫受治于人的處境,且有所作為的皇帝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因自幼由母后、權臣、宦官輔政,養(yǎng)成了優(yōu)柔寡斷、任人擺布的性格而昏庸無能,無所作為,或者說只是一個傀儡。有的人則驕縱淫奢,為所欲為,胡亂折騰,致使國運衰落,甚至將老爹或祖先拼命掙下的大家當拱手讓人。由趙高與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而得以繼承帝位的秦二世嬴胡亥、由竇太后父女倆“定策禁中”而得以繼承帝位的東漢靈帝劉宏、由向太后與幾個老臣秘密議定而得以繼承帝位的宋徽宗趙佶,皆屬此例。
至于開國皇帝,江山是他靠長期浴血奮戰(zhàn)打下來的,手中掌控著全國的軍隊,在文臣武將中享有絕對權威,龍椅非他莫屬。這個踏著如山的尸骨登上龍椅的新朝皇帝是仁是暴,或是由明而昏,胡亂折騰,小民只能逆來順受,別無選擇。
綜上所述,無論是誰,無論是通過何種途徑干上皇帝,皆非百姓的意愿,而是一個人或一幫人所定,而在中國歷史上,確立皇位繼承人這樣的大事,常常如同兒戲。因此可以說,大量昏暴、平庸的皇帝的產(chǎn)生,乃是君主專制制度的必然結果。
總而言之,無論是何朝代,人民的命運皆為一人所左右,這個人就是皇帝。而人民既然不能“當家作主”,對于江山改不改姓,由誰來當皇帝或曰“國家領導人”,無權表達自己的意愿,也就只能巴望出個“好皇帝”。出了個唐太宗李世民或是漢文帝劉恒那樣的皇帝,百姓便可以安居樂業(yè),過上好日子;出了個秦始皇嬴政或隋煬帝楊廣那樣的皇帝,百姓只能在暴政下呻吟哀號,或是揭竿而起;出了個漢靈帝劉宏、宋徽宗趙佶、明神宗朱翊鈞那些的皇帝,百姓只能飽受戰(zhàn)禍離亂和盤剝壓榨之苦。至于能否遇上“好皇帝”,人民只能碰運氣。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一語,流傳有年,我初聞之,頗不以為然。歷代所謂“正史”,皆由官方所修,人民何曾參與?自古以來,因不遵照皇帝旨意或私自修史而被貶官流放、身陷牢獄,甚至被滿門抄斬者,何其多哉!后來,我從《王光美訪談錄》(中央文獻出版社)一書得知,此語乃是劉少奇與王光美夫婦將被紅衛(wèi)兵分別押去批斗時所說,也是劉少奇與夫人的永訣之言,不禁悲從中來。劉少奇說這句話時,是多么無助,多么無奈,多么悲哀,遙想當時情境,他也只是自慰和安慰夫人而已——在他所處的時代,指望人民書寫歷史,是多么渺茫!
然而,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隨著出版業(yè)的發(fā)達和網(wǎng)絡的普及,人民,或曰平民書寫歷史,已經(jīng)成為可能。有良知與使命感的學者、作家,可以從浩瀚的歷史檔案、地方史志中搜羅筢剔,或是深入民間,廣泛采訪,撰寫出揭示歷史真相的著作;能提筆為文的普通人,可以將自己在歷史大潮中的曲折經(jīng)歷、坎坷人生,乃至家族的興衰沉浮形諸文字。即使是無寫作能力者,也可以請人筆錄其口述,再現(xiàn)其親身經(jīng)歷和昔日見聞。幸運者可以出書,暢銷四方,書稿出版不了,可以發(fā)布于網(wǎng)絡,贏得讀者。四通八達,無遠弗屆的互聯(lián)網(wǎng),不但突破了種種禁區(qū)的樊籬,為歷史真相的留存提供了保證,為歷史著作的傳播提供了便利,而且為普通人提供了發(fā)表文字的廣闊平臺,使其雪泥鴻爪般的人生經(jīng)歷不至于堙沒。這一切,都是前國家主席所無法預料的,而我的觀念,自然也隨之改變。
人民書寫的歷史,與官方正史有所不同。所謂正史,主要是記載朝代的興衰更替,帝王將相與后妃的生平,以及一系列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件,而平民百姓在正史中只是一堆數(shù)字,比如一場戰(zhàn)爭或一場災害死了多少萬人。至于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肉體及心靈的傷痛,歷史對其命運的影響,不在史學家記述的范圍。人民寫史,則側重反映個人、家庭以及家族的經(jīng)歷和命運。如果說宏大敘事的史籍是歷史的骨架,他們的文字,便是歷史的血肉,有兩者的互補,才使我們對歷史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著名作家、學者許地山(落花生)之女許燕吉,在她的自傳《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一書中寫道:“歷史,有的不僅僅是大人物和波瀾壯闊的歷史大事件,更多的是普通人的辛勞、痛苦和隱忍,那是歷史的傷口,也是歷史的真實?!庇衷疲骸拔医?jīng)歷的事也許可作為某些歷史的佐證?!彼脑挘芍^道出了人民寫史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歷史,需要“正史”以外的文字加以補充,才是真實、完整的歷史。普通人的回憶錄,看似一瓢水、一條細流,然而匯集起來,便是歷史之大河。
歷代官方所修正史,必須遵照皇帝的旨意,甚至要受權臣的干涉。帝王老爺帶頭篡改歷史,權臣貴族只要辦得到,也要跟著篡改歷史,他們不但篡改歷史,而且要編造一部極力美化自己的歌功頌德的史書。自唐代以降,在篡改和編造歷史上大做文章的皇帝或權臣,不乏其人。如此一來,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哪些屬于信史,哪些屬于偽史,也就真假難辨。而今,那些獨立于官府之外的學者,則可以不受官方的干涉,本著對歷史和后人負責的嚴肅態(tài)度,直筆書寫歷史。這就使歷史的真相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還原和揭示,他們的著作,也許出版會遭遇一些周折,但至少可以在網(wǎng)絡上得以傳播。歷史證明,沒有永遠的禁區(qū),能夠真實反映歷史的有價值的著作,終究能夠問世,發(fā)揮其啟迪、警示后人的作用。而那些為掩惡揚善美化自己而大肆篡改編造的所謂“史書”,則越來越難以欺蒙民眾。
現(xiàn)在看來,“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一語,對那些無視民意,一意孤行的獨裁者而言,可謂響亮的警鐘。當然,對于那種視人民為奴隸,肆無忌憚地制造罪惡歷史的人來說,仍屬笑談。
六六三十六,數(shù)中有術,術中有數(shù)。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三十六計》
見風使舵 派系紛爭,善觀其勢,附強棄弱,隨機應變,則處處得占先機。
以屈求伸 為前程,須先忍辱負重;邀寵信,不妨做狗為奴,一朝得志,位居人上,威福自來。
魚目混珠 巧包裝以掩愚劣,買文憑以充飽學;鉆金鍍銀,而后身價陡增。
倚婚降魔 女則攀龍,男則附鳳,姻親如帶,固結聯(lián)盟,而后可以斬關奪隘,無往而不勝。
投其所好 上之嗜好,了然于胸,愛財則餌以財,好色則餌以色,鉤其腮而穿其鼻,而后為我所用。
遠交近攻 受人壓制,難以得志,交上官而克近吏,手令口諭,郵遞電傳,皆可摧其堅。
以逸待勞 眾忙而我獨閑,忙者溺于庶事,閑可廣交高朋,遇升遷之爭,有高朋相助,我必勝出。
混水摸魚 煽風點火,制造混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伺機出手,必有斬獲。
無中生有 捏造罪名,廣為散布,令對手身敗名裂,而后有機可乘。
狐假虎威 暗設計謀,巧造假象,借權貴之勢以樹己威,則令同僚懼而爭權者服。
暗渡陳倉 推名讓利,與人無爭,致使對手無備;暗結權要,密求恩賞,可建不意之功。
借刀殺人 暗中挑撥,激起仇恨,使他人起而對敵,他人敗,與我無傷,他人勝,我敵亦除。
落井下石 與己爭權者如有失誤,趁機羅列罪名,使其罪上加罪,可一舉致其于死地。
笑里藏刀 一團和氣,滿面春風,麻痹對手,消其戒心,趁其不備,暗中下刀,必可中其要害。
先發(fā)制人 兩強爭霸或欲行取代之事,需搜羅彼過,搶先報告上峰,掌握主動權,而后可操勝券。
瞞天過海 偽裝巧妙,借口堂皇,明放煙幕,暗行其事,神不知鬼不覺,而大事可成。
循規(guī)蹈距 開拓創(chuàng)新,需擔風險,寧為人后,勿為人先,按文辦事,隨方就圓,可以長保平安。
順水推舟 大勢不可抗,上命不可違,明知謬誤,遵命照辦,則可保身固位,永無患憂。
虛張聲勢 工作未干,宣傳先行,大張旗鼓,不遺余力,事成則政績倍,事不成則美名具。
欺世盜名 表面文章,務必華麗,形象工程,力求完美;弄虛棄實,莫怕害民,聲譽鵲起,偉績天成。
移花接木 借鄰縣糧谷以實倉廩,驅他鄉(xiāng)牛羊以充欄圈,制造富足景象,可以蒙高官而獲嘉獎。
假傳圣旨 巧打旗號,假傳政令,借勢行事,無往而不順。
獨斷專行 事由我決,豈容他人置喙;令自我出,違者必予嚴懲;眾皆俯首,我則可以隨心所欲。
欺上罔下 欺上使之昏,罔下使之愚,上昏下愚,惟我獨明,而后為所欲為。
陽奉陰違 上命不利于我,則表面喏喏,暗謀對策,密行利于我之事,誰能奈我何?
避重就輕 工作嚴重失誤,需文過飾非,掩蓋真相,使處罰減至最輕,方無礙于升遷。
舍車保帥 行事不密,真相敗露,需有壯士斷腕之狠心,使親信走卒替罪,可以全其身。
隔岸觀火 對手陷入困境,勿予援助,令其自滅其勢,而后可長己威。
知人善任 高才難馭,庸才易使,任高才而留患,用庸才而位安;量才用人,任我驅役,樂而無憂。
拖人下水 誘之以利,唆其為惡,使其與我禍福與共,彼必死心塌地,為我效命。
公報私仇 逆我者,捏其短,揪其錯,而后以為公之名懲罰之,雖莫須有,眾莫敢言。
裝聾作啞 順我者,行兇為惡,不聞不問,如遇查究,盡力袒護之,彼必感激涕零,結草銜環(huán)以報。
美人計 美色當前,雖英雄而難過其關,亂其性、迷其心、伐其志,而后可以成我事。
苦肉計 鑄成大錯,無可挽回,做積極補救狀,自毀體膚,致傷成病,可以減其過。
空城計 腹中空空,強作有知,反貽人笑;自認無知,坦然就教,反顯成竹在胸,令人不敢欺。
走為上計 敗局已定,無力回天,請調去職,一走了之;辭咎卸責,唯此唯妙。